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史上,英国用三样“武器”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国门,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炮舰-鸦片-商品 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鸦片-炮舰 D.商品-炮舰-鸦片
3.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首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 )
A.老有所依,幼有所长 B.民族独立,国富民强
C.经济发展,思想解放 D.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4.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感悟中得出历史结论,并汲取历史智慧,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与未来的生活。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而得到的历史结论为抗日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口口口口最棘手的事件,是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权利问题。在五个口岸中,除广州外,其他口岸全部都按期向外国人开放通商、居住和驻设领事。“口口口口”应是( )
A.《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6.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 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了
7.《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这表明中国
A.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B.丧失了在这些地方的司法管辖
C.开始与英国进行商业贸易 D.被迫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
8.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高擎禁毒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9.“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长)远据守主掌。”《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贸易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海主权 D.领土主权
10.鸦片最早是吞食的,后来中国人发现吸鸦片时若与其他致醉品混合会延长“兴奋”的强度和时间。因此某大臣在奏折中说道:“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下面与此大臣有关的一项是
①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②中国西学第一
③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④有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毒品,万恶之源。我国历史上曾发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决心的“禁毒第一人”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林则徐 D.琦善
12.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这段材料反映了虎门硝烟的( )
A.必要性 B.原因 C.经过 D.结果
13.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材料说明了鸦片战争的
A.偶然性 B.侵略性 C.必然性 D.必要性
14.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琦善
B.陈化成
C.林则徐
D.关天培
15.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与林则徐领导的哪一事件有关?( )
A.虎门销烟 B.百团大战 C.孟良崮战役 D.平津战役役
二、综合题
16.材料一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材料二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形势图中的方块是《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请你按着从南到北的顺序写出方块代表的地名
(3)材料一中的“大事”与材料二中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1)请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原因)。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归纳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C
【详解】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成为头号世界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对于英国倾销的商品形成抵制作用,严重滞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牟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1840年,英国军舰进入广东封锁珠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C正确;AB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
3.B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华民族首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富民强,不是老有所依和经济发展,排除A项、C项;近代中华民族首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富民强,不是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D
【详解】
根据材料“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而得到的历史结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故“口口口口”应是《南京条约》。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中五口通商的内容,排除。故选D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故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态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反映的是外国侵略势力进入东南沿海,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D项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反映领土主权受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丧失了在这些地方的司法管辖,排除B项;开始与英国进行商业贸易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A
【详解】
依据题干“高擎禁毒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结合所学,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林则徐是近代历史上的禁毒英雄、民族英雄,这一事件也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A正确;关天培、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BC排除;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殉国的北洋水师将领,D排除。故选A。
9.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允许列强船只在我国沿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三者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0.C
【详解】
①④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表明对清缴鸦片的坚决态度;③是林则徐在与英国人交往的同时对西方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著述西方的历史地理,所以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②中国西学第一指的是严复。故选:C。
1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不断向中国运用纺纱品,但都严重滞销。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故C项正确;关天培、陈化成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AB项;琦善是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后的钦差大臣,他并没有禁烟的活动,排除D项;故选C。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贸易败坏中国人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还杀害他们的肉体,危害深远,因此,必须进行虎门硝烟,A项正确;鸦片贸易危害了清朝统治,这是林则徐进行销烟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 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这是经过,排除C项;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这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
根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的一个借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故选C,排除A;材料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并非强调鸦片战争的侵略性和必要性,排除BD。
【点睛】
14.C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焚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符合题意。琦善是鸦片战争中同英军谈判的人物,A不符合题意;陈化成和关天培都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侵略者,最后壮烈殉国,与题干中的“焚毒”无关,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C。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虎门销烟结束是6月26日,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林则徐没有关系,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3)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或者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依据材料二的形势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按照五处通商口岸的位置,从南到北,材料二形势图中的方块代表的地名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3)材料一中的“大事”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与材料二中鸦片战争的关系是: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也就是说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7.(1)鸦片战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两点即可)
(2)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根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可得出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
根据鸦片战争的影响,可概括得出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