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2: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021-2022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课件
1949.10.1
1950.6
1950.10
1952年底
1953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抗美援朝
战争出兵
土地改革
基本完成
抗美援朝
战争结束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51
西藏和
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
开始
1955年
华约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万隆会议召开
20世纪
50年代初
欧洲煤钢
共同体成立
1949.8
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成立
世界
1947.3
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新中国初期,外交上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实行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世纪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

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战斗英雄和抗美
援朝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法》实施
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1课 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起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______
________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_____________。
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__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中心议题:讨论成立_________的问题
北平
新中国
临时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况:
1.政治:建立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民主联合政府;
2.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新民主主义
工农
联盟
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2.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忆口诀:八个一)
意义: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政协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协性质: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参政议政权,无决策权)。
政协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开国大典
内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今天成立了!”并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拓展: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__的力量。
中央人民政府
新纪元
帝国主义
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
西藏和平解放
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________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
时间:_______年
意义:__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
祖国大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
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①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作用: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职能转变:1954年人大会议后,职能转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3.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并不是全国获得统一。
重点解析: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开端类事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2.措施:
(1)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等;
(2)农村: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
作运动。
3.结果: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
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2课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过程:1.1950年10月,以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__________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_附近。
2.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___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时间:1950年10月——__________年7月
背景:
1.国际:①朝鲜:1950年6月25日,____________爆发;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②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
2.国内: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_________(表现:战火烧到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派遣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目的:抗美援朝、____________
朝鲜内战
安全
1953
保家卫国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八线
停战协定
战斗英雄和意义
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___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____________精神。
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英雄人物:1.黄继光:在_________战役中舍身堵枪口
2.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
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___”。
历史意义:1.国内:抵御了__________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2.国际: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上甘岭
最可爱的人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帝国主义
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奋战;
2.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4.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易错易混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演变历程:
1.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
2.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4.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3课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法》
实施地区: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1952年底
背景:
1.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__________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废除__________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________一份,让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______真正获得了解放。
封建土地
1950年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________阶级;
2.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国家发展:使__________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的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地主
工业化
人民政权
易错易混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但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是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后土地仍然属于私有,从封建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
3.1947年土地改革是在解放区进行的,即革命老区;1950年的土地改革是在华东、中南等新解放区开展的。
4.新生政权的巩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1950-1953年抗美援朝。
难点突破:
我国封建社会瓦解的过程
1911年
1915年
1949年
1950-1952年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经济上: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知识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农 民所有
土地 国有
土地 国有
土地 国有
土地 所有权
土地 经营权
承包权 使用权
农民自主权
复习巩固:
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2.《共同纲领》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第二次是在1949年8月,叫《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是在1949年9月,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 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 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 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C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A.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建成了社会主义
C
4.《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社会变革,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
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彻底摧毁了旧的思想基础
C.改变了政治和社会结构
D.彻底改变了所有制的形式
C
5.相关国家教科书中关于朝鲜战争的记述不同:朝鲜认为美国侵
略者看到朝鲜的惊人发展,意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中;韩国认为金
日成曾秘密造访苏联,得到了对方的援助承诺才发动战争;美国
认为朝鲜军队入侵南方的行动显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中国认
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
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这反映出各国教科书争议的问
题是(   )
A.战争爆发的原因 B.战争爆发的时间
C.战争爆发的地点 D.朝鲜战争的结局
A
6.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
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到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
陆续成立了全军统一的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
铁道兵各兵种领导机构,已经从单一兵种发展为军兵种比较齐全
的合成部队。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发展(   )
A.有门类齐全的独立国家工业体系的支撑
B.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
C.适应了从机械化战争迈向信息化战争的变革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B
7.1900年八国联军以不足两万人的兵力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北京;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刚逼近鸭绿江边就被志愿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产生上述不同结果的关键因素是(   )
A.战争性质的截然不同 B.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
C.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D.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D
8.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
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以“大米换橡
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
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B.说明亚洲国家认同“求同存异”
C.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C
9.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将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注入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政治认同……
使党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 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A
10.1950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
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
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下列选项对该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B
11.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185.2千克。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C.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C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
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 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 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A
13.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之后
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
B.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土地改革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D.土地改革是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关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