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导致商朝灭亡的著名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淝水之战
2.开启了我国历史上“家天下”代替“公天下”历史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3.“西周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说明
A.西周实行禅让制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西周实行郡县制 D.西周实行县制
4.公元前21世纪,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其标志是
A.夏朝的建立 B.商朝的建立 C.西汉的建立 D.秦朝的建立
5.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台,谎报军情,诸侯蜂拥而来。之后,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但诸侯们却不来了。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中,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
A.等级制的原则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6.如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政权的更替”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7.《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股,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8.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之地”指的是今天的( )
A.山西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东省
9.中国历史上把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称为“汤武革命”,其来源与下列哪两个王朝的建立有关( )
A.夏、商 B.夏、周 C.商、周 D.秦、汉
10.1986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记载大意为:周成王封克(召公的长子)做匽(今北京)的诸侯,克进驻了匽,并平定了那里的叛乱。此记载能够说明分封制的推行( )
A.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C.有利于安抚宗亲贵族和功臣 D.促进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形成
1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注重礼制建设 B.确立周天子的专制皇权
C.加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 D.开创西周大一统
12.《史记·周本纪》记载,“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国王大统诸侯分治制”,简称“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摘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1)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作者认为分封制会导致“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材料三:如图为西周某一制度。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的什么制度?“选贤与能”与哪几个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种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2)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了夏朝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从谁开始?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的?
(3)指出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及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作用答一点即可)?在图片中按顺序写出这一制度的等级划分。
15.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时政学史)
材料一:“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材料一中“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方式二:歌谣学史)
材料二: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家天下变公天下,A(制度)代替禅让制。夏B(人名)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A.____B._____
(方式三:图片学史)
材料三
(3)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结构分别是什么?如果你有幸到两地做客,他们招待的食物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B项正确;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排除A项;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排除C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D
【详解】
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D项正确,排除C项。尧、舜是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的表现,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排除C项;县制是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排除;C项建立于公元前202年,排除;D项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排除。故选A。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中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分封制的义务,所以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等级制的原则,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体现世袭制的传统,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6.A
【详解】
根据题干“约公元前2070年”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A项正确;商汤灭夏发生在约公元前1600年,对应的是②,排除B项;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对应的是③,排除C项;平王东迁是公元前770年,对应的是④,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南封王自焚,商朝灭亡,“邦诸侯”,指的是实行分封制,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的依据是才能和品德,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的依据是血缘,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详解】
“燕赵之地”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燕国、赵国是西周分封制产生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位置是在今天的河北省。B项正确;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与题干的“燕赵之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故“汤武革命”来源与商、周的建立有关,故排除ABD,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的诸侯,克进驻了匽,并平定了那里的叛乱。”可以看出,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B项;由材料中的叛乱可以看出,材料不能体现有利于安抚宗亲贵族和功臣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对中原地区文化形成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授土授民,有封有建,分封建国,以屏藩周,巩固了统治,C项正确;材料是强调分封的政治作用而不是文化作用,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式君主制,分封制开创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C
【详解】
西周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材料中“师尚父为首封”说明是分封制,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首领推举制度,排除A项;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排除B项;奴隶制属于社会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1)拓展疆域,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2)不同意。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同意。分封制的实行,在后期容易出现诸侯坐大,导致弱干强枝,诸侯势力崛起,使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
(1)
目的:根据材料“……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可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拓展疆域,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2)
本题属于观点类试题,符合题意与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同意。理由:可以从分封制的积极影响作答。如: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观点:同意。理由:可以从分封制的局限性作答。如:分封制的实行,在后期容易出现诸侯坐大,导致弱干强枝,诸侯势力崛起,使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
【点睛】
14.(1)禅让制;尧、舜、禹;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2)世袭制;启;分封制;西周。
(3)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等级划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启示我们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2)
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了夏朝的世袭制。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世袭制由此开始。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分封制,它开始于西周时期。
(3)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一制度的等级划分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点睛】
15.(1)黄帝;人文初祖;
(2) 世袭制; 桀;
(3)图一是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食物:半坡人主要种植粟,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
【详解】
(1)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故“轩辕”指的是黄帝。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打败蚩尤后,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A是世袭制。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故B是桀。
(3)根据图一及所学可得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根据图二及所学可得出,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食物:根据所学可得出,半坡人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捕猎斑鹿、獐、兔,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