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选择题
1.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才有未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于( )
A.1931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2.“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重庆大轰炸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南京大屠杀惨案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937年,哪一劫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A
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奋进史。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如图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 )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伪“满洲国”成立武汉会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第三次长沙会战
5.小艳同学在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个单元的内容时,绘制了下列年代尺,年代尺上呈现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最确切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6.观察下图,请判断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存在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7.这面旗帜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8.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9.每年的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祭奠1937年12月被日军鹰杀的30多万死难者。这些死难者是在什么事件中遇害的
A.南京大屠杀 B.黄花岗起义
C.旅顺大屠杀 D.京汉铁路大罢工
10.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11.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外力迫使的。"外力"是指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3.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 )
A.长征途中 B.西安事变后 C.九一八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14.位于新都区斑竹园街道的天府家风馆中,在“战地家书剧场”内展示着一面引人注目的“死字旗”(见图),它是1937年深秋一位四川安县的老父亲为即将走上战地前线的儿子亲手制作的送别礼。这面旗帜反映出华夏家风蕴藏着
A.抗击侵略的爱国豪情 B.抵制内战的和平思想
C.追求民主的进步主张 D.反对剥削的平等观念
15.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B.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C.柳条湖事件 D.南京大屠杀
二、综合题
16.对于已离我们远去的历史,我们可依据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经典歌曲等走进历史。
【童谣感知】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1)材料一中“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该事变有何影响?
【图片见证】
材料二:
(2)请写出上述图片反应的历史事件。
图一:____ ;图二:_____ ;图三:_____
【歌词体会】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3)据所学回答,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共提出建立什么战线?此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两个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4)请为以上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
17.永记民族之殇,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民族之殇】时刻鞭策我们努力奋斗的脚步。请你分别对下面图示的建筑进行简要介绍。
(2)【红色文化】激励中华儿女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下面两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于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抗日誓师词》(1937年7月14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6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三十余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我国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选项D符合题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东北军东大营,攻占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东北三省全部沦陷,选项A不符合题意;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选项B不符合题意;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是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礼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即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标志,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据题干“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有关。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C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排除A项;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1938年武汉会战,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根据年代尺和所学可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年代尺的主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指的是七七事变,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排除C项;年代尺上没有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的战役或会战,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两党分别发表声明,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是解放军,排除C项;抗美援朝时期的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A
【详解】
根据“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可得出这是在抗战时期组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A项正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都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BD项;材料涉及到各民族、各阶层,并不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1924-192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辛亥革命时期不可能国共合作,排除AD项;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主要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B项。
【点睛】
9.A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这就是“南京大屠杀”,A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排除B项;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排除C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A
【详解】
依据“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可见拉贝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因此其所著的《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的理由是作者经历的真实性有利于保证其内容的可信度,A项正确;日记时间的一致性并不是最能说明日记本身的可信度,排除B项;作者虽然是德国人,但是其所著的《拉贝日记》主要是基于其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排除C项;日记内容的丰富性并不是最能说明日记本身的可信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
根据材料“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抗战到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中基本结束,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绩初步形成,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排除B项;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急剧激化,在这一形势影响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B项正确;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排除A项;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民党敢于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发动内战,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根据材料“……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及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项正确;长征途中,国共两党属于对峙状态,排除A项;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14.A
【详解】
根据材料二“……是1937年深秋一位四川安县的老父亲为即将走上战地前线的儿子亲手制作的送别礼”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深秋,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这面旗帜反映出华夏风蕴藏着抗击侵略的爱国豪情,A项正确;1937年深秋,中国国共两党已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排除B项;求民主的进步主张、 反对剥削的平等观念与“死字旗”蕴藏的信息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
根据材料“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 日”,D项正确;“日军屠杀旅顺居民”是指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排除A项;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发生于1900年,排除B项;柳条湖事件是指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等。
(4)抗日战争。
(1)
事变:根据材料一“……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并结合所学可知,“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日本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等方面概括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2)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图一“1936年西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根据材料二图二“1937年北平”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根据材料二图三“1937年南京”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
(3)
战线: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战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等。(列举两例即可)
(4)
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了局部抗日和全民族抗日,所以归纳出一个主题为:抗日战争。
【点睛】
17.(1)图一:“ 九·一八”事变残历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修建是为了铭记日本侵略者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图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为了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该馆的修建陈述了这段历史如铁一样的事实,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精神,也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和平和伸张正义的呼吁。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地的开始。
(3)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安全;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进步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
(1)
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九一八事变”残历碑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蓄意策划的事变,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的借口,这一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建残历碑是为了表达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图二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修建纪念馆是为了悼念遇难同胞,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精神和我们对世界和平和伸张正义的呼吁。围绕事件的经过、影响和设立纪念碑纪念馆的意图简单阐述即可。
(2)
根据所学可知,图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四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地的开始。
(3)
根据材料四可知,两则材料分别是五四运动和全面抗战,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国人民展现出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安全,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还体现了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进步精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