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一课一练(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一课一练(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0.1 磁现象 磁场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此时小磁针静止,可以判断:(  )
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
C.甲是N极,乙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2.下列四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A.悬浮列车“悬浮” B.火箭升空
C.C919大飞机升空 D.潜水艇浮出水面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不能确定钢棒本身具有磁性的是(  )
A.小磁针与钢棒排斥
B.静止时始终南北指向
C.能吸引更多铁屑
D.电流表指针偏转
4.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下列关于“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是因为分子间引力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C.排尽挂钩内空气后将挂钩“粘”在墙上,利用了大气压
D.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巴克球是一种磁力超强的小球,很多个小球可任意变换组合形状,有极高的创造性,是许多人喜爱的玩具。如图所示的几个巴克球随意组合,下列有关巴克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巴克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分布是均匀的
B.巴克球周围的磁场不存在磁感线
C.巴克球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D.巴克球对周围所有的金属都有力的作用
6.如图中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弱
B.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发出,回到磁体的N极
C.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
D.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相同
8.甲、乙为不同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弧线是部分未标方向的磁感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判断甲、乙的磁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
C.甲是N极,乙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9.在化学实验中,常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
C.磁铁可以“吸”引钉子、大头针等铁制品
D.若人站在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候车,会被驶过的列车“吸”进铁轨
10.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是(  )
A.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B.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课堂上,老师把板擦“粘”在竖直的黑板上
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并倒置,纸片“粘”在杯口上
二、填空题
11.我国宋代科学家______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地磁场的______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12.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______时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3.磁体周围存在着___________。磁场是有方向的,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________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4.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_____电;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_____种电荷相互排斥.
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_____的作用。我们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_____极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三、综合题
16.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
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请回答:
(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③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请你画出经过A点的磁感线。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骤③中轻敲玻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
17.电磁铁通电后,小磁针N极转至图所示位置,此时铁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并受到电磁铁吸引。
(1)电磁铁甲端应为N极还是S极
(2)以点表示铁块,在方框内画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18.“绿皮车”到“磁悬浮”
在东城区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南侧,有一幢建筑风格特异的红色铁皮屋顶的房子,它是1901年建成的京奉铁路信号所原址,信号所旁边遗留着一段京奉铁路的铁轨,如图所示.这座老建筑和这段老铁轨见证着我国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2007年4月我国第一列火车动车组开通,以内燃机为原动力的绿皮火车,正在陆续被更快速、更舒适、更环保的轨道交通方式所取代,使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目前,在我国高铁动车发展建设的同时,磁悬浮列车的研发和试运行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一般磁悬浮列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相斥的原理而设计的电磁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另一种则是利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设计的电磁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毫米的气隙,使感应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超导材料和超低温技术的发展,修建磁浮铁路的成本会大大降低,磁悬浮列车需要的技术及性能要求将逐渐成熟.到那时,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快速、舒适的“绿色交通工具”,将会飞驰在祖国的大地上.
小东同学在某次游学活动中,乘坐G503次高铁从北京西至武汉站.列车从北京西出发时刻为14时43分,当天19时43分抵达武汉站,若北京西至武汉站总旅程是1230km,则小东同学乘坐该次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实验型号的磁悬浮列车的横截面结构图,其中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型号的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认为超导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有哪些优势?目前阶段你认为制约超导磁悬浮列车大规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各提一条即可
19.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1,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回形针数量,显示磁体对回形针吸引力的大小.
回形针的放置有图2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   的原理,回形针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2中  的方法.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回形针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陶瓷板 玻璃板 塑料板
吸引回形针数量/个 4 1 1 3 3 3 3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据此,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3)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   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发现铁板面积越大,吸住的回形针数量越少.
(4)日常生恬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再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因为小磁针S极在上、N极在下,即小磁针所在处磁场向下,又由磁感线知道,两磁极相互排斥,且磁感线均指由磁极向外,故两磁极均为N极,故A正确。
故选A。
2.C
【详解】
A.悬浮列车“悬浮”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实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箭是根据力的相互性升空的,故B不符合题意;
C.C919大飞机上方凸起,下方平直,气体流过上方的速度大,压强小,气体流过下方的速度小,压强大,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故C919大飞机升空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潜水艇浮出水面是利用浮力大于重力实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A.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小磁针与钢棒相互排斥,说明都具有磁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钢棒指南北,这是磁体的基本性质,说明钢棒具有磁性,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芯能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故C符合题意;
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可以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来体现),这是电磁感应现象,说明钢棒具有磁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吃冰棒时,较冷的冰棒让舌头上的水凝固,于是冰棒与舌头粘在一起,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而带上了电荷,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化纤衣服能粘住毛绒,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排尽挂钩内空气,挂钩外的大气压便把挂钩粘在墙上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块磁铁能相互吸引,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而磁极是磁场最强的地方,即巴克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巴克球周围存在磁场,不存在磁感线,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的假想曲线,故B正确;
C.巴克球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是不同的,故C错误;
D.磁体对含有铁、钴、镍等物质的物体有力的作用,所以巴克球不会对所有金属都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A.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
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
D.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和N极出来,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磁感线是假想的,用来描述磁场强弱的,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强,故A错误;
B.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在磁体的内部,磁感线是从S极回到N极,故B错误。
C.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假想出来描述磁场强弱的,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故C错误;
D.可以用静止时小磁针的指向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是磁场的方向,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也是磁场的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由图可知,两磁极相互排斥,小磁针的N极的指向与该点磁感线的方向一致,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甲、乙都是S极。
故选B。
9.A
【详解】
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药液,要先把滴管橡胶内的空气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进滴管里。
A.拔火罐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所以这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是因为化纤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磁铁具有磁性,它能吸引钉子、大头针等铁制品,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列车驶进铁轨时,会带动车周围的空气流动,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安全线外的区域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而会产生一个向列车的压强差,将人“吸”进铁轨,易出现危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是由于静电,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是因为经摩擦后带电,相互吸引,故原理一样,故B选项符合题意;
C.课堂上,老师把板擦“粘”在竖直的黑板上,利用的磁体的吸铁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并倒置,纸片“粘”在杯口上,是利用大气压强,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沈括 北
【详解】
[1]《梦溪笔谈》是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是指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两者轴线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称为磁偏角。
[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人们把指南针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
12. 静止 北极

13. 磁场 北
【详解】
[1][2]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物理学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14. 正 同
【详解】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通过金属杆和两片金属箔相连接,故两片金属箔也带正电.
15. 地磁场 N
【详解】
[1][2]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磁体,指南针能够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16.(1);(2)见解析
【详解】
(1)根据磁感线的特点可知,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的,所以A点的磁感线是向左的,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是由于磁力较小,由于铁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步骤③中轻敲玻璃板“力线”,此时摩擦力减小,磁力大于摩擦力,则磁感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
17.(1) N极;(2)
【详解】
(1) 由图可知,小磁针的N极转至左边,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电磁铁的右端是S极,左端是N极,即甲端为N极。
(2) 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铁块受电磁铁的吸引力,方向水平向右;因铁块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应与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
18. 246 乙 见解析所示
【详解】
分析:(1)知道该列车从北京西出发时间以及到站时间,可求列车的运行时间,又知道由北京西到武汉站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由北京西到武汉站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结合实际实用情况分析解答.
(3)①结合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即可找出其优点;
②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的温度叫”临界温度”;据此回答.
解答:(1)列车由14:43从北京西出发,19:43到达武汉站,所以列车的运行时间t=19:43-14:43=5h,由北京西到武汉站的路程s=1230km,则小东同学乘坐该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2)①如甲图列车上磁体上端的磁极和轨道上磁体下端的磁极应该是异名的,利用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将车身托起,使列车悬浮与铁轨是相互分离;车身托起,列车和轨道分离,减小了列车对钢轨的压力,从而减了小摩擦阻力,提高了运行速度.
如乙图列车上磁体上端的磁极和轨道上磁体下端的磁极应该是同名的,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将车身托起,使列车悬浮与铁轨是相互分离,但是运行时会出现左右偏移,不如甲图安全.
②超导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优势有:磁悬浮列车和轨道的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力,所以具有:高速、舒适、无噪声、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
制约超导磁悬浮列车大规模发展的原因:超导体需要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实现,所以低温技术是制约超导磁悬浮列车大规模发展的原因.
故答案为(1)246;(2)乙;(3)高速、舒适、无噪声、无污染、低能耗;低温技术.
【点睛】本题以磁悬浮列车为背景,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关键要从材料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9.(1)二力平衡;乙;
(2)①较少;较大;②铝不能被磁化;③磁体屏蔽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厚度;
(4)磁卡放入铁盒中.
【详解】
(1)回形针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磁体的吸引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应用的原理是二力平衡;甲图中,回形针受到的磁力和重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因此选择乙图;
(2)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较大,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铝不是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铁、镍、铝都是导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却不同.因此提出的问题是:磁体屏蔽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要研究屏蔽效果与铁板面积的关系,必须保持铁板的形状、厚度一定,改变面积大小,观察回形针被吸起的数目多少;
(4)由于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所以可以将磁卡放在铁盒中,磁性就能长时间保持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