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是( )
A.山东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西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2.1946年1月至5月,国民党军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修筑碉堡2104座,在中原解放区周围的豫南鄂修筑碉堡6000座以上。其目的是
A.建立统一战线 B.增强抗日实力 C.计划和平建国 D.为内战作准备
3.某班同学围绕解放战争开展多主题探究学习,其中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如下,这组同学探究的主题应当是( )
1947年3月 青化砭战役 1947年4月 羊马河战役
1947年5月 蟠龙战役 1947年8月 沙家店战役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转战陕北
4.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签署"双十协定" B.提出毛泽东思想 C.和平解放北平 D.建立黄埔军校
5.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民主;共和 B.和平;民主 C.统一;富强 D.独立;统一
6.重庆谈判本是蒋介石导演的一幕戏,可是假戏真唱起来了。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 )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
B.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中共努力争取和平的诚意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7.“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战役最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8.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编陶希圣说:“我们明知道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陶希圣口中的“谈判”是指
A.北平谈判 B.中美谈判 C.重庆谈判 D.上海谈判
9.同学们在预习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内容时,收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列与学习主题完全相符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① 视频 《地道战》《平津战役》
② 图片 《李宗仁在台儿庄》《百团大战示意图》
③ 文献 《我所知道的党的七大》《转战陕北》
④ 遗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国民党某要员称:“要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人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许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该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北平和谈 D.巴黎和会
11.《大公报》刊载,“正在这个时候,(国共)两党的领袖握手了,全中国的人民要兴奋到什么程度啊!个人读到这个喜讯,简直快慰的流出泪来。”材料中的“这个喜讯”是指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重庆谈判
C.平津战役胜利 D.淮海战役胜利
1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胜利挺进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最大的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D.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二、综合题
13.有人说,重庆谈判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因此毫无意义。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说出你的理由。
14.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他的名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埔军校旧址(图片)
材料二: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三:受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等人赴西安参加谈判。
材料四: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1945年蒋介石发出的电报
(1)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所学校创办的背景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体会材料二情境,材料中所说的“欢庆胜利”是指什么事件的胜利?这件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周恩来因何事前往西安参加谈判?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4)材料四中,蒋介石称“待与先生面商”,其中的“先生”指谁?这次面商的实现,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如何?
(2)图二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促使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事件的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妄图以20万军队,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解放区,D项正确;山东解放区、 陕甘宁解放区即陕北解放区是重点进攻阶段的进攻对象,排除AB项;西北解放区是解放战争后期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蒋介石就做了内战的准备,通过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署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便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材料中国民党的行动是为内战做准备,D项正确;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6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已在1945年结束,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计划和平建国是重庆谈判的内容,是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的借口,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排除AB项;孟良崮战役是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正确;提出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不符,排除B项;和平解放北平是在1949年,排除C项;建立黄埔军校是在192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毛泽东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愿望而去重庆同蒋介石展开重庆谈判。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B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排除A项;“统一、富强、独立”与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坚持独裁内战,故D项“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签订《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充分显示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决心。
7.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B项正确;刘邓大军推进大别山标志战略反攻开始,排除A项;辽沈战役是战略大决战,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根据题干“我们明知道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谈判”是重庆谈判。“渝”是重庆的简称。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目的,一是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二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C项正确;北平谈判、中美谈判、上海谈判都与题干“来渝谈判”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因此,《李宗仁在台儿庄》《百团大战示意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序号②学习资源与学习主题完全相符,B项符合题意;平津战役和转战陕北爆发于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抗日战争”不符,因此,序号①、③学习资源与学习主题不完全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南昌起义爆发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抗日战争”不符,因此,序号④学习资源与学习主题不完全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许打内战”“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假借重庆谈判之机,赢取备战时间,并试图将内战责任推卸给共产党,B项正确;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排除A项;北平和谈是在1949年初国民党全面溃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举行的谈判,此时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排除C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进行重庆谈判,于是,《大公报》刊载,“正在这个时候,(国共)两党的领袖握手了,全中国的人民要兴奋到什么程度啊!个人读到这个喜讯,简直快慰的流出泪来。”B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周恩来和张学良握手,平津战役胜利、 淮海战役胜利体现出共产党在军事上战胜了国民党,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排除B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C项;平津战役是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有意义,理由:签定《双十协定》,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教育了广大群众,孤立了蒋介石,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虽然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国共双方签定的《双十协定》,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教育了广大群众,孤立了蒋介石,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因此,不能说重庆谈判毫无意义。
14.(1)第一次国共合作;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4)毛泽东;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1)
根据所学可知,黄埔军校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所以创办的背景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黄埔军校在短短几年内,招收了一万多学生,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说明这是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说明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
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在于两党关系的变化和对抗日的有利之处,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4)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所以电报中的先生指的是毛泽东。通过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从内容上看,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协狐疑,讨论和平建国方案。说明重庆谈判以及接下来召开的政协会议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15.(1)图一:西安事变;态度:主张和平解决。
(2)图二:重庆谈判;结果: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详解】
(1)依据图一: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某报、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可知反映的西安事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再多多次恳请蒋介石联共抗日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2)依据图二: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可知反映的是重庆谈判。结合课本所学,1945年,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进行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军事准备充分,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