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小说 C.“四书”“五经” D.《论语》
2.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A.朱元璋 B.李自成 C.李世民 D.洪秀全
3.“(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明朝政府监察能力的加强 B.皇帝关注民生,体恤百姓
C.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明朝加强思想控制
4.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矛盾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民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变化 C.社会阶层的固化 D.科举制度的动摇
5.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6.洪武七年,明朝颁布《大明神》,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其中“大臣专推选官”“交结朋党素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 B.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C.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D.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
7.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他这样做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军事
8.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军机处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
9.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历史沿革,其中①②处应填( )
隋 ①
唐 增加考试科目,创立殿试
宋 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
明 ②
清 大兴文字狱
A.①隋炀帝创立进士科②兴办太学
B.①隋文帝创立进士科②依据门第推荐
C.①隋文帝创立进士科②废除丞相
D.①隋炀帝创立进士科②八股取士
10.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下列关于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11.中国古代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历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权想尽了办法,实施了各种手段,变革了很多体制。下图是某朝代政府框架改制图。对比分析判断该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2.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A.御史大夫 B.御史台 C.锦衣卫 D.东厂
1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主要原因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闭关锁国
14.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
上述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皇帝和丞相斗争激烈 D.六部地位不断提高
15.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文化专制 ④废除丞相制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6.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
材料一:(明太祖语)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底务,彼此颉顽(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太祖认为处理政务时“稳”的方法是什么
材料二: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
(2)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促成这条商路开通的历史事件及这条商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四:历史图片
(4)图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 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17.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无实权的节度使,使其徒有虚名。……还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将领并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另外,各地方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牵制”的目的。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实录·太祖实录》
(1)材料一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太祖的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至少两项)。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本朝”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是什么?对地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存在怎么样危害?根据所学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所以明朝读书人小明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要准备复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C项正确;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考唐诗和小说,排除A项、B项;《论语》只是“四书”中的一部,所以只复习《论语》是不够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了起义。他率领起义军攻占应天。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当年秋天,明朝攻占了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A项正确;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排除B项;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C项;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反抗清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根据材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概括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臣子的严密监控,而不是监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皇帝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而不仅是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了明朝中后期大批农民破产,弃儒从贾,弃农从商,商业繁荣,地位提高,在中国古代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下,这样的转变反映着人民传统观念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的削弱与否无关,排除A项;大批破产农民弃农从商,反而是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明朝科举制没有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B项正确;废丞相,权分六部是明太祖时期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清朝兴起文字狱,排除C项;清朝设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依据题干“大臣专推选官”“交结朋党素乱朝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皇权,例如废除丞相,设立三司,设置锦衣卫,颁布《大明神》,这些都是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C项正确;题干措施与防止了地方割据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排除B项;题干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没有体现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减少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强化皇权,B项正确;明太祖是为了强化皇权,而非控制军队、钳制思想和改革军事,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时为监视官民,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B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排除C项;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根据图表中内容“增加考试科目,创立殿试”“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可知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故①为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明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是八股取士,故②处填写八股取士。D项正确;兴办太学是汉朝,排除A项;依据门第推荐是九品中正制,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废除丞相是明朝的,但是与科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八股取士”,考生只能在程朱理学氛围内作答,不能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八股取士”的特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政府框架改制图”,由改制前有“丞相”,改制后没有“丞相”,可知于明朝相关,明太祖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材料“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锦衣卫作为黄帝侍卫的军事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因此材料体现的是锦衣卫,C项正确;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建立的中央监察体制,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御史台是秦朝时期地方监察体制,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东厂是明朝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构和秘密警察机关,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但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锦衣卫,而不是东厂,D项错误。
13.A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材料“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结合课本所学,“洪武”是明太祖的朱元璋的年号。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A项符合题意;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排除B项;清朝统治者为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文字狱,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朝到明朝,相权不断被削弱,明朝时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斗争激烈、六部地位不断提高的信息,而是强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为了监察百官,设立了锦衣卫,D项正确;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文化专制不属于政治角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1)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
(2)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张骞通西域
历史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江南河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1)
根据材料一“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底务,彼此颉顽(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得出明太祖认为处理政务的“稳”的方法是: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
(2)
根据材料二“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一坐群站,…到了明代,……得跪着说话了。”可得出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特点: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
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隋朝大运河。从江都到余杭之间的河段是江南河。根据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
17.(1)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2)解除大将兵权;更戍法;建立禁军,半数拱卫京师。防止武将专权,政权转移。
(3)加强中央集权。州郡日就困弱。
(4)专权乱政。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 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可知,这体现的措施是,解除大将兵权;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还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可知,这体现的措施是,更戍法;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各地方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可知,这体现的措施是,建立禁军,半数拱卫京师。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政权转移。
(3)
根据所学可知,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可知,后果是州郡日就困弱。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存在小人专权乱政的危险。根据所学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