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一 5.3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单位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
A.吨 B.牛顿 C.库仑 D.千克
2.艾萨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取两个材质不同的物体A、B,使其分别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测得两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
A.物体A的质量为0.7kg
B.物体B的质量为0.2kg
C.物体A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
D.物体B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
3.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 )
A.m/s3 B.m2/s2 C.m/s2 D.m2/s
4.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滑块A、B,两滑块之间用原长为l0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且F1>F2。以A、B为一个系统,如图甲所示,F1、F2向相反方向拉A、B两个滑块,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长度为(l0+△l1),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1;如图乙所示,F1、F2相向推A、B两个滑块,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长度为(l0﹣△l2),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l1=△l2,a1=a2 B.△l1>△l2,a1=a2
C.△l1=△l2,a1>a2 D.△l1<△l2,a1<a2
5.如图所示,质量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小车足够长。求: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
A.0.5s B.1s C.1.5s D.2s
6.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放置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不动),如图所示,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有一直角V形槽,固定放在水平面上,槽的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如下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槽两侧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μ1>μ2)。现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μ1+μ2)mg B.(μ1+μ2)mg
C.mg D.μ2mg
8.普通火车动力都在火车头上,车厢(头)与车厢之间通过挂钩连接在一起.火车在启动时,会先往后退,再启动,这样会使挂钩松弛,车厢(头)与车厢之间无作用力,再向前启动时,车厢会一节一节地依次启动,减少所需要的动力.一列火车共有15节车厢,火车头与每节车厢的质量相等,车厢(头)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均为,假设启动时每节车厢的加速度均为a,若火车不后退所有车厢同时启动,火车头提供的动力F,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车厢依次启动,当第3节车厢启动时火车头提供的动力为,此时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为
B.所有车厢同时启动时,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C.若第1节车厢中有质量为m的乘客,则启动时车厢对他的作用力大小为ma
D.所有车厢同时启动时,前两节车厢间与最后两节车厢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2:1
9.如图所示,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两质量相同的小球通过轻绳系于车厢顶部,轻绳OA、OB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45°,其中一球用水平轻绳AC系住,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运动方向向右
B.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轻绳OA拉力大小大于轻绳OB拉力大小
D.轻绳CA拉力大小是轻绳OA拉力的 倍
10.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工程,空间站由核心舱、实验舱等构成。其中核心舱轴向长度为16.6m有3个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关于本材料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在太空“漂浮”时没有惯性
B.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时不可看成质点
C.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时,以地球为参考系它是静止的
D.“16.6m”中,“m”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1.如图所示为乘客在进入车站乘车时,将携带的物品放在以恒定速率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使物品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并通过检测仪接受检查时的情景。当乘客将携带的物品轻放在传送带上之后,关于物品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品受到静摩擦力
B.当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摩擦力方向与物品运动方向相同
C.当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时,物品不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由于物品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物品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
12.如图所示,有A、B两物体,mA=2mB,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在它们下滑的过程中( )
A.它们的加速度a=gsinθ
B.它们的加速度aC.细绳的张力FT≠0
D.细绳的张力
13.关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某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C.某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D.由得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跟它的加速度成反比。
14.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 1kg的小木块以初速度为v0 = 10m/s沿斜面上滑,若从此时开始计时,整个过程中小木块速度的平方随路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 = 5s时刻,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
B.0 ~ 13s内小木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斜面倾角θ = 30°
D.小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15.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直接测量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是( )
A.天平 B.刻度尺
C.秒表 D.弹簧测力计
二、填空题
16.如图(a)所示,木板OA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用此装置探索物块在方向始终平行于斜面、大小为F=8N的力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已知物块的质量m=1kg,通过DIS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图(b)中图线与纵坐标交点a0为_______,图(b)中图线与θ轴交点坐标分别为θ1和θ2,木板处于该两个角度时的摩擦力指向和物块的运状态为_______。
17.两类基本问题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_,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___________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_,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8 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一水平拉力F=20 N拉物体,使其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8 s后撤去拉力F,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B点停止。则:(g取10 m/s2)
a.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2;
b.撤去拉力F瞬间物体的速度大小v=___________ m/s;
c.撤去拉力F后物体运动的距离x=___________ m。
18.(1)如图所示,3m长的水平传送带以v0=2m/s的速度匀速运行,t=0时刻,在左端轻放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10m/s2,则t=2.2s时滑块的速度为______m/s;
(2)如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为F,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3)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大人(质量为80kg)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2kg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以加速度2m/s2加速下滑时,杆对地面上的大人的压力大小为______N。(g=10m/s2)
19.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跟它的质量成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____
(2)表达式:F=___.
(3)适用范围
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___或_______的参考系.
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____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三、解答题
20.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于2021年9月17号返回地面。“神舟”飞船的返回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制动减速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回收着陆阶段。其中回收着陆阶段是在距地面约10km时开始。它先打开伞舱盖,然后依次拉开引导伞、减速伞、牵顶伞和主降落伞,其中减速伞可把返回舱的速度从200m/s减至60~70m/s。设主降落伞把返回舱的速度由60m/s减至5m/s的过程耗时55s,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使返回舱以3m/s的速度软着陆,从而保证航天员着陆时的安全。假设返回舱在回收着陆阶段的运动是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燃烧的燃料质量忽略不计.地面重力加速度。求:
(1)返回舱的速度由60m/s减至5m/s的过程中,质量为60kg的航天员对飞船的作用力;
(2)平均每个反推发动机对返回舱的作用力是返回舱重力的多少。
21.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在冬奥会上跳台滑雪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项目。某段直滑道的示意图如下,O,M,N,P为滑道上的四个点,其中MN段的长度,NP段的长度为,运动员从O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运动员经过MN段所用的时间和经过NP段所用的时间相同,求:
(1)滑道OM段的长度;
(2)若滑道的倾角,忽略一切阻力,求运动员经过OM段的时间t。
22.蛙泳是一种人类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便于游泳者观察前方,常用于渔猎、泗渡、救护等。图甲为某运动员蛙泳时蹬腿加速及惯性前进过程,将这两个过程简化为水平方向的匀变速运动,其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该运动员质量为70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0~0.7s内运动员平均速度的大小;
(2)惯性前进过程中,水对运动员作用力的大小。
23.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取;
(2)若运动员仍以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后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冰壶滑行了多少距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如图1所示,有一质量m=200kg的物件在电机的牵引下从地面竖直向上经加速、匀速、匀减速至指定位置。当加速运动到总位移的时开始计时,此后开始做匀速运动,测得电机的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F-t图线如图2所示,t=34s末速度减为0时恰好到达指定位置。若不计绳索的质量和空气阻力,求物件:
(1)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吨是质量的单位,但不是质量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
B.牛顿是力的单位,力不是基本量,所以牛顿不是基本单位,故B错误;
C.库仑是电荷量的单位,电荷量不是基本量,所以库仑不是基本单位,故C错误;
D.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是基本单位,也是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C.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其中滑动摩擦力,联立可得
结合图像可得
,
解得
,
故A错误C正确;
BD.同理对物体B有
,
解得
,
故B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加速度变化的快慢表达式为 ,则单位等于
故选A。
4.A
【详解】
A、B完全相同,设它们的质量都是m,对图甲所示情况的整体有
对图甲中的A有
对图乙所示情况的整体有
对图乙中的A有
联立以上各式,有
,
故选A。
5.D
【详解】
小物块放到小车上后,根据题意,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经过时间两者速度相等,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
解得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细线烧断前,分析整体受力可知弹簧的拉力为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A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A的瞬时加速度为
小球B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小球B的瞬时加速度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木块对槽两边的压力均为
所以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A.设每节车厢质量为M,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火车整体分析得
火车头依次带动前3节车厢,此时后面12节车厢静止,车厢与车厢间无作用力,对车头和前3节受力分析得
解得
以第3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则
解得
A正确;
B.所有车厢同时启动时,分析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以后面13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则
解得
B错误;
C.对质量为m的乘客分析:沿运动方向车厢作用力
竖直方向支持力
根据力的合成可知,车厢对他的作用力大小为
C错误;
D.所有车厢同时启动时,第1节车厢对第2节车厢的作用力,以后面14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得
第14节车厢对第15节车厢的作用力,以第15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得
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14:1,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AB.对右侧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左,但小车的运动方向不确定,即小车可能向右做匀减速运动,也可能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小车与小球具有共同的加速度,选项AB错误;
CD.由于两小球质量相同,则
故轻绳OA、OB拉力大小相等,即
故轻绳CA拉力大小
选项D正确,C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
A.惯性取决于质量,与物体处于什么位置,什么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
B.飞船和核心舱对接时不可忽略形状和大小,故不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
C.以地球为参考系,飞船和核心舱对接时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m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A.当物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品不受摩擦力作用,A错误;
B.当把物品放上传送带时,物品相对传送带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正确;
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C错误;
D.物品虽然相对地面是运动的,但相对传送带静止时,物品不受摩擦力作用,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B.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A+mB)gsinθ=(mA+mB)a
解得
a=gsinθ
A正确,B错误;
B.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故细绳的张力为零,C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但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无关,所以物体的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要看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所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则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可通过求得,但不能说m与F成正比,与a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
A.x在0—5m内,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2﹣v02 = 2ax
结合图象看出在0—5m
a = = m/s2 = ﹣10m/s2
由图示图象可知v02 = 100(m/s)2得,v0 = 10m/s,则小木块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t = = = 1s
1s后物体反向做匀加速运动,t = 1s时摩擦力反向,A错误;
B.由图示图象可知,物体反向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结合A选项可知,在0—1s内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1s后物体反向做匀加速运动,整个过程加速度a发生变化,所以整个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错误;
C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木块上滑有
mgsinθ + μmgcosθ = ma
下滑有
mgsinθ﹣μmgcosθ = ma′
代入数据解得
μ = 0.5,θ = 37°
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
天平用来测量质量,而质量是基本物理量;刻度尺用来测量长度,而长度是基本物理量;秒表用来测量时间,而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而力不是基本物理量。
本题选不能直接测量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故选D。
16. 6m/s2 静止状态
【详解】
[1][2]当斜面倾角为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加速度为零;当斜面倾角为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加速度为零;当斜面倾角在和之间时,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时,木板水平放置,由牛顿第二定律
又
联立解得
由图可知,当斜面倾角为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加速度为零;当斜面倾角为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加速度为零;当斜面倾角在和之间时,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17. 加速度 运动 加速度 合外力 0.5 4 4
【详解】
(1)[1]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结合运动学规律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2)[3]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3)[5]受力分析得
解得
[6]根据速度公式得
[7] 撤去拉力F后,受力分析得
解得
物体运动的位移为
18. 2 340
【详解】
(1)[1]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
达到传送带速度时的时间为
这段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为
时滑块的速度为
(2)[2]对m和M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m
得
(3)[3]对竿上的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f=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竿对人的摩擦力Ff的大小
对竿由平衡条件得:
Mg+Ff=FN
解得:
FN=(M+m)g-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竿对“底人”的压力:
FN′=FN=(M+m)g-ma=340N.
19. 正比 反比 相同 ma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宏观 低速
【详解】
(1)[1][2][3]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4]表达式:
F=ma.
(3)适用范围
①[5][6]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7][8]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0.(1)660N,方向竖直向下;(2)
【详解】
(1)返回舱速度由减小到,用时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代入数据解得
以航天员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对航天员受力分析得
代入数据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航天员对返回舱的作用力为660N,方向竖直向下
(2)返回舱速度由减小到,运动位移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代入数据解得
设返回舱质量为M,以返回舱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返回舱受力分析得
解得
21.(1)112.5m;(2)3s或6.7s
【详解】
(1)运动员经过MN段所用的时间为t,运动员的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
又
联立解得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22.(1);(2)
【详解】
(1)0-0.7s内的位移
又
得
(2)由图乙可得惯性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为
惯性前进时竖直方向上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
惯性前进时水平方向上水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使其减速
水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小
得
23.(1);(2)
【详解】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为
根据
代入数据可得冰壶的滑行距离为
(2)设冰壶滑行后的速度为,则对冰壶的前一段运动有
冰壶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为
滑行后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
可得
所以冰壶滑行的距离为
24.(1)0.125m/s2,方向竖直向下;(2)40m
【详解】
(1)由图2可知,26~34s物件减速上升,在减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根据图2可知,该过程
FT=1975N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下。
(2)结合图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根据图像可知匀速上升的位移为
匀减速上升的位移为
匀加速上升的位移为总位移的,则匀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位移为总位移的,则有
所以总位移为
h=40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