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同步训练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同步训练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选项中能正确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图是(  )
A. B. C. D.
2、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
A.太阳 B.火焰
C.月亮 D.发光的水母
3、在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在巴南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小瑶出门前想看看口罩的佩戴是否符合防疫规范,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B.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镜中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1.6m
4、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 D.光的色散现象
5、下列图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影游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C.池水变“浅”了 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6、小川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不能成像
D.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7、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8、在陶瓷杯底放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了,如图。为了能再次看到杯底的硬币,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的是(  )
A.保持人和杯子位置不变,往杯中加适量的水
B.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左移
C.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右移
D.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下移
9、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凿壁偷光 B.海市蜃楼
C.猴子捞月 D.雨后彩虹
10、很多野外水池都设置了禁止游泳标志,因为水池里的水比我们看起来的深度要深很多,如图所示光路图中可以描述其原理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汽车前方的视野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视野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造成的;驾驶员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现在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的作用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6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m远,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像的大小______,则2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m。
3、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无色透明的三棱镜后,会在后方的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在某次实验中,通过改变白光与三棱镜表面的夹角后,会发现后方白色光屏上所形成的彩色光带的颜色(其它色光所对应的光线未在图中画出)顺序会发生变化,由此可判断出______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4、自2019年末我们就深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在与新冠肺炎战斗的过程中应用了不少的物理知识,用来测量人的体表温度的测温枪应用了______外线;病房里杀菌消毒用的是______外线。
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从___________中射向___________中时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2、小龙身高为1. 72 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需要多长 镜子应离地面多高 (人眼离头顶10 cm)
3、如图甲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求透镜的焦距f。
4、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界面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
5、计算:
(1)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多少米?
(2)已知月亮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3.84×105km,则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多少秒?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图中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情景,他们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______,实验中他们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______同学从各方向看上去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似的,这样做可以确定像的_______。如果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__像(选填“有”或“没有”)。
2、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细心的小明发现,在玻璃板的同一侧,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相距很近的像,这是由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在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形成的两个像,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应选用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光源是指自身可以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故不属于光源;太阳、火焰、发光的水母均是自身发光,而且正在发光,属于光源;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B.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小瑶大小不变,小瑶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镜中的像也会向平面镜靠近0.2m,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小瑶到镜面的距离为
像到镜面的距离为0.8m,因此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
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选D。
5、B
【详解】
A.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觉得池底变浅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A.由图示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规律工作的,故A正确;
B.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而蜡烛变短,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不变时,蜡烛发出的经过凸透镜的光心的光线向上移,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仍能成像,但像变暗,因为不透明纸挡了射向凸透镜的部分光线,则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了。故C错误;
D.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近像远像变大,反之,像要变小,物距要变大,所以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但同时像距离要变小,那么应同时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使用台式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u故选B。
8、B
【详解】
A.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保持人和杯子位置不变,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左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故B符合题意;
C.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右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人能再次看到硬币,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下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人能再次看到硬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猴子捞月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0、C
【详解】
池底反射的光线,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入人眼,人眼沿着折射光线看回去,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其真实位置要高一些。
AD.光线是从水中斜射向空气,图中光线传播方向画反了,故AD不符合题意;
B.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不符合题意;
C.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直线传播 反射 声源
【详解】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视野盲区的形成是由于沿直线传播的光被物体所遮挡形成的。
[2]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属于凸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3]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途径进行防治,给汽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2 虚 不变 8
【详解】
[1]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距为6m,则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6m,所以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
6m+6m=12m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他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但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4]人以1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面镜时,2s后走的路程为
人到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人和像的距离为
3、色散 紫
【详解】
[1]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
[2]由实验图可看出紫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4、红 紫
【详解】
[1]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造了测温枪,所以测温枪应用了红外线。
[2]紫外线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病房里杀菌消毒用的是紫外线。
5、水 空气 光的折射 反射
【详解】
[1][2][3]“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向空气中传播发生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4]“池水映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三、计算题
1、85m.
【详解】
(1)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2)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s的时间;∵v=,∴s=vt=340m/s×s=85m.
【点睛】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空气中声速是340m/s,光速是3×108m/s,光速比声速大;(2)知道每秒拍两次,结合声速和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就可以计算出洗衣服处距离小明的距离.
2、0.86米, 0.81m.
【解析】
根据题意作出如图的示意图,AB为小龙,C为人眼睛处,A’B’为小龙的像,以眼睛以下部分为例进行分析,高度1.62m,
根据成像的特征及如图所示,ΔCOF与ΔCC’B’相似,OC:C’C为1:2,所以镜子OF的高度为像高的B’C’的一半,即0.81m,所以镜子距地面的高度也为身高的一半,0.81m;
分析眼睛以上的部分,高度为10cm,同理,所需镜子的高度为像高A’C’的一半,即5cm。
所以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需要;
镜子应离地面的高度为:0.81m
答案:0.86米, 0.81m.
点睛: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征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得出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解答,容易错误的地方是直接得出镜子离地面的高度为身高的一半是不对的,注意在考虑眼睛的位置时,必须细化计算得出结果。
3、 (1)见解析;(2)f=10.5cm
【详解】
解:(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化简得
由此证得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由题意可知,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像距v=14.0cm,此时物距
因为,则
解得。
4、
【详解】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如图所示。
5、 (1)2040m;(2)1.28s
【详解】
解:(1) 圆形凹坑的直径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6s的路程,故直径为
(2) 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
答:(1)圆形凹坑的直径为2040m;
(2) 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1.28s。
四、实验探究
1、玻璃板 甲 位置 没有
【详解】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
[2][3]实验中他们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根据等效替代法,直到甲同学从各个方向看上去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似的。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4]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则不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烛焰的像。
2、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垂直 相等 较黑暗 薄 虚
【详解】
(1)[1]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5]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6]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4)[7]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