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推恩”建议,其目的是要解决( )
A.农业问题 B.官吏问题 C.货币问题 D.诸侯王问题
2.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置铁官,把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鼓励铁器私售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3.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诸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行推恩令 B.设刺史 C.创科举 D.立郡县
5.“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其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做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汉武帝此举( )
A.废除了郡县制 B.彻底铲除了诸侯王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经济发展
6.历史学家钱乘旦写到:“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社会就已将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契合起来,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下列哪个措施符合材料主旨(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盐铁官营 D.推恩令
7.“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采纳“推恩”建议 D.实行盐铁专卖
9.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摘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以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但是被封子弟之候国,在管理上并不属于原来的诸侯王国,而是归汉郡所辖。此举目的是
A.提升诸侯国实力 B.减轻百姓负担 C.加强中央集仅 D.强化思想控制
10.汉武帝巩固军事大一统的措施是
A.推恩令的实施 B.盐铁专卖 C.开凿灵渠 D.北击匈奴
11.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汉武帝在位期间,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C.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D.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
12.钱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在人类文明史上,钱币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如图钱币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
A. B. C. D.
13.据统计,西汉初期研究儒家经典的高级官员仅占5%,到西汉中期这一比例升高到45.1%,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B.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西汉确立了察举制 D.官吏素质的提高
14.如下图人物曾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理论,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A.主父偃 B.董仲舒 C.王充 D.司马迁
15.建议汉武帝实行“罢黦百家,尊崇儒术”的人物是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卫青 D.霍去病
二、综合题
16.材料一:
材料二:
(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阅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接受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结合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17.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显示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图2所示这种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2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材料三 汉武帝刘彻大事记
公元前153年 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
公元前141年 16岁即皇位
公元前134年 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 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公元前106年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名刺史
——摘编自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等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分别列举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军事领域的措施。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影响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推恩”建议是针对西汉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而提出的,D项正确;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但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针对官吏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是设立刺史制度和察举制等等,排除B项;货币问题的措施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据题干“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置铁官,把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反映了汉朝实行冶铁官营,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铁官代行地方政务的信息,排除B项;鼓励铁器私售,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C项;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D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A项;“削减诸侯国数量”属于王国问题,排除B项;汉承秦制,但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
根据材料“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A项正确;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项;隋朝创科举,排除C项;秦朝立郡县,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的现实,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并不是废除了郡县制,排除A项;推恩令只是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不是彻底铲除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B项;材料中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不是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做为封建大一统王朝的精神支柱,实现了将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契合,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推崇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用思想来支持国家政权,不是经济政策、政治策略,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可知与思想方面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选项D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与秦始皇相关,A排除;汉武帝在政治上,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减侯国数量,B排除;汉武帝促进大一统,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排除。故选D。
8.C
【详解】
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采取的政策,排除B项;“实行盐铁专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达到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D符合题意;“推恩令的实施”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与“军事大一统”不符,A不符合题意;“盐铁专卖”属于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与“军事大一统”不符,B不符合题意; “开凿灵渠”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与“军事大一统”不符,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题干“汉武帝巩固军事大一统”是解题的关键,在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答案。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在位期间,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国家控制盐铁商业,和重农抑商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家控制盐铁商业,和农业无关,排除C项;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是重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D项正确;A是铲币,排除;B是秦半两,排除;C是刀币,排除。故选D项。
13.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逐渐确立,导致“到西汉中期儒家占公卿总数的45.1%,居于各家之首”,所以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A项正确;BC是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表现,排除;官吏地位的提高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B
【详解】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B项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议,排除A项;王充是东汉思想家,开创元气自然论,排除C项;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学家,没有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议汉武帝实行“罢黦百家,尊崇儒术”的人物是董仲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B项正确;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排除A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排除CD项。故选B项。
16.(1)儒家 董仲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把五经编入教材
(3)实施推恩令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选取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接受的是董仲舒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汉代讲学图”“儒家经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人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力。
【点睛】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观察材料一图片,汉武帝与儒家、法家和道家询问治国方法,可以获取他接受的是董仲舒的建议的信息。根据材料二“汉代讲学图”“儒家经典”,可以获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的信息。第三问关键是抓住材料“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可以获取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17.(1)制度:分封制度;名称: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个最佳);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政治上措施: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3)措施: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答案为独尊儒术的一律不给分,谁给谁负责));军事上:北击匈奴;影响: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图1正是反映的分封制等级;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根据材料“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诸侯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取了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3)
措施:根据材料“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北击匈奴;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汉武帝采取措施之后,汉朝产生巨大变化,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