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选择题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西欧城市居民常用的手段有( )
①金钱赎买 ②武力斗争 ③陶片放逐 ④总统选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通过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与“金钱赎买、举行起义、处死贪婪主教、颁发特许状”等关键词有关的是( )
A.大学的兴起 B.庄园的兴盛 C.城市的自治 D.农场的出现
3.10世纪起,西欧的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逃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成( )
A.中世纪城市 B.早期的集市 C.早期庄园 D.工业化城市
4.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地方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这说明了这一时期大学拥有( )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言论自由权
5.“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中世纪城市
A.空气质量比庄园好 B.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C.不再受封建主控制 D.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6.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中世纪欧洲( )
时间: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好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A.庄园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人民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国王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7.大学的兴起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大学生所上的基础课程不包括(  )
A.法学 B.算术 C.几何 D.天文
8.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早期资产阶级产生。下列哪些人成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①手工业者②农民③富裕作坊主④商人⑤银行家
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9.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A.空气质量较好 B.每个人都拥有自由的权力
C.人人平等 D.相对自治独立
10.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
A.专制王权的加强 B.城市的兴起发展
C.市民文学的产生 D.民族国家的统一
11.13-14世纪的欧洲城市中,城市居民主要包括
①商人②乡绅③骑士④于工业者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2.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在不违背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教会法豁免权
13.“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封建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4.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C.起义军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D.1992年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相继开放。
15.“1158年腓特烈一世在巡视意大利时,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规定:学者们不能因为债务问题而受到伤害和报复,违者将处以四倍的罚款;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大学推动市民阶层的出现 B.大学建立受到王权的影响
C.大学是城市自治的产物 D.大学具有司法独立特权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学作为学术和教育中心的兴起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分布的高度集中……大量的人才涌向有利可图的专业,特别是法学,包括罗马法和教会法,而神学和作为神学基础的文学受到负面的影响。……12和13世纪的教皇曾多次发布教令,批评人们“追逐牟利的知识”,试图纠正实用学科冲击神学和文学的现象。教皇们也注意到讲授和学习神学者临的生活困难,试图帮助他们,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奖学金的制度,允许教士们在学习神学的时候享受圣职俸禄。
——摘编自杨共乐、彭小瑜《世界史古代卷》
材料二 1870-1913年,德国煤的开采量从2640万吨增至1亿9千多万吨。钢产量从l61万吨增至1893万吨……机器制造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化学和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德国工业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1880年教育经费就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1913年的教育经费已成为财政预算中第二大项目,仅次于军费开支。这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批科技人员。19世纪末德国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大学教育出现了什么现象,教皇力图克服这一现象所采取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皇这些举措为何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及其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领主不仅是土地的出租者、劳役的受益者,也是法官。……庄园不仅仅是使财富集中在一个强大者手中的经济模式,同时也是一个权力单位,甚至取代了国家和家庭的权力。
——摘编自[英]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与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的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在社会构成中的功能是较为先进的。罗马帝国的城市处于贵族土地所有者的统治下,而不足脱离他们;中国巨大的城市被朝廷官僚所控制,居住区与商业区、制造业区分隔开。欧洲中世纪城市则与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的城市相反。
——摘编自[英]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
材料三 中世纪的大学基本上都没有校园和复杂的建筑群,只是一个享有特权的组织,人员包括了教师,有时候也包括学生。学生从很远的地方赶来,集中到一起,从学者那里接受关于医学、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摘编自[美]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领主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归纳中世纪城市“在社会构成中的功能”较为先进的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4)“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欧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欧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陶片放逐与雅典民主政治相关,④总统,是共和制国家最高行政国家元首的名称,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词“金钱赎买、举行起义、处死贪婪主教、颁发特许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的自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C项正确;“大学的兴起、庄园的兴盛、农场的出现”与题干“金钱赎买”等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逃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成中世纪城市,A项正确;早期的集市与题干描述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庄园在9世纪开始兴起,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的居民为领主的佃户,排除C项;工业化城市与工业革命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巴黎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司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大学的司法特权是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大学有免赋税特权、大学有教育自主权、大学有言论自由权,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据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城市市民在政治上是自由人,经济上享有财产权,自治城市享有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B项正确;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城市空气”是指它的政治气氛,而不是真正的“空气”,排除A项;城市是建立在封建主的庄园上,并未完全摆脱领主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其政治氛围,而不是居住人的身份,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材料“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如: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D项正确;材料与庄园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是否享有充分言论自由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国王受到世俗权力支配,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学是在基础课程之后的专业课程,因此基础课程不包括A。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因此BCD错误。综上故选A。
8.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所以③④⑤均符合题意,C项正确;早期资产阶级不包括手工业者和农民,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拥有了一定的自由的空间,D项正确;空气质量较好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每个人都拥有自由的权力,排除B项;欧洲城市并没有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强,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 项正确;专制王权加强与题干无关,排除A 项;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大学兴起关系不大,排除C项;当时西欧国家的民族国家并未真正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来源的是商人与手工业者。11世纪前后,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生产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D项正确;乡绅阶层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骑士原指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骑士的身份往往并不是继承而来的,中世纪时,骑士在领主军队中服役并获得封地。故②乡绅、③骑士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根据“在不违背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可知,材料反映大学享有教育自主权,C符合题意;AB项都是大学的特权,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教会法豁免权不是大学拥有的特权,D排除。故选择C。
1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排除A项;“初步确立了封建制度”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相对自治,并没有“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史实是历史的客观记录,史论是对历史发展过程、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分析、评论等,据此分析,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对中世纪大学作用和地位的评论,属于史论,B项正确;“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属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史实,“起义军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属于武昌起义的史实,“1992年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相继开放”属于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颁布《完全居住法》以及“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说明大学从国王手中获取了司法独立特权,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市民阶层,且是市民阶层推动大学的出现,排除A项;国王授予大学自治特权说得是大学的管理,而不是大学建立受王权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城市自治,排除C项。故项D项。
16.(1)现象:实用学科冲击神学和文学;举措:12和13世纪的教皇曾多次发布教令,批评人们“追逐牟利的知识”;允许教士们在学习神学的时候享受圣职俸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实用学科的发展,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
(2)19世纪,德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学前教育德国发展较早,19世纪40年代之前就出现一大批幼儿教育机构;19世纪一些公国颁布《初等义务教育法》,奠定了初等教育的法律基础。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也被提上日程。1697年,弗兰克在哈勒设立的师资养成所是德国最早的师资培养机构,1808年,洪堡派遣教师学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次年,柏林师范学院创办。中等教育方面,在洪堡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文科中学进行了改革。19世纪的实科中学迅速发展,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历史科学知识,并且允许其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不过只能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聘请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任教,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除此之外,还创立了许多高等工业学校和其他专业学院。德国教育发展的原因是政府的重视。
(3)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学科;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等。
【详解】
(1)根据材料“……大量的人才涌向有利可图的专业,特别是法学,包括罗马法和教会法,而神学和作为神学基础的文学受到负面的影响。”可见,中世纪大学教育出现了实用学科冲击神学和文学的现象;根据材料“12和13世纪的教皇曾多次发布教令,批评人们“追逐牟利的知识”,试图纠正实用学科冲击神学和文学的现象。教皇们也注意到讲授和学习神学者临的生活困难,试图帮助他们,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奖学金的制度,允许教士们在学习神学的时候享受圣职俸禄。”可知,12和13世纪的教皇曾多次发布教令,批评人们“追逐牟利的知识”;允许教士们在学习神学的时候享受圣职俸禄。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中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更加迅速,这就决定了大学教育导向实用学科,教皇的举措是不能阻止实用学科的发展。
(2)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德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学前教育德国发展较早,19世纪40年代之前就出现一大批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福禄贝尔正式命名幼儿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初等教育领域,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影响很深。19世纪一些公国颁布《初等义务教育法》,奠定了初等教育的法律基础。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也被提上日程。1697年,弗兰克在哈勒设立的师资养成所是德国最早的师资培养机构,1808年,洪堡派遣教师学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次年,柏林师范学院创办。中等教育方面,在洪堡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文科中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合并原来的五种古典中学,统称为文科中学;其次,限定教师任教资格,牧师不能再入学任教;再次,推行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除了对文科中学的改革之外,还对实科中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19世纪的实科中学迅速发展,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历史科学知识,并且允许其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不过只能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聘请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任教,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除此之外,还创立了许多高等工业学校和其他专业学院。根据材料“德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1880年教育经费就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1913年的教育经费已成为财政预算中第二大项目,仅次于军费开支。这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批科技人员。19世纪末德国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可见,德国教育发展的原因是政府的重视。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学科种类;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等。
17.(1)地位:领主不仅是土地的出租者、劳役的受益者,也是法官。
说明:①土地的出租者:除“自营地”外,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②劳役的受益者: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
③法官:庄园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表现:脱离贵族土地所有者(自由和自治)。
居住区与商业区、制造业区混合。
(3)特征:没有校园和复杂的建筑群。享有特权。学生来自远方。学者传授医学、哲学和法律知识。
(4)理解:城市自由和自治;市民阶级形成并分化;大学兴起。
(1)
根据材料一可知,领主不仅是土地的出租者、劳役的受益者,也是法官。根据所学可知,庄园的土地全部属于领主,分为领主自己直接经营管理的“直领地”和佃户以向领主服劳役为条件从领主那里取得的“份地”,所以领主是土地的出租者。相应的,领主也是劳役的受益者,因为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佃户要在领主的“直领地”上服劳役,一般一周3天。领主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利,领主通过庄园法庭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庄园的公共秩序,而法庭是由领主或者其管家主持的,领主或管家虽然不是法官,但是相当于法官。
(2)
根据材料二可知,相比罗马帝国的城市“处于贵族土地所有者的统治下,而不足脱离他们”,说明中世纪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自治;中国城市“被朝廷官僚所控制,居住区与商业区、制造业区分隔开”中世纪城市则与中国相反,说明中世纪城市居住区与商业区、制造业区是混合的。
(3)
根据材料三可知,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是“基本上都没有校园和复杂的建筑群”,其二,享有特权;其三,“学生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即学生来自远方;其四,学生接受关于医学、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4)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城市诞生后,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比如,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并分化出富裕阶层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城市市民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等手段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兴起后,大学逐步发展起来,大学在发展中也获得了自由和自治的特许权。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足以说明,城市的诞生标志着在西欧内部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