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圆明园举行,“十二生肖”的马首在阔别160年后终于回归母体,成为首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2.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瑷珲条约》签订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林则徐被道光帝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和英军谈判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额尔金的秘书称,彻底平毁圆明园,不但“可以留一不易泯灭,永久保存在人们脑海的痕迹”,以示对清帝的“责罚”,而且可以证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据了北京”。材料中的“联军“指( )
A.英俄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5.随着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回归圆明园,圆明园十二兽首(如右图)中的牛首 猴首 虎首 猪首 鼠首 兔首 马首等七尊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导致十二兽首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如图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9年9月,“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其中“圆明园兽首铜像重聚”是一大看点。此次展览展出了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鼠首、免首。这些文物是在哪一事件中流失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9.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10.“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强盗们’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强盗们”指的是( )
A.英国军队 B.日俄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1.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2.“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这场战争刺激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C.这场战争是中国受屈辱与抗争的开始 D.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3.“那场曾经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那场“大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文中的第一次“半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产生的影响( )
A.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
C.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D.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15.《我没有到过圆明园》载:一场洗劫,一把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点燃“大火”的侵略者是
A.英国 美国 B.英国 法国 C.法国 德国 D.美国 德国
二、综合题
16.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1和图2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的示意图?写出图1所示侵华战争中一位英勇抗击英军的爱国将领。
(2)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概括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图1和图2所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
17.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于当年10月防火焚毁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2.D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当时英国并没有取得外国船只出入中国沿海以及长江各通商口岸的特权,A排除;《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时间不符合题意,B排除;《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但主要是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不平等条约,不符合题意,C排除。故选D。
3.C
【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依据“彻底平毁圆明园”“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据了北京”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占领北京,火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美国伪装“中立”,充当帮凶,但并没有直接出兵,排除A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也占领了北京,但是发生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没有打到北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海战,没有攻入北京,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打入了北京,但是十二兽首已经被英法联军掠去,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残迹,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后果,B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国,排除A项;甲午战争的交战双方是中国和日本,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是英国、法国、德国等八国,不是英法联军,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也因此流失海外,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战争没有占领北京,排除A项;天平天国是反清的农民运动,运动也没有发展到北京,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对北京进行烧杀抢掠,但在此之前圆明园已被洗劫,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A项;法国和美国没有获取土地,排除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项正确;《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排除A项;《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排除C项;《黄埔条约》的内容有: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强盗们’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可得出,材料事件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选D,排除ABC。
12.B
【详解】
根据题干“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探索,故“这场战争刺激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理解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受屈辱与抗争的开始、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根据“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可得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项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
1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国半仗”相关,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排除C项八国联军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场洗劫,一把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指的是圆明园遭到洗劫和焚毁,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此劫难,罪魁祸首是战争的发动者英国和法国,B项正确;美国是英法的帮凶,德国没有参与第二鸦片战争,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图1:鸦片战争;图2:第二次鸦片战争;关天培。
(2)清政府都战败,都是从东南沿海侵略中国的,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3)使中国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鸦片战争;图2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图1所示侵华战争中一位英勇抗击英军的爱国将领是关天培。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特点是清政府都战败,都是从东南沿海侵略中国的,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形成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和图2所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使中国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1)事件:虎门销烟;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家:俄国。
(1)
事件:根据材料“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及所学可得出,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
条约: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 《南京条约》。
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事件:根据材料“……一把文明的大火……我,没有到过圆明园……”及所学可得出,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战争:根据所学可得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国家: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