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农具中,代表春秋时期农业最高生产力水平的是
A. B.
C. D.
2.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周王室衰微,诸侯做大 B.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国 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3.下图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
A.社会动荡不安 B.军事实力强盛 C.青铜业发达 D.经济水平高
4.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展开激烈争斗。他们争斗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争夺霸主地位 B.臣服于周天子
C.提高军事实力 D.建立统一国家
5.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反映了
A.兼并战争频繁 B.周王室力量衰微
C.思想百家争鸣 D.铁农具广泛使用
6.春秋诸侯争霸都以这个名义来进行征战和争夺霸主,到了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己不再打着这个旗号来拓展疆域,展开战争。这个旗号是( )
A.“尊王攘夷” B.“挟天子以令诸侯” C.“推恩令” D.“王与马,共天下”
7.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繻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8.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特点是( )
A.重视礼乐 B.王权加强 C.扶助弱小 D.王室衰微
9.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诸侯国崛起,最先称霸的是( )
A.晋文公 B.吴王夫差 C.齐桓公 D.楚庄王
10.小华同学准备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参加学校的比赛。 以下素材不能成为其手抄报小标题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 B.周王室衰微,对诸侯控制减弱
C.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D.诸侯争霸,阻碍民族交融
11.2017年的古装励志剧《重耳传》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复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个不属于《重耳传》相关的历史背景(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商鞅变法
12.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 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
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 D.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13.下图是河南辉县出土的铁舌,它是一种铁制的农业生产工具,通常用来除草、作坑等。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4.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相互展开激烈争斗以夺取霸主地位,最早称霸的是( )
A.楚庄王 B.秦穆公 C.晋文公 D.齐桓公
15.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民族交融 B.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C.有利于社会进步 D.诸侯国数量减少
二、综合题
1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斗激烈,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史记·周本纪》
(1)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状态?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2)结合所学评价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何影响
17.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考古工作者均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这些工具多以单面加工为主,修制技术简单,器形不规整,大多未经第二步加工就直接使用。西侯度遗址还出土了带砍痕的鹿角。由于年代久远,木制工具已不复存在,但考古工作者认为,经简单加工的木器肯定曾广泛地被当作工具使用。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还有什么早期人类使用这种石器?请举出一例。
(2)观察材料二图片,指出使用“石斧”这种石器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和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工具有什么关系?
(3)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尊”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它们的出现和推广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方面得以应用并推广,代表了农业最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耒耜是原始农耕时期出现的耕作工具,排除B项;铜冰鉴是先秦时期所使用的一种用于对食物防腐保鲜的用具,排除C项;楼车是汉代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
材料“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做大,故排除CD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裂趋势加剧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显示的是作战的攻击和防护工具,体现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A项正确;弱国也有武器,材料是为了说明军事冲突频繁,当时铁器已经出现,铜制武器体现不出经济水平高,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于是出现了春秋五霸,A项正确;臣服于周天子是表面现象,提高军事实力才能争霸,“尊王攘夷”体现的主要目的是政治上取得领导地位而不是建立统一国家,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B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中的人物,他们先后称霸中原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力量衰微,B正确;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A错误;材料未涉及思想领域,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称霸中原,而未涉及生产工具“铁器”的应用,D错误。
6.A
【详解】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A项正确;“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现在东汉末,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排除C项;东晋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战争使周天子威信扫地,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关,其根源原因是铁犁牛耕,故选B项;材料内容讲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并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只周天子地位下降,还没有达到失去共主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包含诸侯实力增强的因素,但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重视礼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扶助弱小 ,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C项正确;晋文公、吴王夫差和楚庄王称霸都在齐桓公之后,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争霸,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在农业方面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在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对诸侯控制减弱,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晋文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详解】
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代表的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所以出现了从千耦耕耘到个体农耕的转变。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规律的应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表现,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开始于春秋时期。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夏朝和商朝的的农具是铜或青铜制成的农具,排除AB项;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还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确立了齐桓公霸主地位的,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都都比齐桓公称霸的时间晚,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局部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因此春秋争霸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ACD项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1)状态:社会动荡,分裂割据;王室衰微;诸侯崛起;诸侯争霸(任答一点即可)
(2)积极影响:一些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促进局部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各国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答,任答3点即可)
【详解】
详解
(1)依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纷纷争霸,社会处于动荡、分裂割据状态。
(2)评价历史事件,主要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去评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可见春秋时期的战争,使一些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促进局部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积极进行改革,因此各国改革促进社会发展。依据材料“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可见,春秋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7.(1)打制石器、骨器、木器。北京人(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石斧和骨耜等生产工具促使农业发展,为我们的祖先提供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3)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详解】
详解
(1)根据“考古工作者均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可得出打制石器、骨器、木器。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2)根据所学可得出“石斧”所在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所学可得出,石斧和骨耜等生产工具促使农业发展,为我们的祖先提供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3)根据所学,“铁制农具和牛尊”出现于春秋时期。根据所学,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