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5: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一、选择题
1.课文《小英雄雨来》第1自然段写还乡河的景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B.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
C.把家乡的美丽与敌人的丑恶作对比 D.为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B.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C.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D.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3.下面各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A.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我要是有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B.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C.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4.对句子“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缩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来最喜欢村边的还乡河。 B.雨来最喜欢这条还乡河。
C.雨来喜欢还乡河。 D.雨来喜欢这条还乡河。
给下面加点的多义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5.鬼子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  )
A.(气候)不冷不热。 B.(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6.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屉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
A.味道。 B.比喻某种感受。
二、填空题
7.理解句子,完成填空。
A.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B.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这两句话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表现了雨来的顽皮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________;B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表现了敌人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____之情。
8.多音字注音组词
塞sāi ( )sài ( ) sè ( )
弹dàn ( )tán ( )
三、语言表达
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将下面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黄绿的芦苇上白茫茫的,好像盖了一层 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雨来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沉底。 雨来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_____________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补充句子。
相看两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等待着。(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把句子写得更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的直裂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来。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了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到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②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的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1.可用段意归并法将选文内容概括为:敌人________,雨来________。
12.请用“ ”画出选文第①段中的比喻句。把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充分说明了敌人________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反衬________。
13.我从选文第③段中“雨来还是咬着牙”看出来雨来是个________的孩子。
14.我想用一句俗语赞美雨来,下面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A.自古英雄出少年
B.有志不在年高
C.英雄莫问出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服输的赖宁
赖宁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他学习英雄,注意磨练自己,逐渐养成了永不服输的性格。
他跟杨斌比赛掰(bāi)手腕子,不料成了人家的手下败将,他发誓要战胜杨斌,决心练手劲。回到家,他找了20公斤重的铁桶,开始做提桶练习。他家住在四楼上,他天天提着重重的铁桶上上下下。那大铁桶与他膝盖一般高,沉甸甸地直往他腿上撞,但他咬紧牙关,把铁桶看成拦路石,坚持天天练。手酸疼了,他不怕,关节勒(lēi)红了,他也不怕。
两个星期后,他们又“交战”,杨斌毫不在意,万万没想到,赖宁的手像一把老虎钳子,使他一败涂地。
赖宁和杜武同学是同桌,杜武总以为自己的地理学得好,就故意考赖宁地理知识,赖宁答不出来。杜武十分得意。当天下午,杜武又向赖宁提了好几个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不料,赖宁却对答如流。杜武奇怪极了,问赖宁。赖宁说:“你逼我,我还不利用中午把地理书看一遍呀!说吧,还想考我什么?我正想练脑子呢。”
15.根据意思,从本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不可收拾。( )
(2)回答问题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
16.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拼音后面画“√”。
膝盖( xī qī ) 沉甸甸( diàn diān )
17.简要回答,短文写了赖宁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短文之后,你觉得赖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第一自然段写还乡河的景色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画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名把家乡的美丽与敌人的丑恶作对比,文章第五自然段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A错误。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人的行为,更加突出月明夜静。
B错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钟乳岩比作双龙。
D错误。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雨来跑得快。
3.B
【详解】
考查修辞手法。
A项第一句先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一问一答是设问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是疑问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B项第一句“快乐地飞舞”是把苍蝇当作人来写,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厉声叫骂”把鹅当作人来写,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第一句把浮云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好像”是有些像,不是比喻词,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4.C
【详解】
①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②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故答案为C。
5.B
6.A
5.
本题考查多义词。
温和:①(气候)不冷不热:气候~,四季如春。②(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暴躁,使人感到亲切:性情~。
根据句意,“温和”用来形容人,意思是(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故本题选B。
6.
本题考查多义词。
滋味:①味道。②比喻某种感受:挨饿的~不好受。
根据句意,与下文的“小笼包子”相对应,“滋味”指味道。故本题选A。
7. 雨来 小鸭子 喜爱之情 敌人的手 鹰的爪子 凶残 憎恶

8. 塞住 边塞 堵塞 子弹 弹琴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组词能力,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然后依据不同字音组词即可。
“塞”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sāi、sè、sài。
sāi:①堵;填:~住漏洞。②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儿。
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
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外。
“弹”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dàn和tán。
dàn:①弹子:~丸②枪弹;炮弹;炸弹。
tán:①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掉。②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吉他。③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簧。④抨击;检举:~劾。
9. 厚厚的白雪 雨来不但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沉底,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详解】
第1题要准确把握比喻句的概念。我们要把握住比喻中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个重点,进行补充。本体是“芦苇”,要体现的相似点是“白茫茫”。
第2题要理解两个句子之间存的在关系,再选择合适的关联词组合成一句话,要注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本句是用关联词与递进,所以用“不但……还”
第3题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0. 只有敬亭山 示例: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 示例:洗毛巾时先将毛巾用开水煮沸10分钟左右,然后用肥皂洗涤,再用清水充分洗净。 鞋落满了雪。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变换以及诗歌默写,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默写,本句诗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2)本题考查的是扩写句子,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扩写为,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
(3)本题考查的是用加点字造句,家电在是表示顺序的词语,所以用加点字造句时也要写出一件事的前后顺序即可。例如可以写成,洗毛巾时先将毛巾用开水煮沸10分钟左右,然后用肥皂洗涤,再用清水充分洗净。
(4)本题考查的是缩写句子,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缩写为,鞋落满了雪。
11. 暴打雨来 始终不屈服
1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扁鼻子军官的手 鹰的爪子 凶残 雨来英勇地与鬼子作斗争的英雄形象
13.英勇不屈
14.C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分析短文内容可知,短文写了敌人暴打雨来,雨来始终不屈服。
12.
本题考查了修辞方法的理解。
文章中的比喻句“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把“高鼻子军官的手”比作“鹰的爪子”,充分说明了敌人凶残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反衬雨来的勇敢。
13.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从“雨来还是咬着牙”这句话可以看出雨来是个英勇不屈的孩子。
14.
本题考查了对俗语的积累。
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知,“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用来赞美雨来较合适。“英雄莫问出处”意思:不要问他的来历。用来赞美雨来不恰当。故选C。
15. 一败涂地 对答如流
16.xī diàn
17.刻苦练习扳手腕战胜对手 面对同学的提问对答如流
18.赖宁为了战胜对手,刻苦训练手劲。
19.赖宁是一个聪明、勇敢、顽强的孩子,他热爱学习,团结友爱,是一个了不起的小英雄。
15.此题考查词语的解释能力。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不可收拾。对答如流:回答问题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16.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7.此题考查文段的概括能力。通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阅读,可以发现写了赖宁两件事情,分别是:①刻苦练习扳手腕战胜对手。②面对同学的提问对答如流。
18.此题考查段意的概括能力。第二自然段讲了赖宁的其中一件事情:刻苦练习扳手腕战胜对手。学生在概括时,注意语言的精炼。
19.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