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60多年来,这个充满了东方智慧的中国外交理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一“外交理念”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展开全方位外交
2.六十六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3.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一带一路”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4.下列对万隆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B.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C.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外交的主要贡献是( )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使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与苏联建交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东盟
8.1955年,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而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雅尔塔会议
9.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D.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0.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并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朱德
11.2020年6月,100多人的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趁夜越线,企图把蚕食我方的领土变成既成事实。我边防军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先礼后兵,越境的印军,在被重创之后,仓皇逃跑。在这一事件中,印方公然违背的是当年双方都同意的( )
A.联合公报的规定 B.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华盛顿会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是寻求合作,追求和平共处,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面对分歧和矛盾,我们冷静应对,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将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贯彻整个会议始终,将整个会议的气氛拉回到了预定主题,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受到了各国代表团的高度赞扬。随着会议的进行,中国和平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一些对新中国存有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对中国形象的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了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
图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政府主办的高规格论坛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个部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______
(2)根据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 ,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在材料一反映的构想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此制度是通过哪次会议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
材料二 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
(2)据材料二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作用。请再列举1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 (一)“另起炉灶”。(二)“一边倒”。(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四)“礼尚往来”。资本主义国家,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五)“互通有无”。(六)团结世界人民。
——摘编自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
(3)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中国处理与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共同原因。
15.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材料一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在国际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材料四 21世纪以来,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由接触调整为“战略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在经贸和安全等领域都有明显体现。从根本上讲,美国转向“战略竞争”是其规制中国的图谋失败所致,同时也是其内政外溢的一种必然结果。对中美两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寻找更多的合作领域,避免“战略竞争”升级为战略冲突。
——滕建群: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探析
(4)据材料四,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倡导的“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是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正确;“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排除B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提出的外交理念,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是改革开放以后,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C项正确;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是在二战时期召开,与“求同存异”方针无关,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智慧、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外交形势异常复杂,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巨力和平事业的发展,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C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1955年, “一带一路”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后才提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D
【详解】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比如对历史事件的定性,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是万隆会议意义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B和C都是万隆会议历史史实的描述,排除。故选D项。
【点睛】
5.A
【详解】
根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排除B项;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会议出现了尖锐的分歧和矛盾,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化解了分歧,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由此可见,“求同存异”方针与孔子“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相吻合,故选A;抗美援朝战争是冲突,而非和谐,故排除B;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没有体现“和而不同”,故排除C;出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相同,苏联是与新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这与“和而不同”不符,故排除D。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B项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欧盟是在欧洲地区,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欧盟和东盟都不包括中国,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亚非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反对殖民主义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召开,不符合题意;D项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召开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详解】
根据材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及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A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高级别的会议,1992年,澳大利亚总理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亚太首脑会议,排除B项;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排除C项;金砖国家峰会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召开的会议。第一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是200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项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正确;毛泽东、邓小平、朱德没有参加亚非会议,ACD排除;故选B。
11.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题干这一事件中,印方公然违背的是当年双方都同意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题干这一事件与“联合公报的规定、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无关,排除AB项;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
根据“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A项正确;巴黎和会英法美操纵 会议,排除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美苏参加,排除C项; 1921年--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以美国为首,排除D项。故选A项。
13.(1)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召开地点、会议内容、参会国家、会议主题、会议影响等。(写出三点即可)
(2)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可知:万隆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会议名称,“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017年5月14日至15日”是会议召开时间,“印度尼西亚万隆,北京”是会议召开地点、“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是会议会议内容和会议主题和会议影响,参会国家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
(2)由材料万隆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答出1点即可)
(3)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可知在这一构想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作用是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列举1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除了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外,还有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3)依据材料三“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礼尚往来”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即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也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综合上述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之所以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从领导力量来看,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群众基础来看,应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15.(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变化趋势:从游离于国际社会,到积极参与
因素: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加深。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逐渐由接触调整为“战略竞争”要寻找更多的合作领域,避免“战略竞争”升级为战略冲突。
【详解】
(1)第一问,根据“中印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中国总理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地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社会态度是从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到积极参与。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入等是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因素。
(3)据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知,材料提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第一问,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由接触调整为‘战略竞争’”可知,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由接触调整为“战略竞争”。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要寻找更多的合作领域,避免“战略竞争”升级为战略冲突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