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B 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C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D 2015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新发展理念 回答了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A.A B.B C.C D.D
2.当前,中国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向现代化强国迈进。习近平首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科学发展观 D.新发展理念
4.流行词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时代特征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四组高频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经济新常态
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2012-2021年空白处应该填写
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56-1966年:艰苦创业,曲折探索 1976-1978年:两个凡是,思想徘徊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2012-2021年:__________
A.阶级斗争,上山下乡 B.迎新时代,筑中国梦
C.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D.加入世贸,港澳回归
6.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五大新发展理念 D.开放型经济体制
7.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时间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
C.中国人民军队成立100周年时 D.改革开放100周年时
8.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逐渐变为现实。“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①国家富强 ②人民幸福 ③科技强军 ④民族振兴
A.① B.② C.③ D.④
9.中国梦的理念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
A.江泽民、收复台湾 B.邓小平、共同富裕
C.习近平、两个一百年 D.胡锦涛、全面小康
10.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这一做法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11.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图①②处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B.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先后有包括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内的50多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因贪污受贿等原因落网,这充分体现了(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坚持( )
A.对外开放政策 B.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
C.新发展理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口号是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5.“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下列不属于习近平强调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是
A.世界和平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同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30余个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建立,然而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问题层出,随着开销增大,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
——摘编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等
材料二 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摹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5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企业“走入困境”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哪次革命有关?依据材料回答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什么变化?“以西方政体为摹本”中国由此建立了什么政体?
(3)追忆历史,展望未来。当下我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进,诚然践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问这一制度的最大势是什么?
17.材料: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要求、新目标,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突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2)材料中“中国梦”包含的内容有哪些?要实现它必须走什么道路?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矛盾?
(4)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应怎样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5)各位同学,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D项正确;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排除A项;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国共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排除B项;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首次选举习近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故C符合题意;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当时中共中央的总书记是邓小平,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是胡锦涛,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B项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理论思想,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胡锦涛提出的战略思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2017年习近平提出的,排除AC两项;新发展理念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部分,不是实现中国梦的总指南,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2012一2019年”并结合时事政治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2014年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提出“经济新常态”,D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明确提出的:200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排除B项;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是2006年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迎新时代,筑中国梦”指的是2012年首次提出“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会的主题包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思想中国梦不懈奋斗,B项正确;“阶级斗争,上山下乡”发生在文革期间,排除A项;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是指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港澳回归发生在1997年和199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B项正确;为了实现中国梦,制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排除A项;五大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排除C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的应对举措,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B项;“中国人民军队成立100周年时”与“改革开放100周年时”都不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时间,排除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③不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
9.C
【详解】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江泽民、邓小平、胡锦涛与中国梦的提出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
10.B
【详解】
“明确提出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B项正确;创新、开放、共享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①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②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是中共十五大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党内高级干部因因贪污受贿等原因落网,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 和全面从严治党,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国家采取法律手段打击党内腐败问题不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范畴 ,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题干重点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或者说环境保护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对外开放旨在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动现代化建设,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是我国制定政策方针的主要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在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所以不属于习近平强调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世界和平,A项符合题意;国家富强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民族振兴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人民幸福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原因:洋务运动的方案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
(2)革命:辛亥革命;
变化:服饰西化;
政体:民主共和政体。
(3)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原因: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可知,洋务企业“走入困境”的原因有洋务运动的方案洋务运动的方案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由材料“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可知,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由材料“同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30余个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建立,然而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问题层出,随着开销增大,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可知,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
(2)
革命:根据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摹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可知,服饰法令的颁发与辛亥革命有关;
变化:依据材料“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可知,民国时期的服饰出现西化;
政体: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以西方政体为摹本”,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
优势: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下我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进,诚然践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点睛】
17.(1)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5)开放性试题,例答: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课本内容可知,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我国应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5)我认为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