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长沙
2.如果我们去参观“中共一大”的会址,应该选择的城市是
A.上海、杭州 B.上海、温州 C.上海、嘉兴 D.上海、苏州
3.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再现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年代。五四运动( )
A.结束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B.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C.宣传了维新救亡的思想 D.点燃了农村革命的星星之火
4.口号是时代特征的反映,是人民的心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先辈们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凡分田,照人口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这些条件逐步具备了。”据此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
A.共产国际的援助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6.1919年五四运动,后来演变为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三罢斗争,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取得反帝斗争重大胜利,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7.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8.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救亡图存 D.爱国进步
9.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浙江嘉兴南湖参观一艘游船,90多年前它见证的那场会议
A.毛泽东参加会议并最终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 B.做出了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D.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顾兆熊在1919年5月9日《晨报》“评坛”栏发表了一篇评论。他认为“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似青年之精神的潮流,已有一种趋势……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该学者的评论属于( )
A.历史事实 B.历史观点 C.历史解释 D.历史现象
1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919年五四运动,一群学生高喊着这样的口号,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新文化运动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12.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 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A.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
C.明确了中国革命任务 D.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13.2019年5月4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记述:“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拉开一段荡气回肠的百年历史。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在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引发蝴蝶效应: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新的篇章。”文中的“一场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4.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最恰当和形象的比喻为
A.“军旗升起的地方” B.“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C.共和国的摇篮 D.“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15.绍兴是一座文化名城,文人辈出口在北大四位绍兴籍校长中,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 )
A.何燮侯 B.蔡元培 C.蒋梦麟 D.马寅初
二、综合题
16.中国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国家与民族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相继展开了一场场“救治行动”。
(1)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针对“自我疗伤”这一事件李鸿章进行了反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
(3)“温药慢治”虽然也以失败告终,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对这一评价加以简析。
(4)史学界对“猛药重治”的这一革命行动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5)“开颅洗脑”救治行动中的各位“名医”开出了怎样的“药方”?指出他们掀起的这场运动的性质。
(6)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个共同点。
1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寻找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寿(1818年-1884年),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1861年进入安庆内军械所,1866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木质轮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运动相关?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绝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材料二中“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是什么?列举宣传“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的报刊一则。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此后,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取得了什么伟大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发起了什么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使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由此可知,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南京、长沙不是五四运动的中心,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了,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一批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可见,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戊戌变法宣传了维新救亡的思想,排除C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农村革命的星星之火,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进行游行。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先辈们发出的呐喊是A,A项符合题意;B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C项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D项与中国同盟会纲领有关,排除。故选A。
5.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共产国际的援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也是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四个选项内容都是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但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引发了五四运动;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拒签合约),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因此叙述错误的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ABD项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材料“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民主与科学,B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的主张,排除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德先生”即“Democracy”,意为“民主”;“赛先生”即“Science”,意为“科学”,各取两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音节,故称“德先生”和“赛先生”。故正确答案为B。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主张;救亡图存是维新派的主张;爱国进步是五四运动的主题,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关的会议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项正确;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但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陈独秀,排除A项;1923年中共三大作出了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
材料“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旧社会改造的推动,是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B项正确;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排除A项;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排除C项;历史现象是指透过多个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历史过程或历史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怒。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与题干中“五四运动”不符,故选C。
12.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量,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向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B项正确;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与认清中国社会性质无关,排除A项;成立工会,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革命任务,排除C项;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依据题干“2019年5月4日”“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新的篇章。”可知“这样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因为巴黎和会图谋,中国青年发起的。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大学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正确;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A排除;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C排除;“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D排除;故选C。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关,中共一大上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所以说一大会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B项正确;军旗升起的地方”指的是南昌,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共和国的摇篮指的是瑞金,因为1931年冬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共和国的雏形,排除C项;“转折之城,会议之都”是遵义,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6.(1)“自我疗伤”——洋务运动 “温药慢治” ——戊戌变法
“猛药重治”——辛亥革命 “开颅洗脑”——新文化运动
(2)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3)因为变法倡导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
(4)①成功论: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②失败论: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选择支持其中一种观点并答出理由即可)
(5)药方:民主、科学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6)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都追求独立富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由于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温药慢治”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猛药重治”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开颅洗脑”是指新文化运动,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倡导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支持成功论,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支持失败论,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选择支持其中一种观点并答出理由即可)
(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名医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号,开出的药方是民主、科学;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6)
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都是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都追求独立富强等等。
17.(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马关条约》的签订;《时务报》《国闻报》《湘学报》等(任意一点)。
(3)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等(任意一点)。
(4)新文化运动。
(5)中国人民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近代化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两点)
(1)
根据材料一“徐寿(1818年-1884年),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1861年进入安庆内军械所,1866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木质轮船——黄鹄号”结合所学可知安庆内军械所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创办的,“黄鹄号”与洋务运动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回答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绝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的一年后是1895年,提出“救亡”口号的事件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宣传“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的报刊可从《时务报》《国闻报》《湘学报》等列举一个。
(3)
根据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是指是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从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等方面选择一个来回答。
(4)
根据材料三“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5)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中国人民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近代化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方面来回答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