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17:19

文档简介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C 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A正确;转运RNA折叠成三叶草状,存在碱基对,含有氢键,B正确;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还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C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D正确。
3.D 由于-RNA和+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故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数和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数相同,A正确;-RNA和+RNA之间可以相互合成,故二者均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B正确;过程②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的tRNA、原料及场所都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由图示可知,只有+RNA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D错误。
4.D 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B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①、③过程,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②是受精作用,D错误。
5.D 一对杂合黄色鼠多次杂交,由于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并结合基因分离定律,所以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A正确;由于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所以该群体中黄色鼠只有2种基因型,即Aa1、Aa2, B正确;黄色鼠(Aa2)与灰色鼠(a1a2)杂交,后代中黑色(a2a2)雌鼠的比例为1/4×1/2=1/8,C正确;黄色鼠的基因型有Aa1和Aa2两种,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为0或1/2,D错误。
6.C 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由于只有②中含有DD基因,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②AAttDD与其他亲本(_ _ _ _dd)即①③④进行杂交,非糯性(A)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a)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由于只有④中含有aa基因,若采用花粉颜色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④aattdd与其他亲本(AA_ _ _ _)即①②③进行杂交。①和③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是AATtdd,由于非糯性和圆形的基因型都是纯合,因此无法通过花粉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AattDd,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而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是AATtDd,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不能通过花粉观察,B错误;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由于抗病基因只存在①中,因此①必须是亲本之一,糯性基因只存在④中,因此只有选用①和④作亲本杂交,其子代才会出现AaTtdd的基因型,然后进行自交,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糯性抗病(aaTTdd)品种,C正确;选择②和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A)∶棕色花粉粒(a)=1∶1,D错误。
7.D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2∶2,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1∶1。AaBb自交产生的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8种,A正确;F1中黄花植株(aabb)所占的比例为2/6×1/4=1/12,B正确;F1红花植株中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6×1/4+2/6×1/4+1/6×1/4+1/6×1/4)÷(1-2/6×1/4)=3/11,C正确;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AABb、AAbb、aaBB测交的后代均为红花,Aabb和aaBb测交的后代均为红花∶白花=1∶1,所以不能通过测交来确定F1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D错误。
8.C 红花∶白花=2∶1,窄叶∶宽叶=3∶1,说明红花和窄叶为显性性状,而且存在红花显性纯合致死的情况,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正确;红花窄叶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宽叶,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RrHh,其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rrHH和rrhh,所占比例为1/3×1/4+1/3×1/4=1/6,C错误;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红花窄叶(RrHH、RrHh),红花宽叶(Rrhh),白花窄叶(rrHH、rrHh),白花宽叶(rrhh),红花宽叶(Rrhh)自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D正确。
9.A 由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可知,F1为双杂合体(AaBb)。①当F2性状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1∶3;②当F2的性状分离比为9∶6∶1时,说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1∶2∶1;③当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3∶1。
10.A 假设色盲基因用h表示,正常基因用H表示,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的基因型是iiXHXh,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是IAiXHXh、IAiXhXh、IAiXHY、IAiXhY、IBiXHXh、IBiXhXh、IBiXHY、IBiXhY,比例是1∶1∶1∶1∶1∶1∶1∶1。二者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IAiXhY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单独分析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XhY,女性的基因型是XHXh,后代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HXh∶XhXh=1∶1,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是50%,B错误;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IAiXhY)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IA_XHX-)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iiXhXh),C错误;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IBiXhXh)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IAIBXHY)婚配,可能生B型血色盲男孩,概率为1/2×1/2=1/4,D错误。
11.B 芦花鸡为ZW型性别决定,ZZ是雄性,ZW是雌性;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XX是雌性,XY是雄性。遗传的隐性致死基因(伴Z或伴X染色体),在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ZW死亡,ZZ不死亡,XX不死亡,XY死亡,所以芦花鸡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12.D 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④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因为①属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B错误;当DNA复制时,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当DNA复制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⑨氢键断裂,D正确。
13.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多样性、特异性,A正确;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相邻脱氧核苷酸依靠磷酸二酯键相连接,B正确;该M基因的特异性由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决定,C错误;由于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M基因不一定在百合所有细胞中都表达,D正确。
14.C A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无染色单体,为精细胞;B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有染色单体,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1,且细胞内染色体数和DNA数都与体细胞的相等,可能是精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细胞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D→B→A或D→B→C→A。
15.D 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Ⅲ片段为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只存在于男性体内,Ⅰ片段为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的基因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体内,也存在等位基因,A、C错误。Ⅱ片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差别,B错误。同胞姐妹体内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其中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相同,D正确。
16-20 ABD ABC BC BD ABD.
二、非选择题
22.答案 (1)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磷酸 脱氧核糖  (3)氢键 (4)140 420 解旋酶 DNA聚合 16  (5)①D ②B (6)①小麦 ②1
解析 (1)图1中,2是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5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组成的。(3)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4)由于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设C的含量为X,则3X+2×(200-X)=540,解得X=140,即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140个,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有6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原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1)×60=420(个);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模板、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DNA分子都含有14N,即含有14N的DNA分子总数为24=16。(5)①DNA指纹图谱显示的是DNA分子片段。②孩子的第一条条带来自母亲,第二条条带来自父亲,因此该小孩真正的生物学父亲是B。(6)①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C和G的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图3为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核)的DNA分子中的比值情况,其中小麦的比值最小,其热稳定性最强。 ②由于小麦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两条链中A=T,G=C,所以小麦DNA分子的=1。
23.答案 (1)B (2)常 不耐寒 X 圆叶 (3)AaXBXb和AaXBY
5/36 (4)13/28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去雄,需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2)由表格数据可知,F1中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 ;F1中雌性个体全为圆叶,雄性个体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菠菜植株大都为圆叶,偶尔出现几株尖叶植株,故圆叶为显性。(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性状分开计算,F1中不耐寒雌雄基因型均为AA∶Aa=1∶2,可看作是自由交配,可得A、a基因频率分别为2/3、1/3,则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1/3+2/3×2/3=5/9;F1中圆叶植株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尖叶植株的基因型只能为XbY,雌雄交配即XBXB×XbY、XBXb×XbY,则F2中雌性个体纯合子的概率为1/4。综上所述,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4×5/9=5/36。(4)杂合的抗病雌株基因型为XRXr,不抗病雄株基因型XrY,由于含Xr的花粉有50%会死亡,F1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2∶2,F1个体间随机传粉,F1中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XR∶Xr=1∶3,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R∶Xr∶Y=2∶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1/4×1+3/4×2/7=13/28。
24.答案 (1)X 隐 (2)XGXG或XGXg 从未食用过青鲜蚕豆
(3)①1/6 AAXgY或AaXgY ②1/16 ③155/1212
解析 (1)5号和6号都正常,他们的儿子9号患病,则可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由题意可知,自然人群中男女的发病率约为7∶1,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因此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7号个体表现型正常,其母亲为携带者(XGXg),父亲正常(XGY),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GXG或XGXg;9号一直未出现溶血症状,据题意“患者平时不发病,但食用青鲜蚕豆后会引发缺乏G6PD的红细胞破裂而出现急性溶血症状”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从未食用过青鲜蚕豆。(3)若9号个体同时患有白化病(相关基因为A、a),其基因型为aaXgY,其母亲基因型为AaXGXg,父亲基因型为AaXGY,①表现型正常的7号个体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不携带蚕豆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因而7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1/3=1/6;2号个体不患白化病患蚕豆病,基因型为AAXgY或AaXgY;②5号与6号生下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1/4,生下患蚕豆病孩子的概率是1/4,则5号与6号生下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是1/2×1/4×1/2=1/16。③8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社会人群中,白化病的患病率是万分之一,A的基因频率为99/100,a的基因频率为1/100,则该男性为白化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1/100×99/100)÷(99/100×99/100+2×1/100×99/100)=2/101,而8号个体为白化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3,因而所生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2/101×2/3×1/4=1/303,8号个体为蚕豆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与正常男性(XGY)所生后代患蚕豆病的概率为1/2×1/4=1/8,所生后代患病包括后代只患白化病、后代只患蚕豆病、后代既患白化病又患蚕豆病,则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1-所生后代两病皆不患的概率=1-(1-1/303)×(1-1/8)=155/1 212。
(1)自由扩散(1分) 协助扩散(1分)
都是顺浓度梯度扩散、不消耗能量(2分)
主动运输(2分) 加快(2分)
(3)疏水(1分) 载体具有特异性(2分)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八校联考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tRNA上有氢键
C.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
D.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3.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宿主细胞内病毒的增殖过程如图,-RNA和+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数和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数相同
B.据图推测,-RNA和+RNA均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C.过程②需要的tRNA、原料及场所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RNA和+RNA均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
4.如图为某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
B.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③过程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5.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显性,且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下列相关杂交组合及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杂合黄色鼠多次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
B.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
C.黄色鼠(Aa2)与灰色鼠(a1a2)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8
D.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为1/2
6.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作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7.某种植物花的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红色,其余均为黄色。含A的花粉有50%不能参与受精。让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株自交获得F1,下列有关F1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F1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8种
B.F1中黄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2
C.F1红花植株中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1
D.可以通过测交来确定F1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8.某植物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R、r和H、h控制。现以红花窄叶植株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收获的F1中红花窄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6∶2∶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花色和叶宽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性状分离比的出现可能是红花基因纯合致死的结果
C.F1中有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D.若让F1红花宽叶植株自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 
9.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为 (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10.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与基因型对应关系如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不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
11.芦花鸡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伴Z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上的纯合致死基因对于性别的影响是(  )
A.芦花鸡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B.芦花鸡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C.芦花鸡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D.芦花鸡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12.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当DNA复制时,DNA聚合酶的作用是使⑨形成
D.当DNA复制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⑨断裂
13.如图为紫色百合某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多样性
B.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相邻脱氧核苷酸依靠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C.该M基因的特异性由基因基本骨架的结构与长度决定
D.M基因不一定在百合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14.如图A、B、C、D分别表示某个雄性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a、b分别表示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根据a和b的变化,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A→B→C→D B.B→C→D→A
C.C→D→B→A D.C→B→D→A
1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Ⅲ片段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
B.Ⅱ片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C.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D.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
16.某生物小组统计了胡萝卜根尖细胞内的核DNA 含量,并将核DNA 含量不同的细胞分为三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组细胞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B.若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则应从甲组细胞中选取
C.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D.细胞板形成于乙组细胞中
17.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该植物开黄花(A)和白花(a),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A/a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a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花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若亲本杂交所得子代雄株均开黄花,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C.黄花雌株与黄花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花雄株
D.黄花雌株与白花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18.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了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步骤如下∶取 4只骰子,其中2 只的三个面标记A,另外三个面标记a,另外2只的三个面标记B,另外三个面标记b;取其中1只标记A/a和1只标记B/b的骰子分为一组(第1组),另外2只分为一组(第2组),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记录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并将结果进行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证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 B、b 面数必须相等
B.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C.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6
D. 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 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1/8
19.下图为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只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B.有丝分裂后期,基因 dp、pr、sn、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减数分裂Ⅰ后期,基因 w和基因 pr彼此分离,分别进人细胞两极
D.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 dp、pr、sn、w 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20.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双亲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均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B.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
C.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工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中,而分离定律发
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过程中
D.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加大了生物的多样性,使有性生殖生物比无性生殖生物更能
适应多变的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下图甲和图乙为蝗虫某器官中的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的比值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____(填"甲"或"乙")所示细胞可确定该蝗虫为雄性,理由是____。图丙中____段曲线变化是由 DNA复制引起的。
(2)图甲、乙所示细胞分别对应图丙中的___段。图甲所示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
的名称为_____。
(3)在同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间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或分裂末期)。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可以抑制 DNA 的合
成,故将 TdR添加到培养液中,可将整个细胞群体同步到_____期。
22.(12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1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           、5          。
(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   和   交替连接组成的。
(3)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
(4)如果该DNA片段有200个碱基对,氢键共540个,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原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模板、   和   酶(填酶的名称)。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总数为      。
(5)①DNA指纹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亲子鉴定、侦查罪犯等方面,该技术是目前最为可靠的鉴定手段,DNA指纹图谱显示的是   。
A.染色体
B.相同的脱氧核苷酸
C.核酸分子
D.DNA分子片段
②如图2为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三位男性的DNA,进行DNA指纹鉴定,部分结果如图所示。该小孩真正的生物学父亲是   。
(6)图3为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核)的DNA分子中的比值情况,据图回答问题:①上述三种生物中的DNA分子,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填名称)
②假设小麦DNA分子中=1.2,那么=    。
23.(11分)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生态习性上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叶片的形状有圆叶和尖叶两种类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单位:株)。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雌性 122 0 41 0
雄性 61 59 19 21
(1)进行菠菜的杂交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相关字母)。
A.去雄,套袋    B.不去雄,套袋
C.去雄,不套袋   D.不去雄,不套袋
(2)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     为显性。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   为显性。
(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如果让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4)研究发现,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R、r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含Xr的花粉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抗病雌株和不抗病雄株进行杂交得F1,F1个体间随机传粉获得F2,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
24.(11分)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是G、g。患者平时不发病,但食用青鲜蚕豆后会引发缺乏G6PD的红细胞破裂而出现急性溶血症状,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比例约为7∶1。图为某家族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蚕豆病属于  染色体上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9号一直未出现溶血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若9号个体同时患有白化病(相关基因为A、a),家族中其他个体无白化病,且社会人群中,白化病的患病率是万分之一。则
①7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
②5号与6号生下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是    。
③8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25.(11分)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胃肠道和呼吸系统等特征。囊性纤维化发生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 CFTR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右图表示正常人和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氯离子跨膜运输示意图。
(1)图中所示H2O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H2O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________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