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定向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日常用电中,下列各种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抹布去除插座和灯泡上的污垢 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保证良好接地
C.发现有人触电应快速用手将人拉开 D.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2、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根据可知,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容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导电时,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把一根铜丝均匀拉长后电阻变小
D.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的过程中,电流越来越小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定值电阻R1标有“6Ω 0.5A”,在保护电表及其它元件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0~1V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1~3V
C.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3~0.6A
D.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9Ω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中点。用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替换R1,可能使电压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等的方法是( )
A.电源电压不变,不移动滑片P B.电源电压不变,向左移动滑片P
C.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 D.增大电源电压,向左移动滑片P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都闭合,然后断开S2、S3, 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B.开关都闭合,滑片P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只闭合S1,滑片P向右移动,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D.只闭合S1、S3,滑片P向左移动,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
7、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值保持10Ω不变
B.乙的电阻值保持不变
C.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电流为0.3A
D.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8V
8、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以下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无需力维持
B.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C.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理论,推动了物理学科新的发展
9、 “安全用电,珍爱生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在家庭用电中,下列做法符合用电要求的是( )
A.用湿毛巾擦正在工作的灯泡
B.控制灯泡的开关可接在零线上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
D.电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10、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各实验器材完好,开关由断开到闭合,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1与V的示数均不变 B.A和V的示数均变大
C.V的示数与A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D.V1与V的差变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甲所示的三孔插座中,为了防止漏电,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1孔应接___________线。如图乙和丙所示,人们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的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图___________。
2、2021 年 3 月中旬,蒙古国再次遭遇强沙尘暴天气,导致 16 万头牲畜死亡,小阳认为沙尘暴的形成是一种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家某个插座正面的示意图,其中,①号插孔与家庭电路中的________线相连,将试电笔分别插入三个孔中,能使试电笔发光的是________孔。
4、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随导体两端电压和流经导体电流大小的影响,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导体材料、______、横截面积,此外还受______的影响。
5、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 。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图甲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乙所示:
(1)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2)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少?
(3)若电源电压为3.6V,且小灯泡灯丝的阻值不变,求L1的阻值?
2、如图电路,电阻R1=6Ω。闭合开关,电流表A的示数为2.5A,电流表A1示数为1.5A。求:
(1)电源电压;
(2)R2的阻值。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求:
(1)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
(2)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的阻值为40欧。闭合开关S后,求:
①通过的电流;
②用滑动变阻器先后替换R1和,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两次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均为10伏,请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5、张彬同学为了检测空气污染的指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R为气敏电阻,其电阻的倒数与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R0=5Ω,当电压表为4V时,求:
(1)通过R0的电流;
(2)此时电路总电阻的阻值;
(3)当电路中电流为1.2A时,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API?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6V,实验用到的电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实验中所得数据画出乙图所示图像。
(1)实验时,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
(2)排除故障后,当将R由5Ω换成10Ω时,滑片P要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3)实验中保持R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不变。由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2、小亮同学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请你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
(2)实验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4)排除故障后,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是_______A,它的电阻是_______Ω。
(5)实验中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
(6)小亮还想用该电路图“测量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可供实验的电阻有5Ω、10Ω、20Ω三个阻值的电阻。
①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_______。
②实验中,小亮发现,当他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换用10Ω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使正常偏转的电压表示数达到理想值,请你说说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了
B.最初所选的电压表示数太小了
C.电源电压太高了
3、某同学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于是他选出符合要求的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千以及四根合金丝(合金丝的参数如下表)进行实验验证(如图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丝 1.0 0.2
b 镍铬合金丝 1.0 0.1
c 镍铭合金丝 0.5 0.1
d 锰铜合金丝 0.5 0.1
(1)实验通过比较______的大小,来比较合金丝电阻的大小;
(2)若要验证“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有关”,则应该选用______两根合金丝(填编号)进行实验;
(3)选用c、d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湿抹布能导电,用湿麻布擦拭亮着的台灯和插座容易造成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这样可以避免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B符合题意;
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是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不能用手拉开电线和触电的人,这样自己也会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熔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A.由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A正确;
BC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可以由公式计算求出,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导体导电性与导体是否有电阻无关,导体容易导电并不能说明它没有电阻。故BC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电时,靠的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带负电荷,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A错误;
B.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两个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金属箔片分开,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
C.铜丝被均匀拉长之后,材料和温度不变,铜丝的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长,铜丝的电阻变大,故C错误;
D.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的过程中,电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BC.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R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定值电阻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即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5A,由欧姆定律可知R1两端的电压最大
U1大=I大R1=0.5A×6Ω=3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为
UR小=U-U1大=5V-3V=2V
电压表量程为0~3V,当电压表的示数UR大=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R1两端的电压
U1小=U-UR大=5V-3V=2V
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3~0.5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2~3V,R1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2~3V,故ABC错误;
D.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电压表的示数最小为UR小=2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UR大=3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9Ω,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B.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中点。用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替换R1,根据串联分压可知,电阻变大,R1分得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了使电压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等,即减小电压表的示数,电源电压不变,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可以增大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分压可知,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向右移动滑片P,故AB不符合题意;
CD.为了使电压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等,即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可以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A.开关都闭合时,R2与电压表被短路,此时电压表无示数,L与R1并联,电流表测总电流。断开S2、S3后,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电压,此时电路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由无示数变为有示数,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
B.开关都闭合时,R2与电压表被短路,移动滑片对电路无影响,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变,故B错误;
C.只闭合S1,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电流,滑片右移时R2的阻值变大,由于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等于R2的阻值,则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大,故C正确;
D.只闭合S1、S3,电路中只有R1,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被短路示数为0,则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乘积都为0,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根据U—I图象,甲的电阻值保持不变,由欧姆定律,甲的电阻值为
故A错误;
B.由U—I图象可知,乙的电阻值图像是一条曲线,所以乙的电阻值是变化的,故B错误;
C.当甲、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时,甲、乙两端电压均为2V,根据U—I图象,此时甲的电流是0.1A,乙的电流是0.2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路总电流为0.3A,故C正确;
D.甲,乙串联且电路电流为0.2A时,根据U—I图象,甲两端电压是4V,乙两端电压是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所以此时电源电压为6V,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即运动需要力维持,故A错误。
B.哥白尼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故B正确;
C.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建立的,故C错误;
D.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理论,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力学体系,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湿毛巾是导体,用湿毛巾擦拭正在工作的灯泡时,容易引起人体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断开开关时,切断火线,防止接触,开关接在零线上时,断开开关,用电器仍与火线相连,易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题意;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总电流过大,容易烧坏插座,引起火灾,故C不符合题意;
D.为防止外壳带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应接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B.开关断开时,电路中不能形成通路,电流表A示数为0,电压表V、V1都测电源电压;当S闭合后,电阻与小灯泡串联,电路形成通路,电路中有电流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1示数不变;电压表V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故A、B错误;
CD.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所以V的示数与A的示数的比值发生变化;开关断开时,V1与V的差为0,闭合后,V1与V的差变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地/保护接地线 乙
【详解】
[1]三孔插座接线是左零右火上接地,图甲的1孔处于最上方位置,可以判断1孔应接地线。
[2]测电笔的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手接触尾部金属体,乙图是正确使用方法,丙图中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
2、不正确 沙尘不是分子(分子肉眼看不见)
【详解】
[1][2]他的说法不正确,原因是:扩散现象是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沙尘暴是大量的沙土颗粒在做机械运动,沙土颗粒有大量的沙土分子组成,沙土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沙尘暴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
3、地/保护接地线 ②
【详解】
[1][2]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三孔插座上面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因此②号插孔能使试电笔发光。
4、长度 温度
【详解】
[1][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另外电阻大小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比如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着灯丝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
5、4V 10
【详解】
[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电路中只接入定值电阻R,因此电压表示数既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也是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所以定值电阻的阻值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2A,则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
U=I′R=0.2A×20Ω=4V
[2]根据题意可知,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P的总电阻为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P=R总-R=30Ω-20Ω=10Ω
三、计算题
1、(1)1.5A;(2)1.2A; 0.3A;(3)3Ω
【详解】
解:(1)由图甲可知,两灯并联,两电流表A1和A2分别测量的是干路和L2支路电流,由于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A1测量干路电流,故A1选用的是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由乙图可知电路的总电流为
I=1.5A
(2)A2测量通过灯泡L2的电流,故A2选择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所以通过L2的电流为
I2=0.3A
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灯L1的电流
I1=I﹣I2=1.5A﹣0.3A=1.2A
通过L2的电流是0.3A。
(3)电源电压为3.6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由欧姆定律可得L1的电阻
答:(1)电路中的总电流为1.5A;
(2)通过灯L1的电流为1.2A,通过L2的电流为0.3A;
(3)L1的阻值是3Ω。
2、(1)9V;(2)9Ω
【详解】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
(1)由可得,R1两端的电压为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源电压为
(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为
由可得,R2的阻值为
答:(1)电源电压为9V;
(2)R2的阻值为9Ω。
3、(1)0~20Ω;(2)6V,10Ω
【详解】
解:(1)由电路图知道,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小;由U﹣I图象知道,此时电路电流IA=0.2 A,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4V,由知道,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当滑片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是0~20Ω。
(2)当滑片在b端时只有R1接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大;由U﹣I图象知道,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电源电压
U=0.6A×R1·····①
当滑片在a端时,电源电压
U=0.2A×(R1+20Ω)······②
联立①②可得
U=6V
R1=10Ω
答:(1)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是0~20Ω;
(2)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为10Ω。
4、①0.36A;②“50欧 1安”
【详解】
解:①由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
②当替换R1时,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示数最大为10伏,此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R2两端的电压
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有
即
解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当替换时,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示数最大为10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大,即允许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限制为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欧 1安”。
答:(1)通过R2的电流I2为0.36A;
(2)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
5、(1)0.8A;(2)15Ω;(3)50API
【详解】
解:(1)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当电压表示数U0=4V时,通过电阻R0的电流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路电流
此时电路总电阻
(3)当电路中电流I'=1.2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
则
由图乙可知,此时空气污染指数为50API。
答:(1)通过R0的电流为0.8A。
(2)此时电路总电阻的阻值为15Ω。
(3)当电路中电流为1.2A时,空气污染指数为50API。
四、实验探究
1、定值电阻断路 左 2.5 反比 35
【详解】
(1)[1]实验时,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的故障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发生了断路,即定值电阻断路。
(2)[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当电阻由5Ω换成10Ω时,电阻两端电压变大,要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应该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即滑片P向左端移动。
(3)[3][4]根据图乙可知,当电流为0.5A时,电阻为5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
U=IR=0.5A×5Ω=2.5V
根据图像乙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5]由图乙可知,当电阻为25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R=6V-2.5V=3.5V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 B 电压表断路或定值电阻短路 0.5 5 减小误差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ABC
【详解】
(1)[1]由图甲得,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滑动变阻器应选择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即B端。
(3)[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未接入电路或电压表与导线并联接入电路,所以故障可能是电压表断路或定值电阻短路。
(4)[4]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A。
[5]由欧姆定律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5)[6]实验中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6)[7]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应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8]②实验中,小亮法现,当他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换用10Ω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使正常偏转的电压表示数达到理想值,这是因为滑动变阻器不能将多余电压分掉导致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过高而不能达到原来的值,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知,这可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值过小或者开始时选择的电压表示数太小或者电源电压过高造成的,故ABC符合题意。
故选ABC。
3、电流表示数 b、c 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详解】
(1)[1]实验所用电路是串联连接,电路中接入的合金丝的阻值不同,则电路中的电流也不同,所以可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合金丝电阻的大小。
(2)[2]要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丝,所以应选用编号为b、c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
(3)[3]编号为c、d的两根合金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那么用这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可验证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