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根据下面课时目录,你认为最适合作为单元标题的是
A.“蒸汽时代"的来临 B.“电气时代”的来临
C.西欧经济的发展 D.战后初期的世界
2.2021年3月22日,湖南郴州北湖机场迎来了第一架小型飞机。这架飞机是专用的民航校验飞机,开展此次校飞距离正式通航又迈进一步。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发明者是( )
A.本茨 B.莱特兄弟 C.爱迪生 D.法拉第
3.下图为1850-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22%降至15%,法国从10%降至8%,德国却从9.7%上升至13%,美国从8%上升至11%.这种变化表明
A.英国仍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 B.自由主义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C.德国逐渐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D.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
5.有学者指出:大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关于美国的崛起过程,从下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颁布联邦宪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大企业时代
C.罗斯福新政迎来经济“黄金时期” D.“新经济”辉煌助推开始称霸世界
6.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研究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三国同盟的形成
7.下列发明创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国---奥拓---煤气内燃机 B.美国---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C.美国---本茨---汽车 D.法国---夏尔多内---现代塑料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国人皮克希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这说明( )
A.科学理论助推技术发明 B.科学家引领世界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9.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列有关本次“工业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B.促使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车
D.英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状态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电力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C.水力成为新的能源
D.核能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11.1879年12月25日,大约有3000美国人在圣诞节的晚上聚集到门罗公园。人们并不是来庆祝圣诞节,而是来参观一项最新发明。夜色降临后,人们被眼前突然出现的光芒弄得神魂颠倒,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这个新发明的创造者是
A.瓦特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爱因斯坦
12.在大约30年时间内,德国经历了英国用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将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材料强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加速了德国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德国跨越式的发展
C.推动德国垄断组织出现 D.加剧德国对殖民地的掠夺
13.“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B.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C.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D.电力广泛运用于生产
14.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追溯历史,世界首次冬季奥运会于1924年在法国举办。这一时期可能才出现的场景是
A.运动员休息室电灯照明 B.代表团乘坐蒸汽火车参赛
C.运动员用电脑分享荣誉 D.观众用3D技术收看比赛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A.技术革命群体化 B.首先从英国开始
C.发明家主要来自手工工匠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综合题
16.近代社会,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革命层出不穷。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
(1)材料一中“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次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早饭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
(3)材料三“两大动力技术”指什么?写出美国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及其发明者各一个。
材料四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
(1)依据图片,指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二: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3)根据材料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生产力大大提供,引发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发生变化,因此题干中单元标题是“电气时代”的来临,B项正确;“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不能明确现实是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战后初期的世界,排除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故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发明者是莱特兄弟,B项正确;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排除A项;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等,排除C项;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D
【详解】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世纪初,主要经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D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22%降至15%,法国从10%降至8%,德国却从9.7%上升至13%,美国从8%上升至11%”可知,英法比例下降,德美比例上升,这体现出实力的消长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列强之间实力的变化,不是说世界工厂、世界贸易,排除AB两项; 德国综合国力仍不及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1930年的美国处于第二次革命期间,福特生产方式指的是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迎来大企业时代,B项正确;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使经济出现缓慢恢复而不是“黄金时期”,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企图通过强大的经济和军事、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称霸世界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因此,题干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科学研究的发展,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题干“新技术、新发明”不符,排除B项;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殖民侵略势力,与题干“新技术、新发明”不符,排除C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与题干“新技术、新发明”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A项正确;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排除B项;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卡尔·本茨,排除C项;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的是人造纤维,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
根据题干“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国人皮克希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的发明与应用,强调的是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科学理论助推技术发明,因此,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科学家引领世界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发展,排除BC项;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与题干“电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据“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及所学知识可知,本次“工业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组织的产生。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B项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排除B项;C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C项;D项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A。
11.B
【详解】
由材料“夜色降临后,人们被眼前突然出现的光芒弄得神魂颠倒”可知材料中让人们“目瞪口呆”的发明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他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成为第二次革命的主要标志。B项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都与电灯泡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在大约30年时间内,德国经历了英国用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将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苏金龙德国跨越式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关于德国统一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关于垄断的描述,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殖民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A
【详解】
根据材料“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并结合所学可知,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B项;“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电力广泛运用于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A
【详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主要发明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建造了发电站。材料中“运动员休息室电灯照明”属于才发明的新式科技,A项正确;蒸汽机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排除B项;电脑和3D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的发明成果,排除C和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技术革命群体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首先从英国发生和发明家主要来自工匠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16.(1)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2)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电力和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或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或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等);本茨发明汽车(或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等)
(4)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当时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高涨,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因此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2)依据材料二中”路易十六“”1789年“和所学可知,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依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由此可知,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的是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电力为能源产生了电力技术,使用石油为能源而产生了内燃机技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或海厄特发明赛璐珞或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17.(1)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三点即可)。工业革命引起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建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
趋势:根据材料一“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图示,可知,从1750年到1870年,英国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引起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2)
特点:根据材料二“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
问题:根据材料三“……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可知,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建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