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丙)=甲×乙+甲×丙表示(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44×25的简便算法是( )。
A.40+4×25 B.40×25+4×25 C.40×4×25
3.88×125可用下面( )式子简算。
A.(80+8)×125 B.(80×8)×125 C.11×(8×125)
4.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A.25+75×3=(25+75)×3
B.461-(28+172)=461-28+172
C.25×(40+4)=25×40+25×4
5.根据乘法分配律,xy+y可以写成( )。
A.(x+y)y B.x+2y C.(x+1)y
6.在下面算式中,与103×99结果不相等的是( )。
A.100×99+3 B.103×(100-1) C.(100+3)×99 D.103×100-103
7.,这是根据( )进行简便运算的。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8.与345÷15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345÷10÷5 B.345÷5÷3 C.345÷5×3
9.53+76+47=(53+47)+76这样简算的依据是( )。
A.加法的交换律 B.加法的结合律 C.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0.下面的算式中,正确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A.125×16=125×8×2 B.(38+25)×4=38×4+25×4
C.(6+4+5)×3=15×3 D.13×(65+35)=13×65+35
11.25×8×4×125=(25×4)×(8×125)应用了乘法的( )。
A.交换律 B.结合律 C.交换律和结合律 D.分配律
12.等式4×23×5=23×(4×5)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脱式计算
1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5×4+25 176-24-76 300÷6÷5 62×98+38×98
37×99 125×88 (25×17)×4 101×32-32
14.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则要巧算)
1425+575-364-36 3640÷(106-726÷11)
60×57-2800÷40 148×48-48×48
23×[(4000-220)÷36] (54+6×91)÷25×4
15.用简便方法计算。
9999+999+99+9 333×125+111×625 9999×2222+3333×3334
三、填空题
16.计算89+75+25时,可运用加法( )律,先算( )+( ),再与89相加。
17.(25×15)×4=(25×4)×15是应用了( )律和( )律。
18.计算50×78×2时,我的简算方法是( )。
19.小马虎把(2+□)×12算错成2+□×12,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是( )。
20.在括号里填上“>”“<”或“=”。
40×7+3( )40×(7+3) 360÷4×3( )360÷(4×3)
21.请你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是( )。
四、判断题
2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23.125×(8×2)=125×8+125×2。( )
24.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就有几个零。( )
25.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
26.计算35×201时,丹丹用了35×200+35,这是依据乘法分配律。( )
五、解答题
27.还剩几棵没植?
28.周村烧饼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一箱周村烧饼有12盒,每盒售价4元。买25箱周村烧饼一共需要多少钱?
29.一个水果店运来24箱苹果和26箱桃子,每箱都是25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运来的桃子比苹果多多少千克?
30.甲、乙两队分别从两端同时开凿一条隧道。甲队每天凿8米,乙队每天凿12米,115天后凿完。这条隧道多长?
31.书店有《科普知识》和《童话故事》各50套。这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用最简便的方法解答)
32.用计算器计算“1325×49”时,发现数字键“4”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算出结果?请写出你的计算方法。
33.师徒两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35个,师傅每小时加工45个。两人合作8小时完成了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34.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A、B两城开出,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客车平均每小时行115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字母表示为:a×(b+c)=a×b+a×c,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甲×(乙+丙)=甲×乙+甲×丙表示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情况,熟练掌握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44×25
=(40+4)×25
=40×25+4×25
故答案为:B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定律,需熟练掌握,达到能认会用的地步。
3.C
【解析】
【分析】
将88分解成11×8,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简算即可。
【详解】
88×125
=11×8×125
=11×(8×125)
=11×1000
=11000
所以88×125可用11×(8×125)式子简算。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各个选项的运算顺序进行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
A.25+75×3=(25+75)×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所以本选项计算错误;
B.运用减法性质进行简算,461-(28+172)=461-28-172,所以本选项计算错误;
C.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5×(40+4)=25×40+25×4,所以本选项计算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5.C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将乘法分配律反过来运用即可。
【详解】
xy+y=(x+1)y
故答案为:C
【点睛】
关键是掌握运算定律,(a+b)c=ac+bc。
6.A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将103×99化简,再与选项进行比较。
【详解】
根据分析:103×99=103×(100-1)=103×100-103=(100+ 3)×99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无需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使用乘法分配律将算式化简再作答更简单。
7.A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据此解答。
【详解】
46×98+46×2
=46×(98+2)
=46×100
=4600
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8.B
【解析】
【分析】
三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直接将前面一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
【详解】
345÷5÷3=345÷(3×5)=345÷15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解析】
【分析】
在计算53+76+47时,根据数字特点,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详解】
53+76+47
=(53+47)+76
=100+76
=176
这样简算的依据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与运用。
10.B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由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125×16=125×(8×2)=125×8×2这是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B.(38+25)×4=38×4+25×4这是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C.(6+4+5)×3=15×3是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D.13×(65+35)=13×65+35本选项错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B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最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11.C
【解析】
【分析】
简算25×8×4×125,先交换8与4的位置,再根据乘法结合律,把前两个因数以及后两个因数分别结合,从而求解。
【详解】
25×8×4×125
=25×4×8×125(乘法交换律)
=(25×4)×(8×125)(乘法结合律)
=100×1000
=100000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属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实际应用,要熟练掌握。
12.C
【解析】
【分析】
观察题目中的式子,式子将4与5相乘凑成整十数,运用的乘法结合律;4与23交换了位置,运用的乘法交换律。
【详解】
根据分析,本题把4与5相乘凑成整十数应用了乘法结合律,把4与23交换位置应用了乘法交换律,故而此题选:C。
【点睛】
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定律。
13.325;76;10;9800
3663;11000;1700;3200
【解析】
【分析】
(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3)根据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4)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5)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6)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7)根据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8)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
75×4+25
=300+25
=325
176-24-76
=176-(24+76)
=176-100
=76
300÷6÷5
=300÷(6×5)
=300÷30
=10
62×98+38×98
=(62+38)×98
=100×98
=9800
37×99
=37×(100-1)
=37×100-37
=3700-37
=3663
125×88
=125×(8×11)
=125×8×11
=1000×11
=11000
(25×17)×4
=25×4×17
=100×17
=1700
101×32-32
=(101-1)×32
=100×32
=3200
14.1600;91
3350;4800
2415;96
【解析】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与减法的性质简算;
(2)先算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3)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
(4)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5)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6)先算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和乘法。
【详解】
(1)1425+575-364-36
=(1425+575)-(364+36)
=2000-400
=1600
(2)3640÷(106-726÷11)
=3640÷(106-66)
=3640÷40
=91
(3)60×57-2800÷40
=3420-70
=3350
(4)148×48-48×48
=48×(148-48)
=48×100
=4800
(5)23×[(4000-220)÷36]
=23×[3780÷36]
=23×105
=2415
(6)(54+6×91)÷25×4
=(54+546)÷25×4
=600÷25×4
=24×4
=96
15.11106;111000;33330000
【解析】
【分析】
(1)9999=10000-1,999=1000-1,99=100-1,9=10-1,然后计算即可。
(2)333=111×3,3×125=375,即333×125=111×375,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3)3333×3334=3333×3333+3333,9999×2222=3333×3×2222=3333×6666,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详解】
(1)9999+999+99+9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000+100+10-4
=11110-4
=11106
(2)333×125+111×625
=(111×3)×125+111×625
=111×(3×125)+111×625
=111×375+111×625
=111×(375+625)
=111×1000
=111000
(3)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3+3333×1
=3333×(3×2222)+3333×3333+3333×1
=3333×6666+3333×3333+3333×1
=3333×(6666+3333+1)
=3333×10000
=33330000
16. 结合 75 25
【解析】
【分析】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详解】
89+75+25
=89+(75+25)
=89+100
=189
计算89+75+25时,可运用加法结合律,先算75+25,再与89相加。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7. 乘法交换 乘法结合
【解析】
【分析】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25×15)×4=(25×4)×15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点睛】
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50×78×2=50×2×78=100×78=7800
【解析】
【分析】
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观察算式50×78×2,50×2=100,根据乘法交换律简算即可。
【详解】
计算50×78×2时,我的简算方法是:50×78×2=50×2×78=100×78=7800。
【点睛】
本题考查乘法交换律的灵活运用,先观察算式中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9.22
【解析】
【分析】
先把(2+□)×12用乘法分配律化简;然后再与2+□×12比较即可。
【详解】
(2+□)×12
=2×12+□×12
=24+□×12
24+□×12-(2+□×12)
=24+□×12-2-□×12
=24-2
=22
所以,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22。
【点睛】
本题先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再对其中的一个变形,变成相接近的形式,进而求解。
20. < >
【解析】
【分析】
第一小题,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40×(7+3)=40×7+40×3,所以,40×7+3<40×(7+3);
第二小题,根据除法的性质可知,360÷(4×3)=360÷4÷3,所以,360÷4×3>360÷(4×3)。
【详解】
40×7+3<40×(7+3)
360÷4×3>360÷(4×3)
【点睛】
解答此题时,先计算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
21.(a+b)c=ac+bc
【解析】
【分析】
乘法的分配律,即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或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得数不变。
【详解】
设两个加数是a和b,用它们的和乘c,与两个数a、b分别乘c再相加的和是相等的;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为:(a+b)×c=a×c+b×c,即(a+b)c=ac+b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乘法的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22.×
【解析】
【分析】
105×3=315,102×3=306,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
本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原说法错误。
23.×
【解析】
【分析】
计算125×(8×2)时,因为125×8=1000,则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125×8。而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到算式125×8+125×2,这个算式应是125×(8+2)。
【详解】
125×(8×2)=125×8×2。125×(8+2)=125×8+125×2。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结合律适用于三个数相乘的算式,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算式。
24.×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数分别是20和50,计算出结果,再进行解答。
【详解】
20×50=1000;1000的末尾有3个零,所以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零。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举例说明,说明题干的错误。
25.√
【解析】
【分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先用三位数的个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用三位数的十位与一位数相乘,接着用三位数的百位与一位数相乘,最后将三次乘得的积相加,依此假设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分别与最大的一位数相乘,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即可。
【详解】
100×9=900,此时积是三位数;
999×9=8991,此时积是四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此题依此分析并判断即可。
【详解】
35×201=35×(200+1)=35×200+35×1=35×200+35,因此丹丹的算法是依据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50棵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求还剩多少棵没植,根据减法的意义,先用总棵数减去第一天植的棵数,再减去第二天植的棵数即可得解。
【详解】
250-98-102
=250-(98+102)
=250-200
=50(棵)
答:还剩50棵没植。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8.1200元
【解析】
【分析】
每盒售价4元,一箱12盒需要12个4元,即4×12=48元,买25箱周村烧饼一共需要25个48元,即48×25。
【详解】
4×12×25
=4×25×12
=100×12
=1200(元)
答:买25箱周村烧饼一共需要1200元钱。
【点睛】
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注意整数运算律的应用。
29.1250千克;50千克
【解析】
【分析】
用每箱苹果的重量乘苹果箱数,求出苹果重量。用每箱桃子的重量乘桃子箱数,求出桃子重量。再用苹果重量加上桃子重量,求出水果总重量。用桃子重量减去苹果重量,求出桃子比苹果多的重量。
【详解】
24×25+26×25
=(24+26)×25
=50×25
=1250(千克)
26×25-24×25
=(26-24)×25
=2×25
=50(千克)
答:一共运来水果1250千克,运来的桃子比苹果多50千克。
【点睛】
解决本题时先求出桃子和苹果的重量,根据问题列式解答。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0.2300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甲、乙两队每天共凿多少米,再乘天数即可算出这条隧道的长度。
【详解】
(12+8)×115
=20×115
=2300(米)
答:这条隧道长2300米。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1500本
【解析】
【分析】
用《科普知识》的套数乘购买每套本数,求出《科普知识》的本数。用《童话故事》的套数乘购买每套本数,求出《童话故事》的本数。再将两个本数相加,即可求出两种书的总本数。注意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
18×50+12×50
=(18+12)×50
=30×50
=1500(本)
答:这两种书一共有1500本。
【点睛】
本题关键是列出算式后,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2.1325×49=1325×7×7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把49分成两个数的乘积形式49=7×7即可。
【详解】
1325×49=1325×7×7
【点睛】
明确把一个数转化为两个数相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640个
【解析】
【分析】
根据工作效率和×合作的时间=共同完成的工作量,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35+45)×8
=80×8
=64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640个。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34.800千米
【解析】
【分析】
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依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
【详解】
(115+85)×4
=200×4
=800(千米)
答:A、B两城相距800千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