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关于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都面临着相同的社会背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2.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大量聘用外籍老师,在人文科学领域,聘用的英国人数占第一位;在社会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大约数目相等,在自然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数占第一位。此材料说明日本政府旨在
A.借鉴英国政治制度,推翻幕府统治 B.吸收德国科技成果,发展近代工业
C.促进日本快速发展,实现富国强兵 D.提倡文明开化,采用西方的生活方式
3.19世纪后期,日本明治政府规定:任何儿童就学年限不得少于3年。同时,又颁布《教育敕语》,宣扬“忠于天皇”是最高的道德规范。这反映了明治维新( )
A.以中国文化为学习对象 B.重视教育,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4.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废藩置县 B.对外掠夺 C.工业立国 D.文明开化
5.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都注重向西方学习 D.改革后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
6.(日)福泽渝吉《脱亚论》“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材料中的“废旧制,立新政”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明治维新 D.资产阶级革命
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西方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C.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D.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8.对比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它们的相同点是( )
A.改革前都进行了内部战争 B.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改革前都遭受了外来侵略 D.都建立了健全的民主政治
9.下图漫画《日本加入列强俱乐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凡尔赛条约》中瓜分了德国的殖民地
C.华盛顿会议实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
D.领先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10.学习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后,某同学对这三个事件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涉及土地方面的问题 ②它们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③它们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④它们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1.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鼓励人民,不予低利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符合( )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2.明治维新间,政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模或以优的价格让私人资本家,通过补助金和优惠款等形式久支持。明治政府这项改措施是指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建立新式军队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经济起飞是资产阶级起着主导作用,经济生活通过不断扩展的市场来实现自我调节,政府职能主要是保证经济的自由运转,干预不多。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的民主政治,这利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是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口号下,由“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前进的。
材料二:日本的现代化是在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国家政权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力推进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扶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本确立了天皇制,天皇大权独揽,通过威权政治来加速经济增长和强制推行工业化战略。日本则是按儒教的意识形态,集团效忠的精神,沿着一条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发展。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英、日近代化进程有哪些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近代化模式的因素。
(3)综上所述,就世界近代化进程写出你的感悟。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选是共和党所代表的反奴隶制力量与民主党所代表的蓄奴集团决战前的政治较量。这次政治较量的结局,直接引发了一次大规模国内战争。它说明……矛盾不可能通过政治妥协的方式解决…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美国史》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在闭关自守时期,日本人已了解欧洲人在数学、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成就,但没有注意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同样,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内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战争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改革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3)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和日本的崛起之路对我国发展有哪些借鉴?
15.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3编欧亚大陆文明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内容的目录摘编。阅读目录,探究下列问题。
第13章传统的儒家文明一、隋朝和唐朝 二、宋朝的黄金时代 三、元朝蒙古人的统治 四、明朝的民族优越感与回缩 五、中国文明在日本 六、日本的封建制度 七、日本的回缩与孤立 第14章革命的西方文明 一、西方的多元化 二、地理背景 三、技术的进步 四、发展中的经济 五、新的君主国的崛起 六、人文主义的蓬勃发展 七、西欧的扩张主义
——节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传统的儒家文明经历了“形成—发展—扩大—衰落”四个时期,如果要了解“衰落时期”,需要检索目录中哪些章节?列举这些章节涉及的相关史实。
(2)结合史实简述“人文主义的蓬勃发展”“西欧的扩张主义”的内容。进入19世纪,两种文明发生碰撞,“革命的西方文明”获胜,请找出相应的标志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861年改革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背景是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是幕府危机以及为摆脱外国入侵的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所以社会背景不同,A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是两次改革的共同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2.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日本聘用的外籍教师,均来自该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国家,说明日本向西方学习起点很高,目的在于借鉴最优秀的成果以推动本国的迅速发展,实现富国强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学习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发展近代工业,排除B项;文明开化主要从生活领域学习西方,而材料中仅提到聘用外籍教师这一条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重视教育,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宣扬“忠于天皇”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保留了封建残余,B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脱亚入欧,学习西方文化,排除A项;明治维新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4.C
【详解】
根据材料“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大久保利通的观点是国家强弱,人民贫富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鼓励人民发展工业,因此体现的治国思想是工业立国,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C项。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是遭到西方侵略进行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中没有民族危机,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是向西方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后仍然保留天皇,俄国农奴制改革仍然保留沙皇,都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日)福泽渝吉《脱亚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旧制,立新政”指的是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个民族独立的强国,C项正确;大化改新是项中国学习,排除A项;废除农奴制是俄国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英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依据“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可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虽然大力学习西方文化,但仍然保留了本土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B项正确;题干没有西方文明与本土文化的对比,无从体现西方文明在当时的日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明治维新时期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并存,并不是凸显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或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知识水平,排除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使得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因此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前进行了倒幕运动,通过内部战争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并没有进行内部战争,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前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着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但俄国改革前并没有遭受外来侵略,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俄国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日本实行天皇专制,因此都没有建立健全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
依据材料“日本加入列强俱乐部”,结合所学可知,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入列强行列,A项正确;《凡尔赛条约》中瓜分了德国的殖民地是在一战后,漫画没有体现,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没有实现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都涉及土地方面的问题,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④正确,C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没有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日本明治维新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②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再结合题干可知,题干符合明治维新经济方面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这一措施,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题干中“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等信息可知,明治政府鼓励私人资本家发展近代企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是,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B项正确;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政治上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建立新式军队是明治维新在军事上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1)英国:自发启动;资产阶级主导,国家调节;君主立宪制度提供政治基础;个人主义的思想。日本:强行启动;国家主导;君主集权(封建残余浓厚);强调效忠精神。(符合题意两组即可)
(2)民族危机的压迫;封建专制的政治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符合题意两条即可)
(3)如:近代化是必由之路;国家(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要发挥社会思想文化的辅助作用;各国近代化道路要适应国情。(符合题意两条即可)
(1)
根据材料一“英国的经济起飞是资产阶级起着主导作用,经济生活通过不断扩展的市场来实现自我调节,政府职能主要是保证经济的自由运转,干预不多”可得出英国近代化进程:自发启动;根据材料一“经济生活通过不断扩展的市场来实现自我调节,政府职能主要是保证经济的自由运转,干预不多。”可得出:资产阶级主导,国家调节;根据材料一“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的民主政治,这利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可得出英国近代化进程:君主立宪制度提供政治基础;根据材料一“英国资本主义是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口号下,由“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前进的。”可得出英国近代化进程:个人主义的思想。根据材料二“日本的现代化是在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可得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强行启动;根据材料二“国家政权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可得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国家主导;根据材料二“日本确立了天皇制,天皇大权独揽,通过威权政治来加速经济增长和强制推行工业化战略。”可得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君主集权(封建残余浓厚);根据材料二“日本则是按儒教的意识形态,集团效忠的精神,沿着一条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可得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强调效忠精神。
(2)
根据材料二“日本的现代化是在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模式的因素是民族危机的压迫;根据材料二“日本确立了天皇制,天皇大权独揽,通过威权政治来加速经济增长和强制推行工业化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因素:封建专制的政治传统;根据材料二“日本则是按儒教的意识形态,集团效忠的精神,沿着一条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因素: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3)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近代化是必由之路;国家(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要发挥社会思想文化的辅助作用;各国近代化道路要适应国情等。
14.(1)奴隶制的废存问题不可调和;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日本只学习增强民族力量的内容;日本在改革中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改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等。
【详解】
(1)根据“大选是共和党所代表的反奴隶制力量与民主党所代表的蓄奴集团决战前的政治较量”可知原因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不可调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得出日本只学习增强民族力量的内容;在明治维新中,日本在改革中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改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等。
15.(1)第13章第四节和第七节;相关史实:明朝后期开始实施海禁与闭关;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
(2)人文主义的蓬勃发展: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封建。以但丁、达芬奇等人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西欧的扩张主义: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探索新航路,在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带来深重灾难,也冲击了旧思想与旧体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标志性事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美国舰队叩开日本大门。
(3)趋势: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
(1)
根据题干信息“传统的儒家文明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过后,儒家教条不再适用于混乱的时代,朱熹通过融合佛学道教还有儒家经典的经验主义唯物论。本来是时代思想进步的象征,但由于成为考试的凭据(八股取士)并且不容许被质疑,最终朱熹理学反过来导致社会僵化守旧。12世纪日本人渡海到朝鲜,中国和东南亚进行贸易还有海上掠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削弱了封建势力。对此日本人选择了同中国一样的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国人出海(他们出海就是出国了),驱逐外国传教士。因此要了解“衰落时期”,需要检索目录中第13章第四节和第七节;相关史实:明朝后期开始八股取士,实施海禁与闭关;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
(2)
根据题干信息“人文主义的蓬勃发展”“西欧的扩张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的蓬勃发展,是指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封建。以但丁、达芬奇等人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西欧的扩张主义表现在,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探索新航路,在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带来深重灾难,也冲击了旧思想与旧体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因此进入19世纪,鸦片战争是英国的工业文明用武力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19世纪中期,美国人培理率领的黑船舰队叩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深切感受到了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