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定向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定向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蜡烛A远离玻璃板,A的像会变小
C.若蜡烛 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D.实验中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凿壁偷光 B.海市蜃楼
C.猴子捞月 D.雨后彩虹
3、在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在巴南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小瑶出门前想看看口罩的佩戴是否符合防疫规范,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B.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镜中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1.6m
4、在陶瓷杯底放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了,如图。为了能再次看到杯底的硬币,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的是(  )
A.保持人和杯子位置不变,往杯中加适量的水
B.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左移
C.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右移
D.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下移
5、小明做凸透镜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前16cm处时,则在光屏上能得到烛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6、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丙、乙
7、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透镜成像
8、下列各成语中反应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B.“立竿见影”——光沿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一叶障目”——光的色散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峰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实像是放大的
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得到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10、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与水面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A.40° B.60° C.80° D.100°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郑东新区的“大玉米”,因是圆柱塔式建筑且夜晚布景灯采用黄色设计而得此名。我们看到甲图中,从“大玉米”中射出的一条条光线,这是光___________(填光的传播特点)的结果;乙图中,“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
2、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这种反射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
3、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____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4、小明身高,站在穿衣镜前处整理着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如果小明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是某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一束与水平面成40°角的激光射向平静的水面,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光经液面反射到与液面相平的水平标尺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会___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我校冬季运动会百米赛跑时,一终点计时员是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的成绩是12.7s,求运动员实际成绩多少时间?
2、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0cm时,另一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根据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u,物像向距L(n+v)画出的图像(以f为长度单位),在物理学中,用像距v和物距u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m,即m= ,且m>1时成放大的像,m<1时成缩小的像,请你通过计算当u=3f时,能成放大或缩小的像?
3、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秒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光速c=3×108m/s)问:
(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
(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4、王伟同学眼鏡度数是400度,他眼鏡焦距为多少cm?
5、有一位在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4 m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70 km,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己知收音机听实况转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无线电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老师在让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小涛在挑选透镜时,将甲、乙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涛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所成的蜡烛的像偏上,是因为忽略了一个操作步骤: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
(3)实验时,将烛焰、光屏和凸透镜调整到适当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成一个模糊的像,你下一步的操作是:前后移动___________,直到光屏出现最清晰的像,然后记录物距和像距;
(4)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缩放 正倒 虚实
25 17 缩小 倒立 实像
20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17 25 放大 倒立 实像
5 放大 正立 虚像
(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图2是某次实验剪影,此时在光屏上能够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6)要观察到最后一次实验所成的像,应从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烛焰一侧”)进行观察。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调(选填“左”、“右”“上”或“下”);
(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3)若在凸透镜和烛焰间加放一眼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眼镜为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像,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5)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4)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______。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始终等大,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A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若蜡烛 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C错误;
D.实验中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用其中的一支和另一支所成的像比较,是为了得到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猴子捞月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3、D
【详解】
AB.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小瑶大小不变,小瑶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镜中的像也会向平面镜靠近0.2m,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小瑶到镜面的距离为
像到镜面的距离为0.8m,因此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
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A.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保持人和杯子位置不变,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左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故B符合题意;
C.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右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人能再次看到硬币,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下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人能再次看到硬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前16cm处时,因
f 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但看得清近处,是折光能力强,远处的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故甲图是近视眼的光路图,近视眼折光能力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故丁图是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故C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透镜成像是光从空气进入透镜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立竿见影、一叶障目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说明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原物体之间,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所以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B错误;
C.根据光路时可逆的,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则物距和像距大小关系颠倒,物距小像距大,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减小像距,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40°,所以入射角为
90°-40°=5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5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50°+50°=100°
故选D。
二、填空题
1、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
【详解】
[1]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是相对均匀的,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大玉米”中能射出一条条光线。
[2]水中的倒影是岸上物体的光经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当光到达水面时,有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水中,所以“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
2、漫反射 遵循
【详解】
[1]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字反射的光线射向了各个不同的方向,所以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2]不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抽水
【详解】
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
4、3 不变
【详解】
[1]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就是3m。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他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5、50 向右
【详解】
[1]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已知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40°角,故与法线的夹角为50°。
[2]液面下降时,光的入射角不变化,则反射角不变化,则现在的反射光线会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通过作图得到:
故光点将会向右移动。
三、计算题
1、12.99s
【解析】
【详解】
由v=可得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t==≈0.29s,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s,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2.7s+0.29s=12.99s。
2、 (1)10cm;(2)成缩小的像
【详解】
解:
(1)当u=20cm时,物体成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
f=10cm
(2)由图可知,当u=3f时,像距与物距的和为4.5f,则像距为
v=4.5f﹣3f=1.5f

m===0.5<1
所以成的是缩小的像。
答:(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u=3f时,能成缩小的像。
3、(1)4.05×108m;(2)810h;(3)4.05×108m.
【详解】
解:(1)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由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完月球到到地球的距离所用时间,

(3)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以湖面为平面镜的反射面,月亮在湖中所成的像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相等,即为4.05×108m.
答:(1)月球距离地球4.05×108m;
(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810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4.05×108m.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平面镜成像特征的应用,要特别注意激光在地球和月球间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用总时间的一半来计算地月的距离;另外记清楚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25cm
【解析】
【详解】
因为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焦距;
5、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先听到演奏声。
【详解】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根据公式可得他们各自听到演奏声的时间,则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演奏声的时间

则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听到演奏声的时间

t1>t2,所以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先听到演奏声;
答: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先听到演奏声。
四、实验探究
1、乙 主光轴 光屏 缩小 放大 投影仪 光屏一侧
【详解】
(1)[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2]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所成的蜡烛的像偏上,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3]将烛焰、光屏和凸透镜调整到适当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成一个模糊的像,说明光屏没有在像的位置上,需要移动光屏,使光屏成清晰的像。
(4)[4]由实验数据,物距是25cm,像距是17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得到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6]图2中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此原理制成的。
(5)[7]最后一次实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在同一侧,需要从光屏一侧进行观察。
2、主光轴 左 变小 远离 近视眼镜 B 放大镜 D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此时物距为
40.0cm-14.0cm=26.0cm
此时
u>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
因此应将光屏移到50.0cm~60.0cm的刻度范围内,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2)[3][4]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使光屏所成的像变小;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需要像变小一些,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
(3)[5]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加放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为凹透镜,则所加的眼镜为近视眼镜片。
(4)[6][7]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8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接不到,眼睛正对凸透镜,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生活中放大镜就是依据的此原理。
(5)[8](4)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通过平面镜物体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倒正、虚实相同,大小不同,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