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2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费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化改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推行唐朝文化 D.推翻幕府统治
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① 大和政权的建立 日本国号开始出现
② 大化改新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③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居民大多过游牧生活
④ 工场手工业兴起 垦殖运动
A.①② B.② C.③ D.④
3.以下表格内容的主题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过程 C.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D.大化改新的结果
4.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加速日本封建化进程 B.阻碍日本封建化进程
C.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D.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5.某同学正在学习研究“欧亚封建国家”主题,下列材料可以入选他学习主题的有( )
①法兰克王国 ②幕府统治 ③公民大会 ④城市自治 ⑤庄园法庭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7世纪中期,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 )
A.使日本基础实现统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幕府统治的出现 D.致使天皇大权旁落
7.使日本走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倒幕运动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8.观察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天皇
中央:二官八省
地方:国、郡、里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9.表是古代日本一次重大改革的部分措施,反映出当时土地的所有者是( )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A.国家 B.公民 C.部民 D.贵族
10.六七世纪的时候,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开始的标志
C.大化改新的经过 D.大化改新后产生的影响
11.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什么改革实现的?(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幕府统治的确立 D.二战后的民主改革
12.下列不属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A.统一赋税 B.废除一切私地、私民
C.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D.在中央设立健全的监察制度
二、综合题
13.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请围绕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一】文明因多样而多彩。
材料一
古代亚非文明梳理表
古代文明 产生地区 代表成就 历史价值
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①__________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 ②__________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发展比较完备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恒河流域 梵文 佛教 梵文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神奇的语言之一;佛教是世界三大著名宗教之一。
古代中国文明 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青铜器 甲骨文是世界上较为古老、较为成熟的文字之一;青铜器反映了中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与代表。
(1)古代世界里,各地区、各民族各自独立创造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多样文明,共同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以上是勤奋同学对“古代亚非文明”相关史实的整理表格,请在表中①、②编号中任选一个,举出相关成就,说明成就体现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亚非文明兴起的地域环境有何共同之处?由此孕育的文明具有怎样的鲜明特点?
【探究二】文明因交流而丰富。材料二
(3)古代世界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明交流从未间断过,并在交流碰撞中不断丰富着本民族的文明内涵。根据材料二分析,三大帝国的疆域与地理位置分布有何显著特点?这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有何积极意义?
【探究三】文明因互鉴而进步。
材料三 646年,(日本)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社会改革,是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改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之二十五:国家管理方式的多样,体现政治文明的多元》
(4)古代世界里,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进步发展。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大化改新学习参照的主要蓝本是什么?概括说明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世纪上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待先进文化的态度及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式。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赐给)……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日本《田令》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后来,日本形成了武士应遵守的封建道德,称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忠君”“节义”“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武士阶层形成的时代背景。武士阶层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4)材料三中的“忠君”在武士道精神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日本社会中出现的武士道精神?
15.改革与创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对贫民颁给口分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交纳稻米;庸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捐布代替;调为贡物,交纳各种土特产。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土地制度实际上是私有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使封土基本固定,并逐渐发展为封土世袭,步入封建主义状态。与采邑制紧密联系之下,在契约基础上的封君封臣关系渐渐成为维系西欧各国政治统治的重要支柱……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除英国外,西欧其他国家多是处于权力松散的状态。
------黄瑞玲《采邑契约等级》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些制度并没有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与封君封臣关系的哪一特点有关?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改革从性质来说有何共同点?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又有何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费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结合所学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转变。B项正确;在古代实行民主政治典范的是雅典,排除A项;推行唐朝文化是文化方面的措施,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措施,排除C项;推翻幕府统治发生在明治维新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正确;日本国号出现是在大化改新后,①错误;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居民大多过游牧生活没有关系,③错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兴起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这与工场手工业兴起没有直接的关系,④错误。故选B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苏我氏。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646年开始,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表格内容的主题是大化改新的过程,B项正确;大化改新的背景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排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 不是大化改新的内容,排除C项;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律令制政治体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封建制度进行的一场封建性质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加速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A项正确,排除B项;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了天皇的权力,排除C项;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打击了世袭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
法兰克王国是欧洲中世纪国家,日本幕府统治反映的是亚洲封建国家,欧洲中世纪晚期出现城市自治,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①②④⑤符合“欧亚封建国家”,故B项正确;公民大会是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古代雅典是奴隶制城邦,排除③,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6.B
【详解】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日本基本实现统一,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幕府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天皇的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 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排除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C
【详解】
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上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由材料“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中央设立二管八省;天皇处于政权的最顶层”可知,材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故选C项;印度的种姓制度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组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没有天皇 ,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最高统治者称为沙皇, 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这些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和部民私有制,A项正确;公民、部民、贵族不是大化改新时土地所有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0.A
【详解】
根据“六七世纪的时候,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背景,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
11.A
【详解】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故A项符合题意;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二战结束于1945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度;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这些措施都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故“中央设立健全的监察制度”不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而“统一赋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1)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②《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价值答出任一层即可)
(2)共同之处:都兴起于大河流域:文明特点:都以农业文明见长。
(3)疆域位置特点:疆域广阔;地跨三大洲。
积极意义:有利于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吸收、接纳: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传播。
(4)参照蓝本:唐代律令制度;
产生影响: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
根据“古代埃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成果有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根据“古巴比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文明有《汉漠拉比法典》。《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
共同之处:根据产生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可归纳出都兴起于大河流域:文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河文明的鲜明特点是都以农业文明见长。
(3)
根据图片可知,三大帝国的疆域广阔;在地理位置上都地跨三大洲。这有利于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吸收、接纳;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传播。
(4)
根据材料“646年,(日本)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可归纳出参照蓝本是唐代律令制度。产生影响:根据材料“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可归纳出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点睛】
14.(1)态度:学习、模仿、借鉴;方式:派遣唐使等来中国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背景:地方豪强崛起;使日本进入了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忠君”:效忠他的主公;看法: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态度:根据“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得出学习、模仿、借鉴;方式:根据“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得出派遣唐使等来中国学习;根据所学可得出还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根据“凡田,六年一班(赐给)……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可得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
背景:根据“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得出地方豪强崛起;根据“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并结合所学,得出使日本进入了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
“忠君”:根据“忠君”“节义”“勇武”得出效忠他的主公;看法:根据“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得出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点睛】
15.(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或封君和封臣之间只能直接管理,不可越级管理)
(3)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或地主阶级的改革;日本是土地国有,西欧是土地私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国家对贫民颁给口分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根据材料二“西欧的封建土地制度实际上是私有制,查理 马特采邑改革使封土基本固定,并逐渐发展为封土世袭,……在契约基础上的封君封臣关系渐渐成为维系西欧各国政治统治的重要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这就是封君封臣制。材料二中“这些制度并没有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与封君封臣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特点相关。
(3)材料一反映的大化改新和材料二反映的查理·马特改革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在土地所有制方面,日本是土地国有,西欧是土地私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