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X
e风Tme
A
×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怫然(ú)
抢地(giang)
徒跣(ian)
韩傀(gui)
休浸(jin)
缟素(gǎ0)
唐雎(jū)
彗星袭月(xi)
寡人谕矣(y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大王加惠
(
施予恩惠
(2)非士之怒也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3)弗敢易
(
交换
)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平民
(5)休浸降于天
(
吉凶的征兆
(6)长跪而谢之
(
道歉
(7)秦王色挠
(
屈服
)
(8)寡人谕矣
(
明白,懂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即使用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
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答案】平民发起怒来,只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
头往地上撞罢了。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案】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才不在意。
(4)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答案】(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
征兆。
4.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表明决心,威慑秦王。
5.概括课文中唐雎的性格特点。
【答案】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卢谦,字吉甫,庐江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
永丰知县。耀①御史,出为江西右参政,引疾归。崇
祯八年二月,流贼犯庐江,士民具财帛求免,贼伪②许
之。俄袭陷其城,谦服命服③,危坐中门。贼至,欲屈之,
骂曰:“吾朝廷宪臣,肯为贼屈邪?鼠辈④灭亡在即,
安敢无礼!”贼怒杀之,投尸于池,池水尽赤。举人张受、
毕尹周亦不屈被杀。
是年正月,贼陷霍邱,县丞张有俊,教谕⑤倪可大,训
导何炳,乡官田既庭、戴廷对,举人王毓贞死焉。贼陷巢
县,知县严觉被执不屈,一门皆死。二月犯太湖,知县金
应元据城东大濠以守。奸人导贼渡濠,执应元,斫之未
殊,自经死。训导扈永宁亦死之。谦赠光禄卿,余赠恤
如制。觉,归安人。应元,浙江山阴人。皆举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擢:提拔,升迁。②伪:假装。③命服:官
服。④鼠辈:对流贼的蔑称。⑤教谕:官职名。后文中
“训导”“光禄卿”也是官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服(
穿着
(2)屈(使…屈服)
(3)是(
这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鼠辈灭亡在即,安敢无礼!
【答案】(你们这些)鼠辈马上就要灭亡了,怎么敢对我
无礼!(共26张PPT)
X
e风Tme
A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同“避”,躲避
(2)故不为苟得也
(
所以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假使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向”,先前、从前
(5)二者不可得兼
(
同时得到
(6)所欲有甚于生者
(
比
(7)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
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
取义。
5.默写。
(1)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
不为也
(3)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
(5)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6)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
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8)《鱼我所欲也》中表明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9)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辨礼义接受“万
钟”的原因是:
为官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赵挺之传(节选)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①。熙宁建
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
钱②,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③突入府。守趋
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
为首者,众即定。
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
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答案】当政者最终还是搬迁了城址,仅仅过了两年,
黄河水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冲走。
(2)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
【答案】黄庭坚主管德安镇,认为德安镇面积小且百姓
贫困,经不住征敛索求。(共10张PPT)
X
e风Tme
A
×
×
一、直接性默写。
1.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
《定风波》)
2.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
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
旧游》)
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纳兰
性德《浣溪沙》)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6.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
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8.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9.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0.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
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
凉的心情的句子是:
古今多少事
渔唱
起三更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上片中灵动描
写中秋月的句子是: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4.《浣溪沙》中“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
日旧关城
”所描绘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定风波》中饱含了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
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的
句子是: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词人以初春的树
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
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
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的句子是: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词人运用想象
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表
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的句
子是: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
光更多
8.《浣溪沙》中“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
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三句说明
了词人此次行程辽远,并点明了季节。(共29张PPT)
X
e风Tme
A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无从致书以观
(
得到
)
(2)主人日再食
(
每天
)
(3)烨然若神人
(光彩鲜明的样子)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5)媵人持汤沃灌
(
热水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
地阅读各种书籍。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案】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
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
请教。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
如人。
4.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
用外貌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
是什么写作手法?他借此赠送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
什么?
【答案】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
受,知识才是人生的至味。
5.文章写了作者求学时的哪几件事情?由此可知作者
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事情:①借书;②抄书;③质询;④从师。作者
是个勤奋刻苦、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以读书为乐
的人。
6.默写。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
卒获有闻
(3)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4)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5)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矣
6)
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7)与之论辨,
言和而色夷
(8)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
者哉?
(9)揭示作者小时候就很爱学习的句子是:余幼
时即嗜学
(10)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
可屈伸
(11)文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张溥,字天如,太仓①人。伯父辅之,南京工部尚书。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
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
皲②,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与
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共12张PPT)
X
e风Tme
A
×
×
3.走进《儒林外史》,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
廊。那里有为功名而疯癫的
范进
,有由至纯
至孝走向堕落的
匡超人,有身为戏子却具有
侠义心肠和君子之风的
鲍文卿
,有藐视权贵
拒不参加汪盐商与王知县的欢宴却在王知县被罢官
无处安身时主动请他到家来住的
杜少卿
,有
任南昌太守时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
子声”的
王惠
。作品语言生动简练,讽刺辛
辣,为我们描绘了封建末世的儒林群相。
4.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儒林外史》以四位各怀才艺、淡泊名利的市井人物
作为压轴人物,他们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周进呼
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B.《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根本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
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
丑恶,揭露虚伪。
C.《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讽刺小说,
塑造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其中有一类
表面看似风雅,实则是内心扭曲的伪名士,比如牛
浦郎。
D.《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
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生动描绘了范
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
映了世态的炎凉,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
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2)周进由时运不济到连升官职,际遇两重天,作者这
样写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示例:周进是一个忠厚老成的读书人,但科举
制度的名缰利索使他竟有了撞号板的丑态,后来又让
他“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作者对他的讽刺是含
泪的,喜剧中又带着悲剧色彩。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了因热衷功
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
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
意义的。
(3)班级开展“走进小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小说往往围绕“变”来塑造人物。请从以下备选
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一说法。
100字左右。
备选人物:
A.《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C.《水浒传》中的林冲
【答案】示例:我选A.《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匡超
人原本是一个勤劳、忠厚的农家子弟,他侍候病重的
父亲,极尽孝道;后来和杭州的一帮“名士”交往,他学
会了吹牛撒谎、欺世盗名;最后变成了一个醉心功名、
忘恩负义的人,为自己的荣华富贵竟然不顾家中还有
发妻和女儿,隐瞒实情,停妻再娶。(共32张PPT)
X
e风Tme
A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寐
(
入眠
(2)酒酣胸胆尚开张
(
开阔雄伟
(3)会挽雕弓如满月
(
拉
(4)殊未屑
(
不屑,轻视
(5)男儿列
(
属类,范围
(6)了却君王天下事
(
了结,完成
(7)可怜白发生
(
可惜
3.理解性默写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词人
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词人杀敌为国、守卫
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
情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
勒归无计
4.下列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A.词的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下片着重写景,而
景中有情。
B.“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毫不犹豫地离去,反
衬出边塞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鲜明地表达了边关将士
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情怀。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
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5.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词人
的雄心壮志。
B.本词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
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表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
气势磅礴,浩大雄壮。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许,表示自
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6.下列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理解和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梦回”一词,引出对梦中军旅生活的回忆,词人被
免官闲居,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声”
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C.“飞快”“霹雳”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
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词人希望借
此赢得生前和死后为国立功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