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俄罗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俄罗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19 13: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者:学科:地理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湘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节 俄罗斯 教材所在页:第76——80页
一、简介
本节课主题: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学会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关键信息:
1.教材提供了3幅地图、两张统计表和两幅景观图。较好地配合了前四个标题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授课时充分利用这些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2.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二、学习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已具备一定的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查文、独立用图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一些。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而且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来成为他们新的兴奋点,他们就会失去开始时激情。要随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淡化知识讲解,强化能力培养,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形成自我学习、分析、总结的习惯。
学生已具备“认识大洲”“了解地区”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会根据图例看“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统计图表”等资料图。通过对日本的探究学习,已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国家为主线,以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归纳其共性,区别其差异。
三、学习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1.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特点、和首都。并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2.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
3.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形成原因及特点。
4. 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了解主要矿种与工业基地的分布的关系。
5. 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
6. 运用统计资料,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重要性。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分析、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思维和自主探索中逐步发展能力。用学生来带动学生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采用“创设情境、读图引导、活动参与、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反馈深化”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材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读图、绘图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读图、绘图、讨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表现。
(3)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4.学法指导:通过读图分析、自学讨论、小组竞赛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在讲授的适宜时机插入景观图、动感图像、录像等,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资料,纳入多媒体。
2.准备俄罗斯空白图(每人一份)。
3.收集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过程叙述
教材“俄罗斯”共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开发”。可分两课时讲授。
第三节 俄罗斯
(导入)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及打捞的新闻报道及图片。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2001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突然失事沉没的惨剧至今是俄罗斯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潜艇上全部118名无一幸免,成为俄罗斯海军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到底什么是导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俄罗斯《消息报》26日报道说,鱼雷爆炸是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直接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新闻报道过的俄罗斯重大事件?俄罗斯基本地理概况是什么?经济特点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俄罗斯。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投影:
国家或大洲
俄罗斯
中国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08
960
1400
1000
900
2.学生读课本图3—22,找出:a.俄罗斯濒临的海洋;b俄罗斯陆上主要邻国;c.亚、欧两洲分界线中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d.东、西半球分界线中的东经160o。
学生互助回答。
教师小结:跨、亚欧两大洲和跨东、西半球的俄罗斯总面积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引导学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再从定性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的面积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其关键是三条界线即俄罗斯国界线,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洲界线和160oE的东西半球分界线。】
教师:关于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的学习,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看看那一组归纳的好。
两组讨论俄罗斯地形特点。
两组讨论俄罗斯气候特点。
投影:各组讨论时的参考题。
二、平原面积广大
1.读课本图3—22,找出四大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及大致分界线。
2.分析归纳地形特点。
3.读课本图3—24,对照高程表,归纳地势特点。
【说明:培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
1.读图3—22,计算俄罗斯跨的经纬度。
2.课本第7页图,了解俄罗斯主要气候类型。
3.根据课本78页图表,分析两地气候特点。
【说明:此思考题可引导学生由面的分析到点的分析,面上知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点上知其东西部差异,有利于学生建立明确的空间概念】
【说明:第二、三标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主动探求真理,小组合作交流,大家积极地去读图、分析、概括,每组同学将汇总的信息告诉大家,而后由老师对发言的学生给与鼓励并总结。通过自己的体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将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投影:加注经线、标明河流位置的图3—24。
教师总结: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和相间,纵列分布。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大。
【由此及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
5.学生在空白图上标出主要河流、地形区、所临海洋。
【说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渡:我们知道,俄罗斯不仅是世界面积大国,而且也是资源大国。
四、丰富的资源
1.教师讲述:俄罗斯淡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二。你知道为什么?引导学生 联系气候特点、河流分布等方面讨论分析。学生从地图中找出贝加尔湖 。投影贝加尔湖资料:最深水深1620米,需水量2300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河湖淡水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最深、淡水量最多的湖泊。
2.投影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图,教师讲述;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 等方面讨论分析。
【采用追因法让学生讨论,明白“为什么”。】
3.投影“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学生根据图例找出主要矿种: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价。
归纳:
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沙特。
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南非。
有色金属:乌拉尔山脉。【说明: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过渡:丰富的资源是发展工业的基础,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大国。
五、改革中的经济
(一)工业:
1.学生读图3—26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归纳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有: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
2.投影介绍三大主要工业区:欧洲部分的主体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西西伯利亚工业区
3.投影图像介绍三大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4.指导学生找出首都莫斯科;主要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并在空白图中填出。
(二)农业;
1.引导学生联系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分析讨论这些自然环境对农业有怎样的影响?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主要农业区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2.放映相关图片—俄罗斯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找出主要农产品。
主要农产品: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等。
3.放映资料:走出低谷的俄罗斯经济。
【说明:运用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学会分析问题】
过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历史上的原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虽然,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程度还不够。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20世纪30—80年代,苏联实施的国家“生产力东移”战略使西伯利亚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燃料动力供应基地、耗能量多的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商品基地,在国家经济及对外经贸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1.投影图片讲解西伯利亚开发的项目: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
2.分组讨论,完成课本填表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
根据所填内容,引导学生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
【说明: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说明区域内主要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比可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领悟、运用水平作出相应的评价】
课堂小结: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悟与收获。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①收集整理俄罗斯有关民族方面的资料,如:民族数量、人口比例、分布等。
②中国近几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开局良好,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但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程度远远不够。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20世纪30—80年代,苏联实施的国家“生产力东移”战略使西伯利亚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燃料动力供应基地、耗能量多的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商品基地,在国家经济及对外经贸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从互联网下载或搜集有关资料,思考一下,请说明两种开发原因存在那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