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器物制作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2.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出土于河南的是
A.莲鹤方壶 B.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毛公鼎
3.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它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二里头文化
4.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B.
C.
D.
5.“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6.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汉字中,“虎”一直是个威风凛凛的字。下图展示了“虎”字演变的简单过程,据此可知( )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7.“仅凭文献记载,很难了解到商代对外关系的详情。所幸商代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商自武丁以后与周围数十个邦方发生交往的情况。”这里的“资料”是( )
A.大量的甲骨文 B.精美的青铜器 C.化石和陶器 D.早期的竹简
8.2021年是我国农历辛丑年(牛年),据字形推断,下面的甲骨文中哪个是“牛”字
A. B. C. D.
9.下列四幅图片的主题是
A.书体的演变 B.文明的演进
C.书写材料的演变 D.厚重的中原文化
10.“商朝的历史,因有近代股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己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调”下列出土的文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 B.
C. D.
11.它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指的是( )
A.九州鼎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编钟
12.下表是《考工记》所记载的青铜合金成分表。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成分0.8%。这大体与表中钟鼎合金的标准相符。这说明了( )
类别 原文 铜 锡
钟鼎之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85.71% 14.29%
A.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为标准
B.当时的青铜合金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
C.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
D.实物史料有效验证了文字史料的记载
13.下列文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14.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有了它,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材料中的“它”是指
A.神话传说 B.甲骨文 C.青铜器 D.《史记》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殷墟中的甲骨文被发现后,《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史学界多有纷争。利簋的发现,除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外,还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按照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进行分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的关系。
(3)你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史料
17.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下图是殷墟遗址
(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商王迁都有直接关系?
【文物中的历史】
(2)图A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3)图B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说出这件文物名称;图C的文物又是什么?图C文物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4)上述图片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除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最少写出两项)
(5)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夏商周也被称之为青铜时代,那么思考下,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使用广泛吗?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图片是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主要青铜器,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B符合题意;夏朝、西周和西汉时期没有制造司母戊鼎,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A符合题意;青铜立人像出土于我国成都平原,B排除;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C排除;毛公鼎出土于陕西,D排除。故选择A。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同一时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它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所以此题选C。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和西周是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也是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A项正确;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出现于汉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本地图出现于汉朝,与商朝无关,排除C项;云冈石窟属于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饮酒器“爵”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 制渐趋成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炼技术,排除A项;材料与铸造工艺无关,排除B项;宗法体系强调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材料无法反映“宗法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了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说明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项正确;我国还有藏文等文字,排除A项;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是象形字,排除B项;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A
【详解】
根据材料“仅凭文献记载,很难了解到商代对外关系的详情。所幸商代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商自武丁以后与周围数十个邦方发生交往的情况”可知,该资料是除了文献记载以外,且有文字记载商自武丁以后与周围数十个邦方发生交往的情况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A项正确;青铜器是商周时期著名的工艺,青铜器的铸造范围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陶器在古代是一种生活用品,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在商周时期,竹简成为当时载录档案文书与书籍的主要载体,但材料强调的是文献以外的资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牛”字象牛形,像双角向上翘起的牛头的样子,B项正确;A对应的是“水”字,C对应的是“人”字,D对应的是“旦”字,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文字载体上,从甲骨到青铜到简帛到纸,载体越来越轻便易于推广,C项正确;甲骨、青铜、简帛、纸,这体现的是书写材料的变化,不是书体的演变,排除A项;文字、载体,是文明、中原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排除A项;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C
【详解】
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其中司母戊鼎是典型的青铜器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C项正确;九州鼎是夏朝时期铸造,排除A项;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排除B项;编钟是战国时期的乐器,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考工记》所记载、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表中钟鼎合金的标准相符”可知,实物的成分和文献记载相符,技术成熟并载入中典籍,体现了青铜合金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B项正确;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记载以实物记载为依据,排除A项;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是为了说明青铜合金铸造技术的高超,不是为了让实物史料有效验证文字史料的记载,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铜壶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利簋是西周,镶嵌绿松石铜牌是夏代器物,司母戊鼎是商朝的器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C项正确;ABD项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排除。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①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②③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5.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现较为完整的文字,文字是文明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B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代表整个中华文明,排除A项;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史记》记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3000年的历史,无法成为记录与传承的工具,也无法经过演变传承,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文献史料:《史记》《尚书》。实物史料:甲骨文利簋及铭文。
(2)关系:古代史书中的记载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能够佐证古代史书记载的真实性(或古代史书为考古发掘提供线索,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了古代史书中的一些记载)(意思相近即可)
(3)读史书文献,参观博物馆,参观考古遗址遗迹,实地调查采访,观看纪录片等(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写出2条即可)
(1)
文献史料:《史记》《尚书》属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甲骨文利簋及铭文属于实物史料。
(2)
关系:根据“殷墟中的甲骨文被发现后,《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利簋的发现……还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概括得出古代史书中的记载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能够佐证古代史书记载的真实性。
(3)
可列举读史书文献,参观博物馆,参观考古遗址遗迹,实地调查采访,观看纪录片等。
【点睛】
17.(1)商朝;盘庚
(2)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四羊方尊;司母戊鼎;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4)感想:言之有理即可;商汤灭夏,盘庚迁殷,牧野之战
(5)没有;商周时期,青铜属于贵金属,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很少用来铸造农具。
【详解】
(1)依据相关图片,从图片中的“殷墟”二字可知殷是商朝的简称,此遗址是商朝的都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2)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出甲骨文文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依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B文物是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它的出现能够说明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十分精湛;依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C文物是青铜器司母戊鼎;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4)有关感想,言之有理即可。如:商朝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文化瑰宝。这让我们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了了解商朝的这些文物外,我们还应更多地了解商代历史,如商汤灭夏、盘庚迁殷、牧野之战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没有广泛使用;因为在商周时期,青铜是贵重金属,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很少用来铸造农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