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过关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过关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59: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过关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下图中的①和②分别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①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
C.京九铁路连接这里 D.位于珠江入海口的东侧
2.在与祖国的合作中,②地区不占优势的是 ( )
A.矿产资源 B.技术 C.资金 D.管理经验
3.关于①②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②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①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D.②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中国香港、广东珠海和中国澳门的桥隧工程,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联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重要铁路干线甲是(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哈线
5.港珠澳大桥加强了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香港人口向祖国内地迁移,缓解其地狭人稠的状况
B.促进香港博彩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C.促进人员物资的密集流动,强化香港自由贸易港发展
D.促进祖国内地向香港输送能源,利于香港发展大型重工业
一万多年前,维多利亚港附近地域是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后来由于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的入侵,香港岛与陆地(今天的九龙半岛)分离,形成今天的维多利亚港湾,维多利亚港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港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停泊远洋巨轮。维多利亚港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香港亦因其而拥有“东方之珠”之美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属于维多利亚港发展海上贸易优势条件的是( )
①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的人侵形成的②港阔水深,利于巨轮停泊③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④是香港和祖国大陆联系的唯一通道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世界著名的自由港维多利亚港深刻影响着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香港的主导产业是( )
A.农牧业 B.制造业 C.博彩旅游业 D.对外贸易
香港为自由港,对外贸易发达。据此完成8~10题。
8.大量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的原因为( )
A.物产丰富 B.名山大川较多 C.购物天堂 D.民族风情多样
9.香港在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大量淡水来源于( )
A.日本 B.祖国内地 C.越南 D.澳大利亚
10.香港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保障和支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国两制”保障了香港回归后的政治稳定
B.20世纪80年代祖国大陆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香港大规模转移
C.近年来祖国内地赴香港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为香港带来大量旅游收入
D.改革开放之初祖国内地强大的创造力为香港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进行出口贸易,在此过程中香港获取了丰厚的收益
读“我国四城市人口与面积比较表”(2011年),完成11~12题。
项目城市 香港 澳门 北京 上海
人口数(万人) 710.8 55.25 2 018.6 2 347.46
陆地面积(平方千米) 1 104.32 29.7 16 410.54 6 360.5
11.四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北京 D.上海
12.香港和澳门面积狭小为了获得更多的陆地空间,两地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 )
A.开垦荒地 B.围湖造田 C.填海造陆 D.平整土地
香港、澳门人口稠密,矿产资源匮乏,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经济。香港有着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等。澳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景观众多。下面两图依次示意珠江三角洲范围和香港多年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香港、澳门两地主要产业相同的有( )
A.钢铁产业 B.汽车产业 C.旅游业 D.石油产业
14.香港、澳门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 )
①人口密集 ②年降水量稀少 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④无大江大河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回答15~18题。
15.珠江三角洲 ( )
A.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B.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C.地形以山地为主 D.属热带季风气候
16.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南大门”的条件之一是( )
A.地势低平坦荡 B.海陆交通便利 C.农业发达 D.劳动力资源充足
17.下列各组城市中,均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是( )
A.广州、株洲、湛江、汕头 B.广州、佛山、东莞、珠海
C.广州、南宁、南昌、厦门 D.广州、深圳、海口、三亚
18.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的最主要优势是( )
A.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 B.属于著名的侨乡,且位置优越
C.劳动力丰富,工资高 D.矿产资源丰富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组成。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读下图,完成19~21题。
19.表示香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D.纬度低,不受台风影响
21.港珠澳大桥( )
①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内联系②提高香港和澳门的行政级别③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④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江苏境内的一座连接苏州和南通的桥梁工程,也是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据此,完成22~24题。
苏州和南通属于( )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B.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北翼
C.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翼 D.浦东新区
23.关于苏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邻上海,西拥太湖,南依长江 B.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C.苏州高新区是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D.苏州园林是世界自然遗产
24.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开通( )
A.大幅提高了轮船运输能力 B.缩短了上海与苏州的距离
C.便于上海对杭州的辐射带动 D.有力助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25. 近年来,上海与周边的城市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下图所示的“同城效应”现象,这种生活方式主要借助发达的( )
海洋运输 B.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C.航空运输 D.内河航运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综合题
为了探究香港与祖国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山东聊城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材料二 201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图(如下图)。
2010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图(%)
(1)香港与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2)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地区构成有何特点
(3)据图中信息,说出香港是如何扮演祖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二传手”角色的
香港与祖国内地通过哪些合作以实现互补双赢。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和相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1)图中①所示铁路线是 线,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三地,其中的“粤”是 省,其省会是 。
(2)下面四图中,可以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3)珠江三角洲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试列举两例。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简要说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三地经济交往的作用。
28.学会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参照提示卡的案例、结合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图(下图)和材料二,说明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年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之冠,现有水面面积已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经济林居全国首位:拥有矿产品种110多种,在全国已探明的130多种矿产中占80%。长江流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游览胜地。
长江经济带“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体现出长江对长江经济带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2)图中水电站甲是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的 河段。
(3)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交汇处的城市乙是 。据图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分布密集,形成三大城市群,这些城市多分布在 。
(4)参照提示卡,阅读材料二,归纳长江流域还有哪些资源丰富。(至少两种)
29.阅读湖南省略图及长沙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长株潭城市群的居民要前往上海游览迪士尼乐园,可选择 高铁前往。
在湖南,高铁和铁路线近似平行的线路是 (选填“京广”或“沪昆”)线。
(3)根据材料描述长沙市气温分布特征为 ,由此推断湖南省的熟制是 。
(4)近五十年来,A湖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选填“减小”“不变化”或“变大”),正因为这样,A湖及周边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有
(5)长株潭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湘江流经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6)某外商欲在长株潭城市群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布局在( )
A.长沙 B.湘潭 C.株洲 D.浏阳
苏州
上海
昆山
昆山
【提示卡】阅读文字“长江流域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用地理术语可归纳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过关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下图中的①和②分别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①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
C.京九铁路连接这里 D.位于珠江入海口的东侧
2.在与祖国的合作中,②地区不占优势的是 ( )
A.矿产资源 B.技术 C.资金 D.管理经验
3.关于①②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②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①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D.②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中国香港、广东珠海和中国澳门的桥隧工程,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联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重要铁路干线甲是(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哈线
5.港珠澳大桥加强了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香港人口向祖国内地迁移,缓解其地狭人稠的状况
B.促进香港博彩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C.促进人员物资的密集流动,强化香港自由贸易港发展
D.促进祖国内地向香港输送能源,利于香港发展大型重工业
一万多年前,维多利亚港附近地域是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后来由于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的入侵,香港岛与陆地(今天的九龙半岛)分离,形成今天的维多利亚港湾,维多利亚港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港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停泊远洋巨轮。维多利亚港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香港亦因其而拥有“东方之珠”之美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属于维多利亚港发展海上贸易优势条件的是( )
①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的人侵形成的②港阔水深,利于巨轮停泊③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④是香港和祖国大陆联系的唯一通道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世界著名的自由港维多利亚港深刻影响着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香港的主导产业是( )
A.农牧业 B.制造业 C.博彩旅游业 D.对外贸易
香港为自由港,对外贸易发达。据此完成8~10题。
8.大量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的原因为( )
A.物产丰富 B.名山大川较多 C.购物天堂 D.民族风情多样
9.香港在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大量淡水来源于( )
A.日本 B.祖国内地 C.越南 D.澳大利亚
10.香港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保障和支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国两制”保障了香港回归后的政治稳定
B.20世纪80年代祖国大陆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香港大规模转移
C.近年来祖国内地赴香港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为香港带来大量旅游收入
D.改革开放之初祖国内地强大的创造力为香港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进行出口贸易,在此过程中香港获取了丰厚的收益
读“我国四城市人口与面积比较表”(2011年),完成11~12题。
项目城市 香港 澳门 北京 上海
人口数(万人) 710.8 55.25 2 018.6 2 347.46
陆地面积(平方千米) 1 104.32 29.7 16 410.54 6 360.5
11.四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北京 D.上海
12.香港和澳门面积狭小为了获得更多的陆地空间,两地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 )
A.开垦荒地 B.围湖造田 C.填海造陆 D.平整土地
香港、澳门人口稠密,矿产资源匮乏,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经济。香港有着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等。澳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景观众多。下面两图依次示意珠江三角洲范围和香港多年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香港、澳门两地主要产业相同的有( )
A.钢铁产业 B.汽车产业 C.旅游业 D.石油产业
14.香港、澳门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 )
①人口密集 ②年降水量稀少 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④无大江大河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回答15~18题。
15.珠江三角洲 ( )
A.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B.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C.地形以山地为主 D.属热带季风气候
16.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南大门”的条件之一是( )
A.地势低平坦荡 B.海陆交通便利 C.农业发达 D.劳动力资源充足
17.下列各组城市中,均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是( )
A.广州、株洲、湛江、汕头 B.广州、佛山、东莞、珠海
C.广州、南宁、南昌、厦门 D.广州、深圳、海口、三亚
18.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的最主要优势是( )
A.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 B.属于著名的侨乡,且位置优越
C.劳动力丰富,工资高 D.矿产资源丰富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组成。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读下图,完成19~21题。
19.表示香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D.纬度低,不受台风影响
21.港珠澳大桥( )
①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内联系②提高香港和澳门的行政级别③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④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江苏境内的一座连接苏州和南通的桥梁工程,也是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据此,完成22~24题。
苏州和南通属于( )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B.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北翼
C.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翼 D.浦东新区
23.关于苏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邻上海,西拥太湖,南依长江 B.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C.苏州高新区是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D.苏州园林是世界自然遗产
24.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开通( )
A.大幅提高了轮船运输能力 B.缩短了上海与苏州的距离
C.便于上海对杭州的辐射带动 D.有力助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25. 近年来,上海与周边的城市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下图所示的“同城效应”现象,这种生活方式主要借助发达的( )
海洋运输 B.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C.航空运输 D.内河航运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综合题
为了探究香港与祖国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山东聊城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材料二 201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图(如下图)。
2010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图(%)
(1)香港与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2)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地区构成有何特点
(3)据图中信息,说出香港是如何扮演祖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二传手”角色的
香港与祖国内地通过哪些合作以实现互补双赢。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和相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1)图中①所示铁路线是 线,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三地,其中的“粤”是 省,其省会是 。
(2)下面四图中,可以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3)珠江三角洲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试列举两例。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简要说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三地经济交往的作用。
28.学会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参照提示卡的案例、结合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图(下图)和材料二,说明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年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之冠,现有水面面积已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经济林居全国首位:拥有矿产品种110多种,在全国已探明的130多种矿产中占80%。长江流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游览胜地。
长江经济带“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体现出长江对长江经济带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2)图中水电站甲是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的 河段。
(3)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交汇处的城市乙是 。据图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分布密集,形成三大城市群,这些城市多分布在 。
(4)参照提示卡,阅读材料二,归纳长江流域还有哪些资源丰富。(至少两种)
29.阅读湖南省略图及长沙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长株潭城市群的居民要前往上海游览迪士尼乐园,可选择 高铁前往。
在湖南,高铁和铁路线近似平行的线路是 (选填“京广”或“沪昆”)线。
(3)根据材料描述长沙市气温分布特征为 ,由此推断湖南省的熟制是 。
(4)近五十年来,A湖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选填“减小”“不变化”或“变大”),正因为这样,A湖及周边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有
(5)长株潭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湘江流经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6)某外商欲在长株潭城市群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布局在( )
A.长沙 B.湘潭 C.株洲 D.浏阳
参考答案
1.B 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港澳地区都是地狭人稠。京九铁路起止点为北京及香港的九龙。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西侧。
2.A ②地区的优势有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祖国内地的优势有劳动力、厂房、资源等。
3.B 港澳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在“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A 从图中得知,甲是从北京直达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干线。
5.C 港珠澳大桥加强了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人员物资的 密集流动,强化了香港自由贸易港发展。
6.B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利于巨轮停泊,对其海上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这突出了维多利亚港的位置优势。①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的入侵形成的,属于成因,不是优势: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香港和内地可以通过京九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通道进行联系。
7.D香港是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其主导产业是对外贸易。
8.C 由于香港对绝大部分外来商品实行免税政策,商业和服务业相当发达,这里被称为“购物天堂”大量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的原因在于购物。
9.B港澳所需的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
10.B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祖国大陆珠江三角洲等地大规模转移。
11.B 人口密度由人口总数除以当地的陆地面积由表中数据可知四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约为1.86万人/平方千米。
12.C香港和澳门都存人多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两地都采取了填海造陆的措施。
13.C香港与澳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都发达。
14.C香港、澳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但水资源紧缺,原因与人口密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无大江大河等有关。
15.B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6.B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17.B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
18.B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的最主要优势是属于著名的侨乡,且位置优越。
19.C 读图可知甲为深圳,乙为澳门,丙为香港,丁为珠海。
20.D粤港澳大湾区在夏秋季节会受到台风影响。
21.C港珠澳大桥可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内联系,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但不会提高香港和澳门的行政级别;港澳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不是高新技术产业。
22.B苏州和南通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北翼。
23.C 苏州北依长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
24.D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开通大幅提高了公路、铁路过江运输能力,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将有力助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25.B借助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座城市一样,即“同城效应”现象。
26.答案(1)祖国内地:有日常生活消费品;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丰富。香港:资金充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中国内地是香港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对象。
(3)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将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又通过香港引入商品、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等。
(4)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祖国内地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等,并为香港旅游业、影视业、金融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解析】(1)通过材料一可知,香港优势有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祖国内地优势有土地、劳动力、资源等,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2)由材料二可知,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地区构成均是中国内地所占比重最大。
(3)香港是个转口港,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将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又通过香港引人商品、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等。
(4)香港与祖国内地各自发挥优势,互补共赢。
27.答案(1)京广 广东 广州
(2)③ 珠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③资料显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降水较多,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3)地势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便于对外交往。
(5)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车程;加强了珠江东、西两岸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三地间的经济往来。
解析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区域和港珠澳大桥的相关知识。
(1)①为京广线,“粤”是广东省的简称,省会是广州。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为③亚热带季风气候,可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再结合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判读哪幅图代表该气候类型。
(3)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
(4)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从邻近港澳和东南亚角度回答。
(5)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澳门,缩短了距离,加强了珠江东,西岸的联系,促进了三地间的经济往来。
28.答案(1)航运
(2)三峡水电站上游(3)上海长江沿岸
(4)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1)长江经济带“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体现出长
江对长江经济带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航运。(2)图中水电站甲是三峡水利枢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上游河段。(3)读图可知乙是上海。据图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分布密集,形成三大城市群,这些城市多分布在长江沿岸地区。(4)长江
流域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29.(1)沪昆
(2)京广
(3)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一年两熟(4)减小洪涝(5)D(6)A
解析(1)图中长株潭城市群的居民要前往上海游览迪士尼乐园可选择沪昆高铁前往。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湖南,高铁和铁路线近似平行的线路是京广线。
(3)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从长沙市气候资料可以看出,长沙市气温分布特征为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由此推断湖南省的熟制是一年两熟。
(4)近五十年来,A洞庭湖面积在不断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频发。
(5)长株潭地区不临海,故选项D叙述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6)某外商欲在长株潭城市群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布局在长沙,这里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苏州
上海
昆山
昆山
【提示卡】阅读文字“长江流域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用地理术语可归纳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