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选择题
1.胖虎同学在研究著名怛罗斯之战时,整理出以下表格。表格中的黑衣大食是指
爆发时间 交战双方 著名将领 史事
751年 唐朝 高仙芝 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通过被俘的中国工匠传往黑衣大食的阿巴斯王朝,后传往中东和欧洲
黑衣大食 艾布 穆斯林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中交流、在互鉴中发展。下列关于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标志着奴隶主民主政治到达最高峰
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见证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C.罗马帝国扩张——-公元前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
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意味着希腊罗马文化的消亡
3.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中,体现了文明的交融和发展的是( )
A.《天方夜谭》 B.阿拉伯数字 C.《哈姆雷特》 D.《荷马史诗》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某一国家的历史有以下描述“最后,一个封建领主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这一国家是( )
A.罗马 B.印度 C.俄国 D.日本
5.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文化建设,因此文化非常发达。阿拉伯帝国在西班牙的图书馆藏书有4万多册,而同时期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巴黎图书馆藏书不到千册。下列史实也能映证这一点的是( )
A.哈里发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 B.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6.以下哪一项不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
A.阿拉伯数字 B.《医学集成》和《医典》 C.《天方夜谭》 D.《汉谟拉比法典》
7.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答案有
①信仰佛教的民众口头禅中时常出现“救世主”、“众生平等”
②4世纪,克洛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③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④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
⑤“耶稣”就是“真主”,《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8.某历史小论文提到了“释迦牟尼”、“救世主”、“安拉”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改历史小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以下对二者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曾创立世界性的宗教
B.都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都善于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
10.8世纪中期,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这个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该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罗马帝国
11.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制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求主贵族等级制度
D 欧洲人称0-9这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A.A B.B C.C D.D
12.与“阿拉伯半岛”“安拉”“《古兰经》”等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3.公元8世纪中期,帝国的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北迄高加索山。这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是( )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14.史学家评价说: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1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学习和了解,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竞争对抗和相互排斥 B.有仇必报和以牙还牙
C.闭关自守和文化保护 D.相互借鉴和互相学习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级对一级负责,下级不对上级的上级负责,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的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创新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曾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作坊里的日本》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请简要说说这种制度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帝国形成中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又对伊斯兰教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古代日本拜师后进行了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依据材料三,你认为正处于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我们应如何对待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
17.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材料一 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商路上,古代中国最远可以运到A国,该国是指当时哪个国家?
材料二 仔细观察下边的《佛教的传播》示意图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B处是哪个国家?佛教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C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有哪些成就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材料三 仔细观察《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传播使者。你认为当今文明交流应具备哪些条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作出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黑衣大食”与拜占庭帝国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在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B项符合题意;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奴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排除A项;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但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国家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排除D 项。故选B项。
3.B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也就是说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所以被后世普遍称为 “阿拉伯数字”。B项正确;《天方夜谭》就是阿拉伯文化宝库的瑰宝,排除A项;《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排除C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日本幕府时代,德川家康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D项正确;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在英国控制印度之前它一直是四分五裂的,俄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沙皇而不是天皇,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A
【详解】
根据“文化非常发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哈里发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有助于发展阿拉伯帝国的文化,A项正确;根据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国家的性质和统治方式无法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发达,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因此,D项与题干“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符,故D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化的瑰宝,因此,ABC项与题干“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③符合题意;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④符合题意;“救世主”是基督教的,①符合题意;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是罗马帝国皇帝,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②不符合题意;“真主”是伊斯兰教的安拉,⑤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救世主思想,伊斯兰教基本信仰是安拉信仰,三大宗教对世界影响深远,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D
【详解】
阿拉伯帝国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日本吸收中国唐朝文化进行大化改新,故D项正确;日本没有创立世界性的宗教,排除A项;日本没有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排除B项;日本没有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A
【详解】
根据材料“8世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伊斯兰教”,结合所知穆罕默德创办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不久,阿拉伯半岛统一,到8世纪中期,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A项正确;奥斯曼帝国建立于15世纪,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不是地跨欧亚非三洲,排除C项;罗马帝国在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
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此后,半岛各部落逐步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A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排除B项;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形成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主的等级制度,排除C项;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安拉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应受崇拜的主宰名称,D项正确;道教发源于中国、创始人是老子,道家名著有《道德经》,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佛教,排除B项;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信奉耶稣,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达到最强盛,其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确;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区域,8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已逐渐走向衰落,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于14世纪,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版图在2世纪时横跨欧、亚、非三洲,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中期,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其扩张一方面给扩张地区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伊斯兰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起到了桥梁作用,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AC项没有促进伊斯兰教的传播,排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3世纪崛起,排除B项。故选D项。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文明交流方式分为战争征服与和平交往,和平友好交往更加有利于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以当今我们应以和平的方式相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D项正确;竞争对抗和相互排斥、闭关自守和文化保护都是拒绝交流和合作,排除AC项;“有仇必报和以牙还牙”是暴力交流方式,是不应持有的态度,排除B项。故选D项。
16.(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且权力义务相交织,直接的上下级从属关系
(2)伊斯兰教的创立为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得到迅速传播
(3)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由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的标志)
(4)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材料一“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级对一级负责,下级不对上级的上级负责……”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可从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且权力义务相交织,直接的上下级从属关系进行回答。
(2)
根据材料二“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结合所学可从伊斯兰教的创立为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来回答伊斯兰教的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对伊斯兰教的影响为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得到迅速传播。
(3)
根据材料三“古代史上日本曾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646年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作用可从日本由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的标志进行回答。
(4)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来回答如何对待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
17.(1)国家:大秦
(2)国家:古印度(天竺)
主要原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特权;“忍耐服从”的说教,得到统治者支持;人们精神寄托的需要。
(3)成就:壁画;佛像;佛经等。
(4)东方向西方传播:中国四大发明传向西方;改造并传播印度人的计数法。(如答出“东方的胡椒、肉桂、丝绸等传到西方”;“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到欧洲”也可)
西方向东方传播: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传向东方。
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科技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济的发展;杰出历史人物的推动等。
(1)
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可知,古代中国最远可以到达A国,A国是大秦。
(2)
根据材料二“《佛教的传播》示意图”可知,B处是古印度(天竺)。关于佛教传播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特权;“忍耐服从”的说教,得到统治者支持;人们精神寄托的需要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3)
根据材料二“《佛教的传播》示意图”可知,C处是敦煌莫高窟,有大量壁画、佛像、佛经等,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4)
第一小问,关于举例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传播使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向西方传播:中国四大发明传向西方;改造并传播印度人的计数法。(如答出“东方的胡椒、肉桂、丝绸等传到西方”;“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到欧洲”也可)西方向东方传播: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传向东方。第二小问,关于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交通、科技、政府重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杰出人物推动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