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2: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在此背景下,苏俄决定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这表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工业化得以完全实现
C.基本建成重工业体系 D.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3.20世纪30年代时,一位美国教授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
C.苏联市场经济体制赢得极大优势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4.列宁说:“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由此,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按需分配的制度 D.两个五年计划
5.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但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实行指令性计划 B.工业化建设成效大
C.农业全盘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有实效
6.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
B.但丁名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C.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九国公约》
D.苏联模式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探索的产物
7.下面的示意图是某学生梳理、绘制了《苏俄(苏联)经济发展史》,其中“政策②”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新经济政策
8.观察下图,该国1921一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苏联模式的形成
9.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模式 D.新经济政策
10.图2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就显著 B.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C.农业集体化毫无成效 D.两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
11.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 特 征
①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②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③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的冲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
12.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1920-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情况
项目/年份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67 112
种植业(%) 64 107
畜牧业(%) 72 121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B.余粮征集制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二、综合题
1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动隋基——见证王朝的兴衰】
材料一: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
【水聚力量——赢取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可参加合众国军队”。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在北方军队的每1000个士兵中,有421个工人,487个农民。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据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二版)
(2)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二属于______(请在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对应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因水而变——调整策略,绝处逢生】
材料三: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苏联)米哈依尔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4)针对材料三中士兵的控诉,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政策起到了什么积极影响?
【水之感悟——人民就是江山】
材料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沙俄----苏俄----苏联国名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1)材料一所说的“改革”对当时的俄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1917年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从那以后,落后国家学习西方不只有英美发运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还增添了一条“反西方”的西化道路,这个革命对往后接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走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什么政策 该“办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投下怀疑目光,而苏联计划经济在这个时期取得不凡成就,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观摩,如纪德,罗曼罗兰等,而中国亦有胡适等人。
(4)材料四中苏联计划经济“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哪些“不凡成就”
15.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2002年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a-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强攻的办法”指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失败后,苏俄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实施的政策,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措施,排除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材料“……建立了拖拉机……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可知,材料表明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基本建成了重工业体系,C项正确;1928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经济大危机,当时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是在1929年,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苏联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B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再适合苏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苏俄开始实施有别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指的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排除A项;苏俄实行的分配制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到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排除C项;两个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依据题干,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但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美国等西方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却取得了工业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B项正确;苏联吸引美国人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优点,而非指令性计划,排除A项;苏联实行的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排除C项;1928年正值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时期,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开展农业集体化,而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过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或评价,带有主观意识,由此分析“苏联模式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探索的产物”是对苏联模式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ABC项分别是关于法兰克王国、文艺复兴、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8年到1920年,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进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于是,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从1926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
据所学知识,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分析题干数据,1921一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苏维埃政府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结果,C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1928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排除B项;1936年宪法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做到有可能只在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这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方针,这是列宁对建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D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A不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赢得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B不符合题意;苏联模式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以列宁引文为切入点,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
10.D
【详解】
据图片信息可知,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达到了77.4%,这是五年计划的成果,D正确;新经济政策的侧重点是农业,A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五十年代后期,B错误;农业集体化也是强调的农业,C错误。
11.B
【详解】
根据“①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是俄国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为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从而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②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苏联模式。“③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的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总上所述①②③一次对应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ACD的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20—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项正确;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度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被废止,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是隋灭亡的原因之一。
(2)②
(3)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4)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5)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1)
根据材料一“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是隋灭亡的原因之一。
(2)
材料二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大致过程,属于文献史料。
(3)
由“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可参加合众国军队’。……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出,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包括: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材料三中士兵的控诉,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5)
综合上述材料,可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等角度总结回答。
14.(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可知“改革”是指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的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改革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1917年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依据材料三“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可知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可知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等。
15.(1)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原因: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2)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1)
根据“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表明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可知是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根据“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可归纳出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可归纳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根据“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可归纳出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2)
据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是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