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2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4、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刻度处,放置在处的光屏上恰好形成清晰的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的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的焦距为
B.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会变化
C.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向右移动蜡烛,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D.将透镜换成凸透镜且焦距,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出现蜡烛的像
2.小眀利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及其矫正后的实验,其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3“矫正”这种眼病,让烛焰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行的方案是(  )
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
B.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C.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D.将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3.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②和④ B.④和② C.③和① D.②和①
4.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阳光下适当位置,地面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关于该眼镜镜片和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边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左边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右边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右边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5.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玩手机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我国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的示意图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如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小明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的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 B.乙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
C.甲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 D.乙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
8.近期,小郭同学发现自己看书时,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和书之间的距离与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郭患上了远视眼
B.小郭眼睛的晶状体变薄了,折光能力变弱
C.小郭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将成在视网膜后
D.佩戴由合适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可帮助小郭矫正视力
9.如图所示是什么成像光路图,应配戴什么矫正(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10.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远离物体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凸透镜矫正
11.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如果是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2.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水凸透镜,并利用这种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位置左移,这一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B.按照图甲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将该水透镜放在图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保持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3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右移动的距离应大于3cm
D.若在图乙中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近视眼镜,要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
二、填空题
13.手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矫正方法的是_____。(填序号)
14.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情况符合________成像原理,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向________移动凸透镜才能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必须向_______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5.如图甲,是人的眼睛患上了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在乙图中通过配带______镜加以矫正。
16.物体在f和2f之间移动时,像的位置也在移动,如果物体移动的距离为u,像移动的距离为v,则u_________v(填“<”“>”或“=”)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如果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应该佩戴_______镜来矫正;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18.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1)当某人得了远视后,会把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 方(选填“前”或“后”),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如图所示,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α决定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请你根据以上知识,通过画图和简略文字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人在远近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体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__________.
19.阅读《眼睛和眼镜》回答题。
眼睛和眼镜
如果有人说“年轻得了近视,老了就不会老花眼了”,你觉得对吗?
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或者是眼轴过度延长,从而导致外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之后,焦点没有能够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造成视网膜上投影模糊不清,引起视力下降。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看近处的事物相对清晰。
老花眼则是由于年龄因素引起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减退,眼睛无法聚焦在近处的物体上,不能将近距离30cm内的细小物件和字体聚焦成像于视网膜,导致患者近视力下降,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衰退现象。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事物清晰,而无法看清近处的东西。
一句话来说,“老花”涉及的是眼睛的调节能力,而“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状态,两者发生机制本就不一样,当然不存在“有近视不老花”、“有老花无近视”这样的说法了。
如果一个人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就要佩戴两副眼镜,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现在有一款眼镜,集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功能于一身,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款眼镜叫渐进多焦点眼镜,镜片不同区域有不同焦点、不同度数,一般分四个区域:远用区域A、近用区域B、渐进区域C、左右变形区D(也可称周边区或模糊区),如图所示。
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
B区,用于看清近处物体。
C区,是一个自上而下规律变化的区域,用于看清中间距离的物体。
D区,是度数变化区域,通过该区域看东西会感到模糊,但会随着使用过程中的适应程度而逐渐改善。
有了这款眼镜,无论是在户外眺望远方,还是在家中看书学习,都不会再有更换眼镜的烦恼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花,这种说法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近视眼镜属于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3)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________眼镜(选择“近视”或“老花”);
(4)如果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你认为合适吗?说出你的理由。_____
20.人类的眼睛
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无论光线是明亮还是昏暗,远在天边的山峦、近在眼前的物体,都能在眼睛中成像.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被观察的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所成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当晶状体凸起程度最大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在10cm处.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2)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________cm.
(3)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21.请阅读《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
配戴眼镜主要可以矫正近视、远视及散光所造成的视力模糊.近视和远视使用球面透镜(简称“球镜”,即凹透镜或凸透镜)来矫正;散光使用柱面透镜(简称“柱镜”,即沿圆柱玻璃体的轴向切下的一部分)来矫正.透镜的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 0.5m,它的焦度就是φ= =2m-1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 的值,例如,100 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 1m﹣1,它的焦距是 1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下表是某位同学配眼镜时的验光单.其中,球镜一栏和柱镜一栏的数字表示透镜的焦度.轴位就是散光的方向,也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矫正一定的散光后才能看得清楚.虽然配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远用 球镜(S) 柱镜(C) 轴位(A) 矫正视力(V
远用瞳孔距离(PD)65mm 右眼(R) ﹣1.75 ﹣0.50 180 1.0
左眼(L) ﹣2.75 1.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同学配的眼镜是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其左眼所配镜片的度数是_____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强 B.透镜的焦距越短,焦度越大
C.透镜的焦距越长,镜片的度数越高 D.透镜的焦度越大,镜片的度数越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1)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条件分析;
(2)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4)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详解】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物距、像距分别为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凸透镜焦距等于,故A错误;
B.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光线延迟会聚成像,像距变大,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蜡烛,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即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2.C
【详解】
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凹透镜不能成实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步骤1和2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像可以成在原来位置的光屏上,故B不符合题意;
CD.由步骤1和2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像可以成在原来位置的光屏上,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的距离太大,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官方网膜前,所以应佩戴凸透镜,对光线先发散一下,则光线可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③①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近视眼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应佩戴凹透镜,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应佩戴凸透镜。左边镜片影子周围有光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右边镜片影子中间有亮光斑,可以会聚太阳光,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即①、③属于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故选C。
6.A
【详解】
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本领过强,远处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①图的入射光线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①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选③图;远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本领过弱,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②图的入射光线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选④图。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①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C.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说明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故AC错误;
BD.图乙中间出现亮斑,说明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郭同学已患上近视眼;近视眼的形成与用眼方式不当等有关,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长时间强光刺激等,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从而引起视物不清;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具有发散能力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如图所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成像光路图,应配戴凹透镜让光线稍微发散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选B。
10.C
【详解】
A.照相时,要使所拍摄景物的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这样可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故A错误;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才能看到小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变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因为应用凹透镜将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便可会聚在视网膜上了,故B正确;
C.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在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焦点左移,即焦距减小,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焦距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52.0cm-40.0cm=12.0cm
由图乙可知,物距
u=30.0cm-10.0cm=20.0cm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将蜡烛向右移动3cm,此时物距是17.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物距,因为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光屏应向右移动,且移动距离大于3c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得像推迟会聚,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将光屏向右移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甲 乙
【详解】
[1][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甲,矫正方法的是乙。
14. 照相机 左 右
【详解】
[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在光屏也能得一个清晰的像,而原来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凸透镜应向左移,直到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制成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像距变大,必须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5. 远视 凸透
【详解】
[1][2]由甲图可知: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眼睛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个人的眼睛属于远视眼;远视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16.<
【详解】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中间移动时,像将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因为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以外的距离,所以u<v.
17.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前 凹透 D
【详解】
(1)[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2][3]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4][5]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4)[6]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选D。
18. 后
【详解】
(1)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2)因为眼睛里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物体与眼睛的远近决定了其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近时,视角越大.如图所示:同一个树离人眼近时所成的视角为α,离人眼远时所成的视角为β,由图可知,β<α,所以人在远近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体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点睛:(1)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矫正;(2)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与视角有关,即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有关,越远视角越大,越近视角越小;同时也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19. 不正确 凹 近视 不合适,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所以不能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
【详解】
(1)[1]由短文可知,“老花”涉及的是眼睛的调节能力,而“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状态,两者发生机制本就不一样,不存在“有近视不老花”、“有老花无近视”这样的说法,所以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花,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2]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
(3)[3]由短文可知,近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而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所以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近视眼镜。
(4)[4]不合适,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所以不能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
20. 凹透镜 25 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
【详解】
(1)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由材料内容可知,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3)为了预防眼睛疲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包括: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约为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等.
故答案为(1)凹透镜;(2)25;(3)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约为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
【点睛】本题主要通过材料阅读了解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明视距离的认识,以及对用眼常识的了解,重点是近视眼的矫正.
21. 近视镜 ﹣275 ABD
【详解】
(1)由材料中“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可知,这个同学配的眼镜是近视镜;由表格数据可知,其左眼所配镜片的焦度﹣2.75,则由文中信息可知,其左眼所配镜片的度数为:﹣2.75×100=﹣275 度;
(2)AB、透镜的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因焦度: ,所以透镜的焦距越短,焦度越大,故 AB 正确;
C、由文中信息可知,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 的值,所以透镜的焦距越长,折光本领越小,透镜的焦度越小,镜片的度数越低,故错误;
D、透镜的焦度越大,镜片的度数越高,故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