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4.1 光的传播
大邑外国语学校 唐建全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光学知识的第一课,是后面学习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及光的折射的基础,光的传播现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光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光的传播没有系统的认知,课文上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身边的物理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光传播规律。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入知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围绕本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光的传播的系统认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4、设计思路:
课堂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文化。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课堂以上海世博灯光、烟花晚会视频导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学科知识对社会的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学从影子、军训站队列、射击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当学习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3)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学生根据ppt放映出的图片对光的传播的大胆猜想,及三个演示实验的结论总结,教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 播放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烟花、灯光表演片段视频。由此引出美丽的光,从而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感受光的神奇,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及相关现象的实用性和普遍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法指导,探究新知3’ 一、光源熄灭教室灯光,拉起窗帘,在教室营造一种漆黑的景象,然后开灯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光源。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强调:月亮是否是光源? 归纳出光源的概念: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举手回答,可将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自然光源。学生讨论后回答,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是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的,本身并不能发光。 简单的概念,可以由学生建立,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归纳分类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培养交流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3’ 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光是怎样传播的?用PPT展示图片,包括氦氖激光束、城市夜空的射灯、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等。鼓励学生对光是如何传播做出猜想。 学生注意观看图片,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 用学生熟知的现象和图片提出问题,教育学生观察生活、服务生活。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2’ 学生设计实验,并展示实验现象:【演示】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用喷壶喷出水雾,用激光笔照射,观察激光传播路径。【演示】2: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在清水中加入少量牛奶,再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入水面,观察激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演示】3:光在透明固体中沿直线传播。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射入透明的蜡,观察激光在透明蜡中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归纳演示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全班同学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全班同学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全班同学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后得出结论: 光在透明固体中沿直线传播。最后所有学生能达成共识:光在同种均匀人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进行实验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知识。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从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体会提出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证明假设的探究方法。
知识迁移,运用提高8’ 三、光线由于光的传播有方向,我们通常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教师用直尺在黑板上示范画光路图,强调: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讲解光线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 学生自己在草稿本上作图,能够正确的画出光线。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了解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分析结论,知识应用12’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学生展示、交流)①影子的形成将手挡在多媒体屏幕前,挡住投影仪的光,使屏幕上出现手的影子,让学生讨论得出影子产生的原因。②小孔成像现象,产生的原因,应用及实验展示。③在PPT上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照片,简单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 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得出影子产生的原因。实验展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学生参与活动当中,将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到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就从讲台出发,让学生体会最近的物理现象,明白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学生展示、交流)①激光准直让学生看书上图2.1-3,介绍工程师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②射击瞄准,队伍看齐联系学生前段时间的军训,回忆自己如何将队列站齐。学生活动:将三个相同的水瓶排在同一条直线上。 (学生展示、交流)介绍激光准直是怎样得到应用的。回忆和讨论,然后说出自己在军训时的站队列的体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与归纳能力从生活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评估交流,归纳小结2’ 学生小结② 课堂练习反馈 自学、思考和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会触类旁通。
板书设计 §4.1光的传播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三、光线: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分类 水母 四、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应用:: 人造光源:灯、蜡烛 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亮不是光源 日食、月食光在传播。 应用:激光准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射击瞄准、
四、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光线
三、光线: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就叫光线。
1、光线是人们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而光的传播是客观存在。
2、二种光线表示
(1)一条光线
(2)平行光线
如(太阳光)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共7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地球(月亮),在地球(月亮)后面光无法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月食(日食)。
光直线传播现象:
【现象】
日食的形成
总结:
日食是月球的影子投映到地球上
光直线传播现象
【现象】
月食的形成
总结: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投映到月球上
神秘的日食和月食
日偏食
日食
日环食
月食
月食
月食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
半影
本影
全食
地球
偏食
环食
太阳
月亮
偏食地球(共16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节 光的传播
大邑外国语学校 唐建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光源?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能力目标:
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情感目标:
了解理论联系实践的道理
光从哪里来
思考:在黑暗的教室里,我们
为什么看不见东西?
分析:
思考:
什么是光源呢
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你来猜一猜!
光是如何传播的
猜想:
1、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3、光传播路线可能是折线
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探究光在气体中的传播
探究光在液体中的传播
探究光在固体中的传播
注意:请不要用激光手电筒直射人眼
提示
光在空气中
--沿直线传播
光在水中
--沿直线传播
光在果冻中
--沿直线传播
初步结论
光同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分析论证:
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同种均匀介质
得出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何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呢?
想一想: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3、日食、月食
1、影的形成
2、小孔成像
(一)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二)、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工程上的应用--激光准直
2、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1、 叫做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影、小孔成像、日食都是 产生的现象。
直线
光沿直线传播
3、光线:
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再 见(共4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不出偏差
工程中利用激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检验隧道是否挖直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一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排队中发挥关键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二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
更多精美壁纸
DESK.
2003 xaonline desktop.(共6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美 丽 的 光 世 界
熊熊烈火
燃烧的蜡烛
美丽的水母
可爱的萤火虫
光源
光源:
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设问: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烛光鱼、火把、开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
光源的分类::
自然光源:淘汰赛
太阳、恒星、萤火虫、 水母、烛光鱼等
人造光源:
开着的电灯,火把、 燃烧的蜡烛等
想想议议:
月亮、钻石是光源吗?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光的传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唐建全,来自成都市大邑外国语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传播》,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1、教材的内容:
(一)、光源 (二)、光的传播 (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应用
2、教材的地位:
这节课的内容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光的直线传播贯穿本章的各节,对认识、解释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光学知识的第一课,是后面学习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及光的折射的基础,光的传播现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光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光的传播没有系统的认知,课文上虽然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4、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入知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围绕本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光的传播的系统认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体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6、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7、设计思路: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自主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过程。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课堂以上海世博灯光、烟花晚会视频导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学科知识对社会的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学生根据ppt放映出的图片对光的传播的大胆进行猜想,及三组学生自主实验的演示,在自主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猜想,推理,得出结论。
(3)联系生活,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当学习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就会变得欢乐有趣。如在教学中从影子、队列训练、射击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8、教法和学法
①、教法: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实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认识多彩的光的现象,并通过观察实验和演示实验、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没办法当场演示的实验现象,如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情况,就可以找些有关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兴趣、一种能力的体现。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是解决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②、学法: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的现象的认识,进行小组内的自主合作学习来提出、分析、总结问题,并从问题中寻找到新的知识。如光源,学生可以举很多例子,但有些同学就可能对月球、钻石等是不是光源产生疑问,这样有可以达到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跟着就求证的可能了。由于这节做的实验简单有趣,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找到乐趣。
9、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的力量,播放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烟花、灯光表演片段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及相关现象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二)、进行新课:
1、学习光的知识,要知道光从哪里来,在感受中,认识到人眼要看到东西,需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从而引入光源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由于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自制幻灯片与同学进行交流。
一组:光源
二组:探究实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三组:探究实验光在水中的传播;
四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
五组:光线、光束
六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现察光怎样传播,启发学生分析光的传播形式、条件,并结合多媒体,这样,就能让全部学生都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学生做实验、自主学习
为了使学生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实验:用激光笔的光束分别穿过水、玻璃和水雾里边做实验边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自主演示实验、多媒体的幻灯片,这样就大致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真去看所做出来的实验现象。在做的过程中不以固定的模式来让学生按部就班,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改变实验的对象,如不用我提供的材料,而用其他物体时,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甚至会涉及到下面的一个问题,影子的形成原因,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在体验中进行了学习。通过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上网、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同时又教会了学生终身学习的一项技能。
10、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是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我在上课之前播放了上海世博会的灯光、烟火视频,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从同学们身边最近发生的事情导入新课,让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培养。如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时,我分别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实验,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进行实验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知识,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从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们明白了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后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时,从生活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就从讲台出发,让学生体会最近的物理现象,明白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淡化了知识,让学生在感知——寻找——辨析中认识光的来源,传播、应用。
开场白
这是我国上海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焰火晚会表演,焰火、激光、灯光、眩目、神奇、灿烂,赋予我们智慧的灵感。强烈声光效果令我们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光世界,领略光的神奇,感受光的传播。(板书课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8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1、影的形成
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形成要有光和不透明物体两个必要条件。
学生手影表演,体验影的形成。
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想一想、议一议
2、一天之中,学校旗杆在阳光下影长如何变化?
1、立竿见影、树荫是光的什么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先变短,再变长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
Ltn://wt 3xy.com c
4.对一些视象的衬论:()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
4
形成阴影区城。
挡光板
点光源
阴老区
⑤中5口4k(共10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实像,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的特点:
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成像大小可变
小孔成像成像及像的变化
实验效果展示
小孔成像应用--针孔照相机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
F小孔成像
4
F小孔成像
F小孔成像
F小孔成像
F小孔成像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