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1 电磁波的产生
一、单选题
1.关于电磁波与声波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速度变小,声波速度变大
C.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
D.电磁波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由介质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2.如图所示是空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中的某一点场强E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捕捉到了电磁波
C.库仑发现库仑定律并测出静电力常量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有“中国天眼”美誉的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它是一种用于接收和研究天体发射的电磁波的特殊装置.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恒定电场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
B.麦克斯韦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电磁波具有能量,但没有质量
5.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两极板上的带电量q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时刻,电路中的电流为0 B.在时刻,电路中只有磁场能
C.在时刻,电感线圈两端电压为0 D.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增大
6.关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7.关于电磁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磁铁旁放一带电体,则两者周围空间就形成了电磁场
B.电磁场中的电场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
C.电磁场既不同于静电场,也不同于静磁场
D.电磁场中的电场的变化频率和磁场的变化频率是相同的
8.随着新能源轿车的普及,无线充电技术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一般给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时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如图所示,由地面供电装置(主要装置有发射线圈和电源)将电能传送至电动车底部的感应装置(主要装置是接收线圈),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电能对车载电池进行充电,供电装置与车身接收装置通过磁场传送能量,由于电磁辐射等因素,其能量传送效率只能达到90%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将地面供电装置接到直流电源上才能对电动车进行充电
B.车身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
C.车身接收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总是与地面发射线圈中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D.若线圈均采用超导材料则能量的传输效率有望达到100%
9.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电容器上、下极板的带电情况和线圈L中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则此时( )
A.电容器正在充电 B.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正在减小
C.磁场能正在转化为电场能 D.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在增加
10.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电场的空间一定存在磁场,有磁场的空间也一定能产生电场
B.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围空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11.如图所示,储罐中有不导电液体,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电容为C的电容器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与自感系数为L线圈或电源相连.当开关从a拨到b开始计时,L与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振荡电流,则时间内( )
A.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B.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减小
C.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减小
12.有关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C.稳定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
D.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由近及远传播形成电磁波
13.如图甲为振荡电路情景图,图乙为其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逆时针为电流正方向,则( )
A.图甲对应乙图中的过程
B.图甲中若在线圈中插入铁芯,则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变大
C.图乙中时间内,电容器两端电压在增大
D.图乙中时间内,线圈的自感电动势在增大
14.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观念的基础是日心说
B.牛顿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C.伽利略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开普勒提出,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但变化的电场不能产生磁场
B.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赫兹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C.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是连续的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二、填空题
16.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其中能产生电场的有__________图示的磁场,能产生持续电磁波的有____________图示的磁场。
A. B. C. D.
17.在真空中,任何频率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等于_____.
18.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指出___________周围会产生电场;电磁波是__________(填“纵波”或“横波”)。
19.赫兹的电火花∶
如图所示,和高压感应线圈相连的抛光金属球间产生电火花时,空间出现了迅速变化的______,这种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了导线环,导线环中激发出______________,使与导线环相连的金属球间也产生了电火花。这个导线环实际上是电磁波的检测器。
结论∶赫兹实验证实了__________的存在,检验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
三、解答题
20.在某时刻的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和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此时电容器在充电还是放电?电路中电流在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21.振荡电路中电容器电容为C,振荡电流i=Imsin ωt.
求:①此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L;
②设此电路发射的电磁波在某介质中的波长为λ,求电磁波在此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22.在LC振荡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L=2.5mH,电容器的电容C=4μF。求:
(1)该回路的周期是多大?(取3.14)
(2)设t=0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最大,在t=9.0×10-3s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这时电容器处在什么过程中?
23.如图所示,S先接通a触点,让电容器充电后再接通b触点,设这时可变电容设这时可变电容器电容为 ,线圈自感系数为,
(1)经过多长时间电容C上的电荷第一次释放完?
(2)这段时间内电流如何变化?线圈两端电压如何变化?
24.实验室里有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知道其电容C=1 μF。在两极板上带有一定电荷时,发现一带负电的粉尘恰好静止在两极板间。手头上还有一个电感L=0.1 mH的电感器,现连成如图所示电路,分析以下问题:(重力加速度为g)
(1)从S闭合时开始计时,至少经过多长时间电容器电场方向向上?此时粉尘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从S闭合时开始计时,至少经过多长时间线圈中电流最大?此时粉尘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速度变小,频率不变,波长变短;声波速度变大,频率不变,波长变长,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速度由介质和频率共同决定的,而声波的波速由介质的决定,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由题图可知,磁场均匀增强,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故场强E不变,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故A错误;
B.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捕捉到了电磁波,故B正确;
C.库仑发现库仑定律,但他没有测出静电力常量,故C错误;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纽曼和韦伯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在空间引起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引起变化的电场,于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产生电磁波,因此恒定电场不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A错误;
B.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赫兹用电火花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错误;
C.由电磁波可以脱离电荷独立存在可知,不需要借助媒质传播,因此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C正确;
D.电场和磁场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因此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具有能量,由质能方程可知,电磁波也有质量,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由图可知在t1时刻,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为零,根据电磁振荡的特点可知,t1时刻是电容器放电结束的时刻,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t2时刻,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最大,电路中只有电场能,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t3时刻,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为零,是电容器放电结束的时刻,电感线圈两端电压为零,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t3~t4时间内,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逐渐增加,电容器充电,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A错误;
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如果电场的变化是均匀的,产生的磁场就是稳定的,如果电场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产生的磁场就是变化的,B错误;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C错误;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电磁场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而不是静电场和静磁场简单的复合,故A错误;
BC.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称为电磁场,电磁场既不同于静电场,也不同于静磁场,故BC正确;
D.由电磁理论可知,振荡的电场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的磁场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因此电磁场中的电场的变化频率和磁场的变化频率是相同的,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A。
8.B
【详解】
A.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时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所以只有将地面供电装置接到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源上,才能使车身接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对电动车充电,A错误;
B.由楞次定律可知,车身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B正确;
C.地面装置线圈中电流增加时,车身接收线圈中的磁通量也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车身接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地面装置线圈中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当地面线圈中电流减小时,车身接收线圈中的磁通量也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此时车身接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地面线圈中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C错误;
D.由于无线电波传播时有电磁辐射,所以地面装置线圈和车身接收线圈中的能量传输不能达到百分之百,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由图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为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而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电容器正在放电,故A错误;
B.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正在减小,故B正确;
C.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能正在转化为磁场能,故C错误;
D.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增大的越来越慢,则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在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只有变化的电场才能产生磁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
D.L与C构成的回路,振荡的周期
电容器电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在时间内,即是 时间内,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加,D错误;
AB.电容器电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则线圈中的电流关系如图所示
在时间内,即是 时间内,电流在减小,自感电动势
图像的斜率在增大,故自感电动势在增大,AB错误;
C.根据
解得
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加,则场强增大,C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A错误;
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B错误;
C.稳定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产生,C错误;
D.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由近及远传播形成电磁波,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图甲中电流流入电容器的正极,电容器处于充电过程,电流方向为正,图乙中,电流减小,是充电过程,所以图甲对应图乙中过程,故A错误;
B.在线圈中插入铁芯,自感系数变大,根据震荡电路频率公式
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减小,故B错误;
C.图乙中电流减小,是充电过程,电容器两端电压增大,故C选项正确;
D.图乙中时间内,电流增大的越来越慢,根据
可知,自感电动势在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
A.开普勒观念的基础是日心说。故A正确;
B.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错误;
C.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C错误;
D.开普勒提出,行星和地球绕太阳沿椭圆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
A.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A错误;
B.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赫兹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B正确;
C.普朗克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是连续的,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错误。
故选B。
16. BCD BD
【详解】
[1].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故BCD都可以产生电场.
[2].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从而产生电磁波,故只有BD可以产生电磁波.
17.光速(c=3.00×108m/s)
【详解】
在真空中,任何频率的电磁波传播速度都等于3×108m/s,这个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
【点睛】
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8. 变化的磁场 横波
【详解】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指出变化的磁场周围会产生电场;
[2]电磁波是横波。
19. 电磁场 感应电动势 电磁波
【详解】
略
20.放电;增大;见解析
【详解】
用安培定则可知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上极板是正极板,所以这时电容器正在放电;因为放电过程电场能减小,所以磁场能增大,电流在增大。
21.① ②
【详解】
①由T==2π 得L= ;
②.
22.(1)6.28×10-4s;(2)减小;反向充电过程
【详解】
(1)由电磁振荡的周期公式可得该回路的周期
T=2=2×3.14×s=6.28×10-4s
(2)因为t=9.0×10-3s相当于14.33个周期,而<0.33T<,由电磁振荡的周期性可知,当t=9.0×10-3s时,LC回路中的电磁振荡正处在~的变化过程中。
t=0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最大,极板上电荷量最多,电路中电流值为零,则回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可知,在t=9.0×10-3s时,通过线圈的电流在减小,这时电容器正处在反向充电过程中。
23.(1)1.17×10-6 s;(2)电流逐渐增大,线圈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
【详解】
(1)根据,该电路的振荡周期为
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由最大变为零,经过的时间为
(2)电容器放电,这四分之一周期时间内电流逐渐增大,线圈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
24.(1) π×10-5 s,2g;(2)×10-5 s ,g
【详解】
(1)开关断开时,电容器内带负电的粉尘恰好静止,说明电场力方向向上,电场方向向下,且F电=mg,闭合S后,L、C构成LC振荡电路,其周期
T=2π=2π×10-5 s
因此至少经过=π×10-5 s时,电容器间的场强方向变为向上,电场力的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2g
(2)从S闭合时开始计时,至少经过×10-5 s,线圈中电流最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为零,粉尘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