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4.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
5.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表示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7.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9.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10.下列物态变化,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霜的形成 B.水结成冰
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逐渐消失 D.烧水时壶口冒出“白气”
1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0.7dm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人体心脏1min跳动次数约为60次 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20oC
1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下列选项中,对应水的物态变化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13.把一盆0℃的水放到-5℃的房间里,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 )
A.等于-5℃ B.等于0℃
C.介于0~-5℃之间 D.无法确定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其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甲图,通常情况下,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罐内
B.乙图,舞台上的缥缈的云雾是由于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丙图,气温骤降时,给橘子喷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橘子冻伤
D.丁图,夏天扇风扇,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
15.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二、填空题
16.做手术时把氯化烷(沸点:31.1℃)滴到人体内某局部(36℃左右)时,氯化烷会________吸热,使局部“冻结”,起到麻醉作用,如下表,为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
物质 液态氧 液态氮 二氧化碳
沸点/℃ -180 -196 -78.5
1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蒸馒头是利用水蒸气_____时要_____热;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 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的缘故.
18.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的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在冰熔化时要__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而所用到的冰块是由水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19.在打新冠肺炎预防针时,医护人员用棉签把酒精擦在打针者的手臂上,手臂处会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______吸热导致的。而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雾气的形成是因为嘴里呼出来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固体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8 min时物质处于_____ (选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实验后酒精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三、综合题
21.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
(2)小明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在罐中装入一些冰水,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C,过了一会,小明发现易拉罐的外壁出现了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3)接下来,小明擦干易拉罐外壁的水珠,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盐,并不断的搅拌。不一会,发现易拉罐外壁出现大量的小冰晶,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5°C。这些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4)通过小明的实验,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露,什么条件下凝结成霜?______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但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
相对温度(RH)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例如,10oC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如图所示。干湿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一支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盖,称为湿球温度计。两支温度计放在相网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两支温度计出现一定的示数差。相对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表格(如表)中的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查找出。表格中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两项数据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温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在45~55%的相对温度下,人感觉呼吸最舒适。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球温度示数差
1oC 2oC 3oC 4oC 5oC
0oC 82% 65% 47% 31% 15%
5oC 86% 71% 58% 45% 32%
10oC 88% 76% 65% 54% 54%
15oC 90% 80% 70% 61% 52%
20oC 91% 82% 74% 66% 58%
25oC 92% 84% 76% 68% 61%
30oC 93% 86% 79% 73% 67%
35oC 94% 87% 81% 75% 69%
(1) 湿度是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_____多少的物理量;
(2) 依据文中所说“10oC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此温度下1m3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g,则相对湿度是_____%;
(3) 在相同的空气中,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低的原因是_____;
(4) 一定气温下,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_____;
A.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干燥
B.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C.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D.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湖湿
(5)在相同的空气中,当温度计的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_____时,人体感觉呼吸比较舒适。
A.10oC和14oC
B.14oC和9oC
C.20oC和16oC
D.24oC和22oC
23.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请你回答:
(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
(2)请你根据短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______;
(3)文中谈到:初冬的夜晚,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意思是说“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______。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严寒的冬天,水箱里注入防冻液。这是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选填“高”或“低”,下同)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2020年12月超强寒流来袭,我国很多地区迎来大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选填“低”或“高”)。
26.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在大洋万米深处,奋斗者号可以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海底样貌,它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2)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如图所示是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金属钛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热量温度不变,BC段金属钛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
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
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
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与容器的底和侧壁接触,故①③错误,②正确;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⑤正确,④⑥错误。综上,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D
【详解】
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水会再次沸腾。
故选D。
6.A
【详解】
A.由图象知,在BC段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且正在熔化,所以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其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在第5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第10min时该物质刚完全熔化,第6min时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故B错误;
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而松香是非晶体,所以不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C错误;
D.该物质是晶体,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A.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C错误;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是蒸发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教室课桌高度约70cm,约7dm。故A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次数是60~100次/min,故B符合题意;
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3~5 oC,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地面上的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凝华成冰下降,冰在地面上吸收太阳光的热量熔化成水,以此循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
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是0℃,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详解】
A.通常情况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罐内,故A不符合题意;
B.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气温骤降时,果农给橘子喷水,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橘子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能避免橘子被冻坏,故C符合题意;
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16. 沸腾 二氧化碳
【详解】
[1][2]由于氯化烷的沸点低于人体内某局部的温度,所以氯化烷会沸腾(汽化)吸热;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所以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17. 液化 放 蒸发吸热
【详解】
(1)“水蒸气”的液化的结果,液化时要放热.
(2)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 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蒸发吸热的缘故.
18. 吸 不变 凝固
【详解】
[1][2]冰是晶体,海鲜的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根据晶体熔化的的特点可知,冰熔化时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起到保鲜的作用。
[3]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故冰块是由液态的水凝固成固体的冰而成的。
19. 汽化 液化
【详解】
[1]把酒精擦在手臂上,酒精汽化时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手臂会感觉凉。
[2]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
20. 晶体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详解】
[1]如图所示,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是晶体。
[2]第6min开始熔化,第12min结束熔化,故在第8min处于固液共存态。
[3]实验后酒精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不变,因为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无关。
21. 猜想: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或温度) 液化 凝华 条件: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不低于0°C时水蒸气液化成露。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很低,低于0°C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详解】
(1)[1]根据霜和露的形成时间可以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或温度)。
(2)[2]易拉罐的外壁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罐壁液化形成的。
(3)[3]在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盐,并不断的搅拌,易拉罐的温度变得更低,易拉罐外壁出现大量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罐壁凝华形成的。
(4)[4]通过小明的两次实验对比分析可知水蒸气凝结成露的条件: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不低于0°C时水蒸气液化成露。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很低,低于0°C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22. 水蒸气 25% 水蒸发吸热 C B
【详解】
(1)[1] 由文章第一句话可知,湿度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2)[2] 水蒸气含量为8g时,相对湿度为100%,故水蒸气含量为2g时,相对湿度为
(3)[3] 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会吸热,故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会比干球温度计低。
(4)[4]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即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故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故选C。
(5)[5]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呼吸最舒适,在表格中干球温度为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和干球温度为1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以及干球温度为1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5℃时满足条件,故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5℃、1℃和10℃、6℃以及15℃、10℃时,故B最接近。
故选B。
23. 凝华 见详解 见详解
【详解】
(1)[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2]只有空气较湿润且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凝华为冰晶﹣﹣霜。
(3)[3]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霜”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人们常说的“下霜了”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24. 低 高 C B 120 升高 水容易汽化,使得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增加
(1)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凝固点和沸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但沸点升高。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防冻液含量增加过程中,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4)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
(5)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详解】
(1)[1][2]在严寒的冬天,水箱里注入防冻剂,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2)[3]由表中数据可见: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过程中,混合液的凝固点是降低的;但是从6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混合液的凝固点是逐渐升高的。
故选C。
(3)[4]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 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 30 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
故选B。
(4)[5]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6]由图像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5)[7][8]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25. 凝华 放热 ACD 低
【详解】
(1)[1][2]由题意可知,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直接变成固态雪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2)[3]阅读材料可知,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而云层中气温较低是形成晶核的条件,故选ACD符合题意。
(3)[4]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26. 超声波 大于 晶体 1668 吸收 固液共存
【详解】
(1)[1][2]大洋万米深处,奋斗者号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样貌,此过程声音是通过液体(海水)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2)[3][4]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金属钛是晶体,它的熔点是1668℃。
[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BC段金属钛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