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和验证,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3.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3.能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过渡】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又设计了测交实验。
【讲授新课】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测交: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预测: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应为1:1:1:1 。
【过渡】实际做实验时是否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看课本11页表1-2。
在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中,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与预测相符。说明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后人把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发现的遗传现象总结为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自由组合定律,我们一起来看。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小结】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在孟德尔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动物和植物的杂交实验,也观察到了生物遗传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都未能总结出遗传的规律。为什么孟德尔能取得成功呢?
孟德尔热爱自然科学,有着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既善于从前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又不迷信权威。
孟德尔选取了合适的杂交实验材料——豌豆,这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开花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过程,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合子;豌豆还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的相对性状,因而对这些相对性状进行研究,获得的实验结果也比较可靠。
孟德尔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他详细记载了各世代不同性状的大量数据,在数据分析中应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从各种类型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遗传的规律性,这也是他胜人一筹之处。
孟德尔运用其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并对它们进行逐代追踪。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后,再进行两对、三对甚至更多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研究。
孟德尔成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推理方法,例如,在研究中观察到杂交子代的显隐性、性状分离比和不同性状重新组合等现象后,提出遗传因子控制性状遗传的假设,同样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推理,又设计了许多实验方法,如测交验证法。
总之,孟德尔的成功表明,在科学研究上想要获得成就,不仅需要有不懈探索与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选材准确-----豌豆;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因素到多因素;③把数学统计学用于实验分析;④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表型(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本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与d,Y与y。注意:D和D,d和d则不是等位基因,而是相同基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