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和平演变 B.苏联模式
C.美国的冷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3.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 )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 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 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4.1955年,赫鲁晓夫指出应该在苏联所有地区广泛推广种植玉米,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达到2800万公顷。1957年,他未经中央讨论,提出三四年内实现在肉类、奶类和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最终成为笑柄。这些主张( )
A.解决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B.顺应了苏联经济的需要
C.脱离了当时的基本国情 D.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罗斯福新政 D.赫鲁晓夫改革
7.1991年底,直接与苏联解体有关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B.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C.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9.如下图年代尺可以用来概括(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B.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0.下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11.“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依据材料分折,结论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B.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
C.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彻底失败 D.人类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遭遇挫折
12.1964年上台执政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13.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4.有学者在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指出:在经过70多年打造团结一致的苏联人民的努力后,情况的发展表明,苏联仍是被此具有空前差异性的多个族群的聚合体,他旨在强调,苏联解体是因为( )
A.国家缺乏民族凝聚力 B.苏联模式的日益僵化
C.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15.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张华同学绘制的苏联(苏俄)现代史示意图(部分)。
(1)材料一中A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B处改革的领导者是谁?此次改革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材料二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苏俄困境,列宁作出怎样的决策促使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
材料三 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从内外两方面分析,至少答出两点)
(4)纵观苏联(苏俄)现代史发展历程,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17.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由此引发了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两次重大事件后,他们是如何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对世界发展有何共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什么行动?对整个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来在军事和政治上分别有何体现?(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一个时代主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时期俄国的版图;图②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而形成的版图;图③体现了1922年苏联成立后而形成的版图。故 ①③② 体现了俄国(苏联)的演变历程,B项正确;A、C和D项顺序错误,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共产党在力量薄弱的时期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却在力量强大的时期,自己打败了自己,使得苏联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应是内部因素,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冷战政策也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起到了催化作用,故D项错误。
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是导致苏联经济的改革陷入停滞。选项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A排除;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C排除;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B。
4.C
【详解】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据“1955年,赫鲁晓夫指出应该在苏联所有地区广泛推广种植玉米……提出三四年内实现在肉类、奶类和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最终成为笑柄。”可知,这些主张脱离了当时的基本国情,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选C,排除A;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改变当时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没有顺应苏联经济的需要,B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进行了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了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苏联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与苏联解体无关,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美国为解决经济大危机实行的措施,排除C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是苏联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与苏联解体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此后、东欧政局剧列动荡;1991年,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全局,年底解体。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项。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而这种旧体制在苏联又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加之,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导致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路径选择上存在问题,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最后改革以失败告终,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错误。综上故选C。
9.D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后来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题干年代尺可以用来概括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没有经历年代尺中的阶段,排除A项;年代尺中由空想到科学属于思想解放,后面都是思想指导实践,排除B项;年代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由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到,从1966年到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不断下降,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及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也均呈现下滑的状态;由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纠正,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苏关系破裂是在1958年,与题干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与欧共体的扩大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社会性质改变指的是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发生于1991年,与题干描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1.C
【详解】
由材料“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可知,这是对苏联解体的评述,苏联解体只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说明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C项符合题意;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人类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遭遇挫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D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急于求成,进入误区,加速了苏联解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C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成为苏联领导人,D正确;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 A排除;斯大林是1925年上台的,B排除;赫鲁晓夫是1953年上台的,C排除;故选D。
13.D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级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故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出台是194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4.A
【详解】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正式宣告苏联的解体,克里姆林宫升起了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代替了苏联镰刀锤子的红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据“在经过70多年打造团结一致的苏联人民的努力后,情况的发展表明,苏联仍是彼此具有空前差异性的多个族群的聚合体”可知,他旨在强调,苏联解体是因为国家缺乏民族凝聚力,A项正确;苏联模式的日益僵化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不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苏联模式的弊端,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为改变这种现状,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后,加剧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题,标志着美苏谅解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正确;为应对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A排除;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B排除;经济全球化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题干问题无关,C排除;故选D。
16.(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意思对即可)。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
(2)新经济政策
(3)忽视消费品(或轻工业产品)生产,片面发展重工业;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的影响(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美苏争霸的影响。(答出任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者亦可。)
(4)维持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借鉴外国经验,依据国情进行改革,改革要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等。(答出任-点即可,其合题意者亦可)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短短6年的之后,曾经执政6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统一的苏联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
(2)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921~1925年粮食产量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根据材料“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可见,改革失败的原因是牺牲轻工业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家经济发展畸形;再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美苏争霸的影响。都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因素。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使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保持国家独立,又通过新经济政策等发展经济,巩固国家政权;斯大林对社会经济的探索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也导致苏联形成僵硬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后期领导人的改革,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有:维持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借鉴外国经验,依据国情进行改革,改革要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等。
17.(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3)苏联;苏联解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时间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形成两极格局。由此可知,西方国家通过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根据所学知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2)根据结合所学知识,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所以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的行动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在军事上法西斯国家联合的例子是:诺曼底登陆、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政治上的表现是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3)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苏联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二战后,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之一,苏联试图凭借自身的实力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与美国展开争霸,经常干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后来甚至出兵阿富汗,它的这种一意逞雄的做法,耗尽了国力,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联解体等,可以为当今世界拟一个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