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7: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 六 单 元 22 伟大的悲剧
重积累·汇川成海
1读准字音
堡垒( ) 昔日( )  姗姗来迟( )  步履( )
钦佩( ) 绑着( ) 忧心忡忡( )  眼眶( )
保佑( ) 怒号( ) 耀武扬威( )  风餐露宿( )
吞噬( ) 战栗( ) 毛骨悚然( )
2 写对字形
lěi

shān

qīn
bǎnɡ
chōnɡ
kuànɡ
yòu
háo
yào

shì

sǒnɡ
3 知晓词义
(1)耀武扬威: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___________: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4)扬扬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
(5)毋宁:________。
(6)___________: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7)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
(8)羸弱:________。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精疲力竭 
 怏怏不乐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不如 
 语无伦次 
 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瘦弱 
(9)告罄: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因害怕而不敢向前。
(11)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熟记常识
本文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国籍)作家。他的
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
《_________》等。
 指物资用完 
 畏缩不前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茨威格 
 奥地利 
 三大师 
【字音巧记】
  号,表示“拖长声音大声叫唤”的意思时,读háo。
【探字寻根】
  “蜃”,从虫,辰声。本义为大蛤蜊,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一说是水龙),传说能吐气成海市蜃楼。
【误用警示】
  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误用类型:用错对象。该成语用于讲话,不能形容工作。
【文本助读】
  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最后,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品美点·感悟鉴赏
【初读感知】
【品读感悟】
1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略。 
2 “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一个月内”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 “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与“一个月内”形成对比,写出阿蒙森和斯科特两支探险队惊人的壮举。“一个月内”也表示斯科特一行晚了一个月,为下文的悲剧做铺垫。 
3 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答: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极度痛苦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 
【考点探究】
考点:细节描写及作用
问题:下面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答: 细节描写。斯科特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在记日记,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妙笔生花】
原文再现: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学以致用:
课文在叙事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描写,请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写一段文字,表达爱的主题。
答: 略。 
【课堂一点】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文章可用抓住时间、地点、事件、段首句等主要信息的浏览方法,快速厘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名师授道】
1.类比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
【考场支招】
1.明确题干要求,找出题干中提到的相关语句或段落。
2.仔细阅读,分析细节描写的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题模板:
描写方法+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对点训练:见本课“练能力·点兵沙场”★处。
【写法借鉴】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
使用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加以表现。
悲剧
精神
伟大
勇于探索
诚实守信
团结友爱
勇于牺牲
失望沮丧到达南极点
绝望而归,悲壮覆没
练能力·点兵沙场
【基础关】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漫天的大雪封住了五个鲁莽(  )大胆的勇敢者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
忧心忡忡。刺骨的寒冷吞shì(  )着他们已经疲bèi(  )不堪的身体。面对这
突如其来的恶运,他们不乞求会有任何奇迹来拯救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在阴
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令人钦(  )
佩。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鲁莽( )  吞shì( ) 疲bèi( )   钦( )佩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
mǎnɡ


qīn
恶运
厄运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萎缩不前 海市蜃楼 姗姗来迟 夜不成眠
C.念念有词 闻所未闻 风餐露宿 踉踉跄跄
D.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毛骨悚然 闷闷不乐
B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C.不攀比,按需消费,按质论价,精打细算,踏踏实实地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D.他历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B
4 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选择正确的答案。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1)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   )
(2)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   )
(3)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   )
B
CD
AD
5 请调动自己的积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古今中外,探险英雄宛若群星灿烂。阿蒙森将胜利的挪威国旗插在了白雪皑
皑的南极;尧茂书将飞扬的青春挥洒在激流汹涌的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探险精神会永远令人景仰。
 示例:余纯顺以不屈的步
伐踏遍广阔无边的神州大地。 
6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
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
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
精神的鼓舞。
C
【综合关】
7 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激烈辩论】班级组织了“探险的利与弊”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
我们反对探险。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人类飞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环绕地球;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人类探险在哪里留下脚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答: 略。 
(2)【写颁奖辞】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且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辞。
答: 略。 
【阅读关】
8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珠峰顶上的“假肢”
徐立新
①1975年5月的一天,26岁的夏伯渝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途中,因为把睡袋让给一名体力透支的藏族队友,而导致双腿被严重冻坏,不得不截去双肢。
②失去双肢,走路都会费劲,更不用说登山了,尤其像珠峰这样连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世界第一高峰。医生让夏伯渝从此与登山运动作别,可他却不愿不肯,不想就此掐灭心中的珠峰之巅梦,他还要登珠峰!
③为了这个梦,安装了假肢后,夏伯渝开始了疯狂的刻苦训练——每周一三五去登山,二四六则进行长距离的徒步行走。此外,每天早上5点,他就起床开始进行力量训练:身负20斤重的沙袋练习下蹲,每天1 500个,做完后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引体向上、俯卧撑……
④由于训练过于刻苦,他的假肢与双腿连接处常被磨破,裂开,鲜血淋漓,后来双腿又被检查出患有淋巴癌,在医院经过多次手术和放疗后才勉强保住,但出院后,夏伯渝又如往日一样坚持高强度的训练,他觉得只要坚持,自己离珠峰顶就一定会越来越近。
⑤在此后的2014、2015和2016年,夏伯渝曾三次尝试登顶珠峰,但都因遭遇恶劣天气、地震、雪崩等原因而不得不中途中止。特别是2016年的那一次,在距离珠峰顶不足百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至。
⑥“胜利就在眼前,必须迎难而上,哪怕长眠在顶上也是值得的!”夏伯渝咬紧牙关,在心中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冲顶上去!”
⑦就在他打算顶着暴风雪,铆足劲继续冲顶之时,夏伯渝回头看见5个护送他的夏尔巴向导,他们是靠做向导来赚钱养活一家人,而且都还很年轻,“如果连累了他们,将他们的命也搭进去,那就太自私了,即使征服了珠峰,又有什么意义呢 ”
⑧这样一想,分秒之后,夏伯渝便改变了主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下撤!
⑨下山后,夏伯渝又被诊断为双腿患上了血栓,真的不适合再去登山了。
⑩此时的他,已年近古稀,外人都劝他,这一切都是天意,别再跟天斗了,甭再去冒险了!可夏伯渝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要去圆心中的梦。
2017年年底,夏伯渝又一次向尼泊尔方递交了登山手续,要求来年5月再次登珠峰,可这次对方却没同意,理由是政府有关部门新颁布了一条禁令,禁止盲人和双腿截肢的残障人士登珠峰!
这条禁令让夏伯渝如同坠入冰窟之中,外人都认为这下他要彻底死心了,可失望之后的夏伯渝并未绝望,而是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将这条禁令的颁布者告上了尼泊尔最高法院,要求法院暂停该禁令!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8年3月7日,尼泊尔最高法院支持了夏伯渝的诉求,大喜过望的夏伯渝,随即开始练习冰面行走,如何过冰裂缝梯子以及在冰壁怎样上升下降。
一切准备就绪,登山冲顶的日子终于来了——尼泊尔时间2018年5月14日8时26分,北京时间5月14日上午10时41分,69岁的夏伯渝终于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山峰就在那里,等待着有梦的人去登攀。“我知道,通往珠峰的途中有很多困难,如果因此而放弃,不去想办法克服它,那么就永远无法逾越它,人也就永远没有提升和进步。”下山后,夏伯渝感慨地说道。
是的,腿可残,但追梦之心不可残,只要心存梦想,并敢于、勇于攀登,珠峰之巅同样也可以迎来无腿英雄,“假肢”一样也能光临珠峰!
(1)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人物夏伯渝关于登顶珠峰的重要经历补充完
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实现登顶珠峰梦,安装假肢,疯狂地刻苦训练。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递交登山手续遭政府禁止,要求法院暂停该禁令。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睡袋给队友而冻坏双腿,做了截肢手术。 
 多次尝试登峰都没有成功。 
 69岁的时候终于凭借假肢成功登顶。 
★(2)结合语境,请按要求赏析句子。
“胜利就在眼前,必须迎难而上,哪怕长眠在顶上也是值得的!”夏伯渝咬紧牙关,在心中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冲顶上去!”(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 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夏伯渝在遇到暴雪时仍暗下决心想要登顶的样子,体现出他的坚定,然而之后在想到向导的情况时又决定下撤,二者对比体现夏伯渝的善良。 
(3)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尾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 内容:即使是身有残疾的人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珠峰,告诉读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定、勇敢,赞扬了夏伯渝的坚韧的精神。结构: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与标题相呼应。 
(4)“山峰就在那里,等待着有梦的人去登攀。”联系自身实际说说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
答: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