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下面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它相同的是( )
A.速度与密度定义的方法
B.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C.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引入光线的概念
D.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后,声音变小,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2、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比木头重”这句话是指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3、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质量为20g的乙物质的体积为20cm3 B.甲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8
4、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
A.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 B.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一只小船
C.宇航员将一块压缩饼干带到月球上 D.用锉刀将铁块锉掉一小块
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的密度比铝的大,所以铜的质量比铝大
B.铜的密度比铝的大,所以铜的体积比铝小
C.铜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由铜组成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将它们切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所受的重力G甲A.m甲一定大于m乙 B.m甲可能等于m乙
C.m甲可能小于m乙 D.m甲一定小于m乙
7、锇是地球上自然存在(非人造)的密度最大的物质,其密度为,用锇为材料制作一个边长为的实心正方体骰子,其质量应该是( )
A. B. C. D.
8、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则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2:1 D.1:2
9、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9:2 B.2:9 C.1:2 D.2:1
10、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A.m/s B.kg C.g/cm3 D.kg/m3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由图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体积大,则ρ甲______ρ乙(选填“<”或“>”)。
2、请阅读《北京8分钟》回答32题。
北京8分钟
2018年平昌冬奧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全世界,同时宣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短短8分钟的表演蕴含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闭幕式上,演员穿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道具(如图所示)进行轮滑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制作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最终确定用强度高、韧性好的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最终版的熊猫木偶道具质量仅为10kg。装载着大屏幕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进行了互动表演,为体现冰雪主题,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用冰雪制成的“冰屏”,每块“冰屏”长3m,为保证“冰屏”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冰屏”的整个结构非常精密,背后卡槽与屏之间的距离达到微米级,经过风洞测试,每块“冰屏”都能承受15m/s的风速,目前我国的“冰屏”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舞台上要求演员衣服轻薄,动作舒展流畅,由于现场气温低至-3℃,为做好演员的保暖工作,超薄保暖服釆用了超级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具有超髙强度及很好的导热性能。演员上场前,需先对服饰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膜保暖服可在-20℃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确保了演员穿着舒适和演出成功。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表演效果,熊猫木偶道具选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可以减小道具质量,这是因为这两种材料的______较小;
(2)在对“冰屏”进行抗风能力的风洞测试中,让屏幕正对风的方向,“冰屏”相对于地面静止,风速为15m/s,则“冰屏”相对于风的速度大小为______km/h;
(3)根据石墨烯的特性,请设计一种石墨烯在生活或生产中可能的应用______。
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垂直公路方向通常会有一条缝,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这条缝叫“胀缝”,因为季节更替时温度变化,公路混凝土受热体积会________,预留的空隙可以保护公路,此时混凝土的密度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石块的密度为2500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若将该石块从地球送往月球,它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该石块雕刻成一个石像后体积还剩0.5m3,此时它的密度为______kg/m3。
5、木雕是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如图所示,这是一名木雕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雕刻过程中木头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既节省材料,又改善了建筑上一些问题。如图所示,质量为3.6kg的某空心砖,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g取10N/kg)
(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2、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3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不吸水的金属块后,液面刚好与杯口齐平,杯子、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为680g,如下图乙所示,取出金属块,然后擦干玻璃杯,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440g。求:
(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密度;
(3)该金属块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装满水后金属块总质量为360g,则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
3、某敞口容器中装有1000cm3密度为1.1×l03kg/m3的盐水,由于蒸发一段时间后,水分减少200cm,求:
(1)剩余盐水的质量;
(2)剩余盐水的密度。
4、农业上用盐水选种需用密度为ρ0=1.2×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600c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750g,已知ρ水=1.0×103kg/m3,问:
(1)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请通过计算说明。
(2)应加盐或加水多少g?
5、小北家里有一个纯铜做的“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是否是实心铜制成的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
(1)“小美人鱼”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
(2)“小美人鱼”的体积是多少?
(3)请通过计算判断“小美人鱼”是否为实心铜制成的?若是空心的,请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下面是某组同学在学习托盘天平使用和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和称量时步骤有如下几项:
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右盘,进行称量
C.将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 D.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以上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改正后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
(2)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取了适量的该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实验:有以下步骤:
首先他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72g,再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3)最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m2 =___________ g。他用密度公式ρ=计算得到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相当于________kg/m3.若操作第(2)步时,不慎将少量液体附着在量筒的内壁上方,测得的液体密度将会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4)若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石
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矿石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5)另一矿石因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王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C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是_______mL,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矿石的质量是210g,则ρ石=_______g/cm3,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理由:_________。
2、小明所在物理兴趣小组练习“用天平和量简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的实验。
(1)他先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将矿石放在左盘,多次增减砝码后,当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中线______ (选填“甲”“乙”或“都可以”)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质量为______g。
(2)把这块矿石放入装有15cm3水的量简后,量简内水面如图丁所示,这块矿石的密度是______g/cm3
(3)实验中由于矿石吸水,会使测得的矿石的密度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通过观察纸屑的运动,而确定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运用了转换法。
A.速度的定义是指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运用了比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而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运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引入光线能让人对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了解更方便和形象,是运用了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真空环境,通过玻璃罩中空气减小,闹钟声音变小,而推导真空中声音的传播情况,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A错误;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都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错误;
C.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C.由图象可知,若甲、乙的体积相等,甲的质量较大,故C不符合题意;
BD.由图可知,当m甲=8g时,V甲=1cm3;当m乙=4g时,V乙=4cm3,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由计算可知: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故BD不符合题意;
A.质量为20g的乙物质的体积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而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密度不变,质量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ABC选项分别是状态、形状和位置的变化,D选项是体积的变化,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5、D
【详解】
A.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不知道体积大小关系,不能判断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
B.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根据公式,不知道质量大小关系,不能判断它们体积的大小关系,不B错误;
C.密度的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错误;
D.由可知,由铜组成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是一个定值,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根据公式
由题意可知,剩余部分所受的重力G甲原来高度h甲=h乙,剩余高度h甲剩=h乙剩,则有
由图可,S甲>S乙,则必有G甲原故选D。
7、A
【详解】
由知道,实心正方体骰子的质量
故A正确。
故选A。
8、C
【详解】
由图可知,两个甲球和一个乙球的总质量等于一个甲球和三个乙球的总质量,设一个甲球的质量为m甲,一个乙球的质量为m乙,则
所以
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设体积为V,则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
故选C。
9、A
【详解】
由题意可知
,
所以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m/s是速度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故B符合题意;
CD.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g/cm3是密度的常用单位,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乙 >
【详解】
[1][2]由图象知道,当甲的质量是 2×103kg时,体积
V甲=1m3
当乙的质量是 2×103kg时,体积
V乙=2m3
即相同质量的甲和乙,乙的体积大,由知道
ρ甲>ρ乙
2、密度 54 可用于设计保暖衣物抵御严寒
【详解】
(1)[1]熊猫木偶道具之所以要选用铝合金管材和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是因为其密度较小,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较小。
(2)[2]由题意可知,以风为参照物,“冰屏”相对于风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冰屏”相对于风是运动的,因风速为15m/s,故可知“冰屏”相对于风的速度大小为
(3)[3]由材料可知,石墨烯具有超高强度,故可用来制作防弹衣。
3、变大 变小
【详解】
[1][2]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为季节更替时温度变化,公路混凝土会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根据 可知,此时混凝土的密度变小。
4、1m3的石块的质量是2500kg 不变 2500
【详解】
[1]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某石块的密度为2500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石块的质量是2500kg。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会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将该石块从地球送往月球,它的质量将不变。
[3]密度是物质一种特性,将该石块雕刻成一个石像后体积还剩0.5m3,石块的密度依然不变,所以此时它的密度为2500 kg/m3。
5、变小 不变
【详解】
[1]在进行木雕的过程中,工艺师会把多余的木料去除,此时整个木头的体积和质量会变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故在木雕的过程中,木头的密度不变。
三、计算题
1、(1)1.2×103kg/m3;(2)2.4kg
【详解】
解:(1)该砖块的总体积
空心砖的平均密度
(2)材料的密度
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
可节省材料
答:(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1.2×103kg/m3;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2.4kg。
2、(1)80cm3;(2)4g/cm3;(3)8g/cm3
【详解】
解:(1)再向杯子加满水,加入杯子中水的质量是
m水=m3-m1=440g-360g=80g
此时,加入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质量为
m金=m2-m1=680g-360g=320g
金属块的密度为
(3)空心部分装入水的质量为
m空水=m4-m金=360g-320g=40g
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装入水的体积
金属块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V实=V金-V空=80cm3-40cm3=40cm3
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是
答:(1)金属块的体积是80cm3;
(2)金属块的密度是4g/cm3;
(3)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是8g/cm3。
3、(1)900g;(2)1.125×10kg/m
【详解】
解:(1)由可得,原来盐水的质量
m1=ρ1V1=1.1g/cm3×1000cm3=1100g
蒸发掉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200cm3=200g
剩余盐水的质量
m2=m1-m水=1100g-200g=900g
(2)剩余盐水的体积
V2=V1-V水=1000cm3-200cm3=800cm3
剩余盐水的密度
答:(1)剩余盐水的质量为900g;
(2)剩余盐水的密度为1.125×103kg/m3。
4、(1)不符合,ρ盐水=1.25×103 kg/m3,ρ盐水=1.25×103 kg/m3>ρ0=1.2×103kg/m3;(2)加150g的水
【详解】
解:(1)现配制600c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750g,此时盐水的密度是
又因为
所以这样的盐水不符合要求。
(2)现配置的盐水密度偏大,所以应加水。假设加水的质量为m水,那么有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m水=150g
答:(1)这样的盐水不符合要求,因为盐水的密度ρ盐水=1.25×103 kg/m3>ρ0=1.2×103kg/m3;
(2)应加水150g。
5、(1)30g;(2)30cm3;(3)“小美人鱼”是空心的,10cm3
【详解】
解:(1)甲和乙的总质量
m总=m甲+m乙=178g+210g=388g
排开水的质量
m排=m总-m丙=388g-358g=30g
(2)“小美人鱼”的体积
(3)“小美人鱼”铜的体积
因为
V>V铜
所以“小美人鱼”是空心的;空心的体积
V空=V-V铜=30cm3-20cm3=10cm3
答:(1)“小美人鱼”排开水的质量是30g;
(2)“小美人鱼”的体积是30cm3;
(3)“小美人鱼”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0cm3。
四、实验探究
1、B 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进行称量 DCAB 30 39 1.1 1.1×103 偏大 B 130 70 3 偏小 矿石上沾有水
【详解】
(1)[1]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左物右码”,即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因此有错误的步骤是B,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正确的做法是,将步骤B改为: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至右盘,进行称量。
[3]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和称量时步骤是: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到零刻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称量时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进行称量,故正确的顺序是DCAB。
(2)[4]由图看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30cm3。
(3)[5]由图乙可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m2=20g+10g+5g+4g=39g
[6][7]该液体的密度为
[8]若不慎将少量液体附着在量筒的内壁上方,则测得该液体的体积会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会偏小。
(4)[9]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的方法是“排水法”,为防止矿石上沾水,减小误差,应先测石块质量,再测体积,因此测量步骤为①②④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根据步骤可知,石块的质量为m,体积为
V石=V2-V1
故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5)[11]由图C可知,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是130cm3。
[12]量筒中原来有200mL液体,一部分倒入烧杯后,剩余130mL,故矿石的体积为
V石=200cm3-130cm3=70cm3
[13]矿石的质量是210g,则
[14][15]在此测量过程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一部分水,使得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偏大,因此石块体积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测得密度偏小。
2、乙 61 2.44 偏大
【详解】
(1)[1]他先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将矿石放在左盘,多次增减砝码,如果当在右盘中加上最小质量的砝码指针向右偏时,说明砝码的总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这时应取下最小质量的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故分度盘中线在乙图所示的位置时,要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
[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1克,则矿石质量为
m=50g+10g+1g=61g
(2)[3]把这块矿石放入装有15cm3水的量简后,量简内水面如图丁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矿石和水的总体积为
V2=40 ml
则矿石的体积为
V=V2- V1=40 ml-15 ml=25 ml=25cm3
这块矿石的密度是
(3)[4]实验中由于矿石吸水,则矿石和水的总体积变小,求出的矿石的体积变小,根据密度公式,会使测得的矿石的密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