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三册9.1电荷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9.1电荷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04: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
一、单选题
1.与头发丝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常能吸引轻小物体,这属于摩擦起电。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笔杆与头发丝摩擦时,电子从头发丝转移到笔杆上,笔杆因而带负电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2.关于元电荷,正确的说法是(  )
A.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B.元电荷就是点电荷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1C电量叫元电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C.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二者一定带异种电荷
D.摩擦起电是创造出了电荷
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雷电的性质与摩擦产生的电的性质完全相同,并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干燥的天气,小华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发现玻璃棒会带正电,这是因为(  )
A.丝绸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5.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
B.元电荷就是指电子
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库仑
D.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6.关于元电荷,正确的说法是(  )
A.元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电荷
B.1C电量叫元电荷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元电荷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7.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8.有一种数字型电荷量表,能把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精确显示出来,如图所示,关于数字型电荷量表的示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表的示数只能是元电荷的奇数倍
B.电荷量表的示数只能是元电荷的偶数倍
C.电荷量表的示数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电荷量表的示数是被测量物体带电荷量的真实反映,不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9.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10.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时水流会发生弯曲。这里使水流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重力 B.核力 C.静电力 D.万有引力
11.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撕成细条后,由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
B.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
C.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感应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D.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12.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谷通过多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e,其数值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13.在真空中,用绝缘细线将M、N两球悬挂于同一点,静止时如图所示。已知M球带正电,则N球(  )
A.带负电 B.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C.不带电 D.带正电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起小纸屑 B.晚上睡觉脱毛衣,黑暗中能看见闪光
C.电器插头插入接线板中,有时冒火花 D.冬天梳头发时,头发会一根根飘起来
15.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
D.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填空题
16.博物馆在整理古籍书本时,为防止书页破损,通常先给古书充电,使书页间自动分开,这种方法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17.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___、不带电的中子以及带负电的___________组成的。
②每个原子中质子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___________,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___ 。
18.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电荷,其原因是毛皮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橡胶棒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______(选填“大”或“小”)。
三、解答题
19.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电荷,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完成题述的接触后A、B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完成题述的接触后A、B两球所带的电荷量大小之比。
20.打开自来水龙头,调节龙头开关使流出的水呈细小的一条,再用一把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靠近水流,如图所示。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说明原因。
21.查阅资料,简述伏打电池和摩擦起电的特点。
22.如图所示,当带电体A靠近一个绝缘导体B时,由于静电感应,B的两端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若将B的左端接地,绝缘导体B带何种电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CD.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塑料笔杆与头发丝摩擦时,电子从头发丝转移到笔杆上,笔杆因而带负电,故A正确CD错误;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大小为1.6×10-19C,元电荷是电荷量,不是点电荷,也不是质子。
故选A。
3.B
【详解】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B正确;
C.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可能二者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C错误;
D.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由于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玻璃棒强,在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棒上,从而使失去电子的玻璃棒带正电,得到电子的丝绸带负电。
故选C。
5.D
【详解】
AB.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B错误;
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密立根,故C错误;
D.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和元电荷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电荷,A错误;
B.元电荷所带电荷量是 ,B错误;
C.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质子,C错误;
D.元电荷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所带电量的整数倍,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金属导体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元,故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可知电荷量表的示数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故选C。
9.D
【详解】
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由于感应会带上负电荷和金属箔由于感应会带上正电荷,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所以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正电,靠近水流时,水流会发生弯曲。这里使水流弯曲的主要因素是静电力。
故选C。
11.D
【详解】
用手迅速捋塑料细条,手与塑料细条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细条散开,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C.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但他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故AC错误;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计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B错误;
D.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e,其数值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故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M、N的相互作用力为斥力,所以它们应该带同种电荷,则N球带正电,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起小纸屑,属于静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晚上睡觉脱毛衣,黑暗中能看见闪光,属于静电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器插头插入接线板中,有时冒火花,这是由于某些电器内部滤波电容器的电容较大,在通电瞬间其充电电流较大,因此在插头十分接近插孔内金属片时会产生短暂的电弧,这不属于静电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冬天梳头发时,头发会一根根飘起来,属于静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
A.不论以何种起电方式,都一定遵守电荷守恒,A不符合题意;
B.由摩擦起电的定义,可知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B不符合题意;
C.一个电子的电荷量是确定的,为
且物体带电量只能为e的整数倍,但是电量并不是e的整数倍,C符合题意;
D.由定义可知,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给古书充电,使书页带上同种电荷,这样它们就能自动分开了.
【点睛】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7. 质子 电子 一样多 中性
【详解】

18. 负 小
【详解】
[1][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其原因是毛皮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橡胶棒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小,相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
19.(1);(2)2:1。
【详解】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均为Q;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Q、-Q;

20.见解析
【详解】
现象:水流因受到梳子吸引而发生微小弯曲。
原因: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了电,而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且细水流属于轻小物体,所以会被带电的梳子吸引。
21.见解析
【详解】
伏打电池的特点:将不同的金属片插入电解质水溶液形成的电池,用电解液将不同的金属串联起来,通过点化学反应产生电动势;
摩擦起电的特点;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上电荷,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2.负电荷
【详解】
在感应起电的过程中,远端带与带电体A同种的电荷,近端带与带电体A异种的电荷。接地后,B和大地组成了一个新导体,大地相当于远端,B成了近端,带负电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