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据新华社报道,《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已在多语种平台上线。下列节选内容反映法家思想智慧的是
A.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B.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
C.国虽大,好战必亡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2.《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A. B.
C. D.
3.“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百家争鸣
4.孔子招生不分贫贱富贵,无品行高低之分;孔子的学生地域分布广,无明确国别划分。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因材施教 B.仁政治国 C.温故知新 D.有教无类
5.“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次段材料选自《汉书·艺文志》,材料描述的是( )
A.井田制瓦解 B.诸侯争霸 C.秦完成统一 D.百家争鸣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他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7.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9.下图为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卡片中的内容,判断他们正在研究的主题是
A.老子论道 B.韩非讲法 C.墨家学说 D.先师孔子
10.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他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舍生取义
11.孔子的学说,被其弟子整编成 一书。( )
A.《春秋》 B.《道德经》 C.《论语》 D.《三字经》
12.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此主张出自(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种情况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化民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14.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井田制的崩溃 B.争霸战争的后果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子言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秦汉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史前文明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二、综合题
1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2)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秦国的变化。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博士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就?
(3)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______
B.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______
C.尚贤节用,兼爱非攻 ______
D.以法治国,改革图治 ______
(4)根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强调改革变通,A项正确;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意思是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不符合法家思想,排除B项;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意思是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出自《大学》,强调人民的重要性,属于儒家思想,排除C项;国虽大,好战必亡,意思是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出自《司马法》,它是我国古代一部兵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D
【详解】
法家创始人是韩非,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法度统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韩非,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排除A项;孟子是儒学思想发展中,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排除C。故选D项。
【点睛】
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题干部分提供的材料正是对百家争鸣的描述,故D符合题意;王室衰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争霸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详解】
孔子招生不分贫贱富贵、品行高低,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D项正确;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仁政治国无关,排除B项;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取合诸侯”可知,这是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各家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思想,排除A项; 诸侯争霸是思想争鸣的背景,秦完成统一就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6.D
【详解】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大意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出自墨家墨子的“兼爱”主张,D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主张“仁”和“礼”,排除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由材料“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可见爷爷的言论体现了好坏转化的关系,与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最接近,故C项正确;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法家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排除B项;墨家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强调以法治国。ACD和题文的主张无关,故选B。
9.D
【详解】
根据卡片“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可知,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以德治国”;根据卡片“学习要反复温习”可知,在教学原则上主张“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在教育上善于发现和总结一些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此,研究的主题是先师孔子,故选D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故选C;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仁者爱人是孔子的主张,舍生取义是孟子的主张,排除ABD。
11.C
【详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C项正确;《春秋》记载的春秋各国大事《春秋》所记,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排除A项;《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排除B项;《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所著,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读本,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B
【详解】
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B项正确;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B
【详解】
根据材料“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等信息可知,孔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即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B项正确;以德化民是指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相对的是用武力和镇压使百姓服从的措施而言的,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以德化民的信息,排除A项;孔子有教无类强调的是受教育的人不应有类别,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有教无类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其因材施教的措施,没有强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中“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的变革促使“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D项正确;“井田制的崩溃”只是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A项;“争霸战争的后果”不是本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兼并战争的后果”,而是百家争鸣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从政权性质上说属于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东周时期处于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建立时期,在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变革和思想文化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A项正确;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排除B项;史前文明时期指的是人类的起源和原始农耕文明的产生,排除C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指的是辽宋夏金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6.(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百家争鸣。老子、韩非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可知,经济上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可知,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可知,这就是百家争鸣;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17.(1)儒家学派;仁;以德治国。
(2)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4)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道家学派老子的主要观点;B.仁政王道,民贵君轻是儒家学派的孟子的主要观点;C.尚贤节用,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主要观点;D.以法治国,改革图治是法家学派韩非的主要观点。
(4)根据材料二可知,百家争鸣的影响是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