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2: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一、选择题
1.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依靠直线透视在两维的平面上反映三维真实的生命。雕塑家米开朗琪罗试图通过人类肌肉的实际活动来塑造对象自然姿态。以上表述说明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 )
A.有浓郁的古希腊风格 B.都以宗教生活为主题
C.受工业革命重大影响 D.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2.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集等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赞扬爱情。同一时期的文学领域都着重描写情感旨在
A.宣扬神权至上 B.反对禁欲主义 C.提倡理性至上 D.宣扬男女平等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论述:“(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人活着时的现实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关注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这场运动( )
A.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
C.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 D.以人为本,肯定现世生活
4.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来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这一变化趋势体现
A.神学能够超越一切 B.人文主义思潮的涌现
C.自然科学的推动力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5.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揭露教会的腐朽和荒淫;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据此可知,欧洲正在经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精神文化领域的变革
C.世界隔绝状态的打破 D.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
6.古往今来的思想解放运动皆有相通的地方。下面两场思想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士人周游列国、颤受童用。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万玉宇省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 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A.都突出了“人”的巨大作用 B.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C.都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D.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7.下列是欧洲某场运动时期的名言摘录,这场运动( )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莎士比亚
A.促进了思想解放 B.摧毁了封建统治
C.指导了工人运动 D.推动工业化进程
8.文艺复兴有位著名文学家,我们通过下列四个史论提示,来推断这位文学家是
提示一:他是意大利人 提示二:他是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提示三: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提示四:他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之一
A.莎士比亚 B.达·芬奇 C.列夫·托尔斯泰 D.但丁
9.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
10.14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被称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思想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无产阶级运动
11.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法国琅城拥有自治权 欧洲建立起民主制度
C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 马可·波罗来华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A.A B.B C.C D.D
12.下图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的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改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
A.蒙味主义 B.保守主义
C.人文主义 D.专制主义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到了第十三四世纪时,靠了十字军的激刺,及交通的增进,靠了各大学所供给的机会,靠了欧洲人民求智欲望的复活,及对于人生观的变迁,这个久伏于地下的古学,也就钻岩拨土的要求重见天日了。
(1)材料一中的“古学”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学要求重见天日”的经济动因。
材料二:但丁是一个富于个性的著作家。他的杰作《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他们已与中古文学中的刻板人物完全不同了。
——摘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的天才创造,而不是由于君士坦丁堡逃亡者的来临,这般人只是将希腊文教给意大利人而已。
——摘自伏尔泰《风俗论》
(2)据材料二、三,以但丁《神曲》为例,说明“意大利人的天才创造”体现在哪里?
材料四: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方,在大约同一时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
——恩格斯
材料三: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速了帝国统治危机,拜占庭帝国陶醉已有的辉煌,不屑学习和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材料四:646年,日本国内出现了统治危机。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与希腊、印度有关的伯恩斯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你如何理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
(3)根据材料三,面对统治危机,拜占庭帝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 这次改革对日本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5)想一想:对待先进的文明,日本与拜占庭帝国各持何种态度?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烟岸地区出现了资本立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下列是对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两个历史概念的解释。
手共工场:经管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材料二:13世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低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三:14世纪时,(佛罗伦萨)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买主卖主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商品交换通行得到原则是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市民在从事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摘自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手工工场和机地农场两个历史概念的共同之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反映了西欧经济发服采用了哪种新的生产方式?
(2)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况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的所获得的价值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市民为此所进行的追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14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有浓郁的古希腊风格”,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都以宗教生活为主题”,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受工业革命重大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B
【详解】
根据材料“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集等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赞扬爱情”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对人性的肯定,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抨击教会的荒淫无耻,B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神权,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宣扬男女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D
【详解】
依据“(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人活着时的现实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关注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可知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以人为本,肯定人现实生活,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D项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发表《人权宣言》,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排除A项;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独立宣言》,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排除B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上帝和来世、人和现实世界上”可知,关注对象由神性到人文,这是因为人文主义思潮的涌现,B项正确;神学能够超越一切,这是神性,排除A项; 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启蒙思想体现的是理性,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5.B
【详解】
依据题干“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文艺复兴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提倡人权,反对神学,追求现实社会中人的幸福,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6.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分别是百家争鸣、文艺复兴运动。百家争鸣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都突出了“人”的巨大作用。A项正确;百家争鸣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文艺复兴发生在封建社会瓦解时期,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C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A项正确;摧毁封建统治是通过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会指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进程,与题干所述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四个史论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D项正确;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排除A项;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排除B项;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到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A项正确;无政府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排除B项;启蒙运动的发生时间是17-18世纪,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根据材料“14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被称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继希腊的智者运动以后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C项正确;思想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属于政治的范畴,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描绘了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D项正确;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排除A项;法国琅城拥有自治权,说明西欧自由城市不断兴起,无法得出欧洲建立起民主制度,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据题干“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结合所学可知,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蒙味主义、保守主义、专制主义”都不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1)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富于个性,关注现实中的人(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运用方言,创造方言文学。
(3)影响: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促进思想和学术的发展;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关系: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
【详解】
(1)根据材料“……靠了十字军的激刺……”及所学可得出,材料一中的“古学”指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根据所学可得出,经济动因是十三、四世纪,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根据材料“但丁是一个富于个性的著作家……《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可得出,富于个性,关注现实中的人(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根据材料“而不是由于君士坦丁堡逃亡者的来临,这般人只是将希腊文教给意大利人而已”可得出,运用方言,创造方言文学。
(3)影响:根据材料“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可得出,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根据材料“……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可得出,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可得出,推动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关系: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可得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4.(1)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反对种姓制度,提出众生平等,创立佛教。
(2)贡献:拜占庭帝国保存、传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理解: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是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复兴,实质是是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意思相近即可)致使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日本:开放、积极学习的态度;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的态度;(意思相近即可)
(6)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要文明的互鉴;人类文明具有传承性,要继承与创新;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是国家发展前进的条件。(任意两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人探讨世界物质性的性质的例子: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根据材料一“……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结合所学智慧树,印度思想下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的例子:乔达摩·悉达多反对种姓制度,提出众生平等,创立佛教。
(2)根据材料二“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可得出拜占庭帝国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拜占庭帝国保存、传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根据题干“……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是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复兴,实质是是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所以材料中说“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
(3)根据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已有的辉煌,不屑学习和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可得出拜占庭帝国面对统治危机,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致使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根据材料四“646年,日本国内出现了统治危机。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根据所学知识,对待先进的文明,日本的态度是开放、积极学习的态度;拜占庭帝国的态度是:封闭保守的态度。
(6)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要文明的互鉴;人类文明具有传承性,要继承与创新;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是国家发展前进的条件。
15.(1)共同之处:都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等。
(3)价值观:独立个人的价值,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追求:提倡人性,掀起了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
【详解】
(1)共同之处:根据“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可知都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这反映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2)表现:根据“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低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得出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等。
(3)价值观根据“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可知主要是独立个人的价值,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由此结合所学可知追求主要是提倡人性,掀起了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