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13.5 能量量子化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物质特性的量或物理学常量中,对应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常量G: B.劲度系数k:
C.普朗克常量h: D.电阻率ρ:Ω/m
2.把“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的物理学家是( )
A.托马斯·杨 B.麦克斯韦 C.普朗克 D.赫兹
3.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作出这一大胆假设的科学家是( )
A.库仑 B.普朗克
C.密立根 D.爱因斯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表面,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越大,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W0越大
C.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D.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5.“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它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设计出来的,能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转换成温度显示。若人体温度升高,则人体热辐射强度I及其极大值对应的波长的变化情况是( )
A.I增大,增大 B.I增大,减小
C.I减小,增大 D.I减小,减小
6.已知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单色光的能量子为( )
A. B. C. D.
7.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不仅能吸收电磁波,也能反射电磁波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均无单位
B.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C.物理学中的质点、点电荷、原子、原子核等均为理想化模型
D.某同学向上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时,他才能跳起
9.许多科学家通过艰苦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的物理规律,在物理学发展中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现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用“力线”形象地描述了电磁场
C.安培的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
D.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1的能级是最低能级,原子在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时候会发出光子,且发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当氢原子发生下列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波长最短的是( )
A.从n=6跃迁到n=4 B.从n=5跃迁到n=3
C.从n=4跃迁到n=2 D.从n=3跃迁到n=1
11.由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在逐年增加。课业负担重、沉迷电子产品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视力的两大“杀手”。现代医学采用激光“焊接”视网膜技术来治疗近视,所用激光的波长。已知普朗克常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则该激光中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
A. B. C. D.
12.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正确的是( )
A.电阻率 B.动摩擦因数 N/kg
C.普朗克常量h D.静电力常量k
13.关于电磁场、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磁场一定能产生变化的电场
B.红外线测温仪根据人体发射的红外线强弱判断体温的高低
C.观察者接近频率恒定的波源时,接收到波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小
D.黑体会吸收任何射向它的电磁波,而不向外辐射电磁波
14.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15.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B.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
C.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 D.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二、填空题
16.普朗克的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_____。即能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______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_____。
1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但由于__________支持微粒说,因而微粒说长期占着主导地位,19世纪观察到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波动说才得到了公认,后来又发现了__________,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而光具有__________.
18.只有温度高的物体才会有热辐射( )
三、解答题
19.一定功率的小灯泡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为,在距离d处,每秒种落在垂直于光线方向、面积为S的球面上的光子数为N,普朗克常量为h,小灯泡的发光频率为多大?
20.黑体就是绝对不发光的物体,看上去一定是黑色的,这句话对吗?
21.纳米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激光束的宽度聚光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以精确地修复人体损坏的器官.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聚光到纳米级的激光束进行治疗,90%的患者都可以避免失明的严重后果.一台功率为10W的氩激光器,能发出波长的激光,用它“点焊”视网膜,每次“点焊”需要的能量,求:
(1)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
(2)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
22.(1)功率为P的光源向四周发出光子,光速为c,光波的波长为,普朗克常量为h,求每秒发出的光子数.
(2)在离光源d处有一挡板挡光,设挡板对光是完全吸收的,且挡板正对光源,求光子在挡板上产生的压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 知万有引力常量的单位是,根据知劲度系数的单位是,根据知普朗克常量的单位是,根据知电阻率的单位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C
【详解】
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故选C。
3.B
【详解】
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作出这一大胆假设的科学家是普朗克。
故选B。
4.A
【详解】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正确;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可知,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表面,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故B错误;
C.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
D.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动量变小,根据光子动量
可知其波长变长,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
特点是,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所以人体热辐射的强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峰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减小。
故选B。
6.A
【详解】
1个光子的能量
其中为光子的频率,而光速
故一个光子的能量
故选A。
7.C
【详解】
A.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而不发生发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故A错误;
BC.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B错误,C正确;
D.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一个黑体,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万有引力常量G的单位是N m2/kg2;普朗克常量h的单位是J s,选项A错误;
B.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选项B正确;
C.物理学中的质点、点电荷等均为理想化模型,而原子、原子核却是实际存在的。故C错误;
D.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当向上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对地面的压力,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现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故A正确,与题意不符;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用“力线”形象地描述了电磁场。故B正确,与题意不符;
C.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故C错误,与题意相符;
D.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故D正确,与题意不符。
故选C。
10.D
【详解】
原子在发生跃迁时,辐射的光子波长最短的,对应频率最大的,也就是能级差最大的跃迁,题中四种跃迁中:
从n=6跃迁到n=4,能级之差
从n=5跃迁到n=3,能级之差
从n=4跃迁到n=2,能级之差
从n=3跃迁到n=1,能级之差
可见,从n=3跃迁到n=1的能级差最大,辐射的光子波长最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A
【详解】
由
代入数据可得每个光子的能量
故选A。
12.C
【详解】
A.根据
可得
可知电阻率单位是 ,选项A错误;
B.根据
可知动摩擦因数无单位,选项B错误;
C.普朗克常量h 的单位为,选项C正确;
D.根据
可知,静电力常量k的单位是,选项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
A.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恒定的电场,A错误;
B.红外线测温仪根据人体发射的红外线强弱判断体温的高低,B正确;
C.观察者接近频率恒定的波源时,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到波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大,C错误;
D.黑体会吸收任何射向它的电磁波,也向外辐射电磁波,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
A.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不同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能量中,频率小的波越多,所以T1>T2,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处在最大与最小波长之间,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黑体的辐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有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增大,同时最大辐射强度向左侧移动,即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
A.能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的,故A正确;
B.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故B正确;
C.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故C正确;
D.静电力常量是一个无误差常数,既不是库仑通过扭秤测出来的,也不是后人通过库仑扭秤测出来的,而是通过麦克斯韦的相关理论算出来的,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D。
16. 整数倍 一份一份 能量子
【详解】
[1] [2] [3] 由理论可知,普朗克的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 即能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17. 惠更斯 牛顿 干涉 衍射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详解】
[1][2][3][4][5][6]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但由于牛顿支持微粒说,因而微粒说长期占着主导地位,19世纪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波动说才得到了公认,后来又发现了光电效应,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而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8.错误
【详解】
[1]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强,故此说法错误。
19.
【详解】
设灯泡的功率为P,距离灯泡d处单位面积的功率
根据能量守恒
联立解得
20.不对
【详解】
黑体可以完全吸收入射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同时自身可以有较强的辐射,即黑体同时辐射和吸收电磁波.黑体达到高温时所辐射的电磁波中强度较大的是可见光和紫外线,此时黑体是明亮的.黑体可以是发光的物体,本身可以有较强的辐射,看上去并不一定是黑色的,也可能看上去很明亮,例如炼钢炉上的小孔。
21.(1) (2)个
【详解】
(1)已知激光器的功率P=10W,每次“点焊”需要的能量E=2×10-3J,根据E=Pt得,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是
(2)设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0,则
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
22.(1) (2)
【详解】
(1)单个光子的能量为
光源每秒辐射的能量为P,故每秒发出的光子数为
(2)光源发出的光子均匀分布在以光源为中心的球面上,以d为半径作一个球面,则单位时间内照到挡板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为
单个光子的动量为
光压等于单位时间照到挡板单位面积上的光子动量的变化量,而挡板对光是完全吸收的,所以光子在挡板上产生的压强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