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各课 同步讲解课件(打包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各课 同步讲解课件(打包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8:32:31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
我小时候就喜爱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动手
笔录,计
日以还。
嗜(s):喜爱,爱好。致:得到。以:连词,前一个“以”字表目
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儿的,来;后一个“以”字表修饰,同“而”。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计日:计算着天大
寒,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约定的日子。天气十分寒冷的时候,砚内结的冰很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屈仲,也不懈怠。
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
砚冰:砚内结的冰。弗之怠:即“弗怠
抄写完毕,赶快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期限。
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走:跑。
稍:稍微,稍许。逾以是人多
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以是:因此。
约: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L假:借。
既加冠,益慕圣贤
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人贤人所讲的道理。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与自己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既加冠(guan):加冠之后,
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
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圣贤之
道:圣人贤人所讲的道理,也就是经书上的那些话。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往。趋:快步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请教。
(那位)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徒弟挤满他的屋子,(他)不曾
降辞
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
质理,
俯身倾耳
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着伺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
请教;有时遇到他呵责,(我)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待他高兴了,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填:挤满。稍降辞色:把
就再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鲁,但最终得到了一些学问儿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稍,略微。辞色,言
辞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叱咄( uō):训斥,呵责。至:周
到。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俟(S):等待。焉:兼词,于之。所闻:指学到的东西。
当余之从
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
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仆役拿了(共18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布局谋篇
作文题目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
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认真审题,想一想“在路上”的含义,确定合适的立意。
2.“在路上”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当选取材料。
3.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
作提纲,完成写作。
写作指导
1.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写好此次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理解、把握题目中“路”的含义,前面的提示语中涉
及生活路、学习路、交友路、追求路等,这些路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这次作文就要求我们写成长路上的感悟。当我们
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会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的微笑一路洒下,我们会看到人间永恒
的春天…
专练提升1:
请运用联想,将“路”的含义列举出三种以上。
【答案示例:①人生之路;②求学之路;③奋进之路;④友谊之路;⑤理解之路;⑥补课之路
专练提升2:
就《在路上》这个作文题目,你想到了哪些材料?你准备写什么材料?来吧,把你想到的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示例:
①学习之路:以前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可是自从上初中后,在老师的细心帮助下,我改变了对学习的认识,一心
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②成功之路:我的作文在竞赛中获奖了,可是,我知道,这奖来得并不容易。为了写好作文,我从小学三年级开
始,便系统地接受科学的写作训练,这其中,有欢笑,更有苦涩…
③爱之路: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带我,陪伴我;上学时,是爸爸妈妈陪伴我;现在,是老师和同学陪伴
着我…
专练提升3:
请针对你自己所要写的《在路上》,写一个提纲。
【答案】
《在路上》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与好友初识。
第二部分:与好友相知,相互帮助。
第三部分:与好友一道继续前行,友谊不断得到加深。
素材积累
素材展示:我,点,点头。根雕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精心培养。正如伯父所说,一根名贵的根雕是经历祖孙三代之
手,才能名贵的。当年爷爷的父亲花了几元种下的根,如今已价值上万元。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正如我们的根雕,它要吸收多少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才能如此珍贵。成长也是
漫长的,拔苗助长最终得不到好收成。我们只有细细体味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才算是幸福。
—中考佳作《根雕》
赏析点评:根雕作为一种艺术,是需要精心培养的。作者进行了独到的思考,托物言志,说明“珍贵的东西总是慢
慢成长”这一主题,并由物及人,联系我们的成长,说明稳操胜券是面对成长应有的态度。文章布局精巧,令人叫好
不迭。(共10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1.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
民,晚号“文木老人”“秦准寓客”,全椒(今属安徽)人,清
代小说家。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
最高。
2.名著概述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
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
世俗气的败坏。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
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
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
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
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
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3.主要人物
腐儒的典型
周进、范进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里私塾教书糊
口,后随姐夫经商记账。周进在看贡院时,“只管伏着号
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
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
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
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后来商
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不再哭了,趴到地
下磕头,表示变驴变马也要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
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
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
湖屠户骂他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
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
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
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
贪官污吏的典型
汤奉、王惠
书中这样描绘汤知县:
次日早堂,头一起带进来是一个偷鸡的积贼。知县
怒道:“你这奴才!在我手里犯过几次,总不改业。打也
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
鸡贼”三个字,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
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衙,那鸡屁股里刮
喇的一声,屙出一抛稀屎来,从颜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
沾成一片,两边看的人多笑。第二起,教将老师夫带上
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
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的紧紧的,只剩
得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
生蛆。第三日,鸣呼死了。(共24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
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
边界要塞之地的秋日风景十分奇异,飞往衡阳的大雁毫无留恋之意。四周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军中
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
落日
孤城
闭。厂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号角一起响起,在层峦叠嶂的环抱里,烟雾弥漫,夕阳西下,(这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L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
疆。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
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连:随着。角:军中的号角。嶂(zhàng):
直立似屏
障的山峰。
浊酒一杯
家万里
燕然
未勒
归无计。
羌管悠悠
端起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哪能考虑归期。悠扬的羌笛声里,
霜满地,
人不
寐,将军
白发征夫
泪。
「燕然未勒:指边患
寒霜铺满大地,(今夜)人们都难以入眠,将军和出征的士兵已满头白发,在思乡落泪。L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
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霜满地:比喻夜深寒重。寐:入眠。征夫:出征的士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

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
锦帽
貂裘
老夫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
千骑
卷平冈。厂老夫:作者自称。聊:姑且,暂且。黄:指黄犬。苍:指苍鹰。锦
带领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L帽貂(diā0)裘:古代贵族官僚的服装。锦帽,名词作动词,戴着
锦缎帽子。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门为报倾城
随太守,
亲射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平冈:平坦的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三国的
虎,看
孙郎。
一报:报知。太守:作者自指。宋时知州的职权相当于汉时的太守,
孙权那样亲手射杀猛虎。
L作者当时任密州知州,故称“太守”。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
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酒酣胸

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
一尚:还。开张:开阔雄
酒意正浓时,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那又算得了什么!
L伟。霜:比喻白色。
持节
云中
何日
遣冯
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符节前往云中赦免魏尚,什么时候朝廷才能再派遣冯唐式的人物为我请命
唐?
持节:拿着符节。节,符节。古代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云中:古郡名,治所
(召我奔赴战场)?L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冯唐:汉文帝时的郎官。《史记·张释之冯唐列
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
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
天狼。
「会:终将。雕弓:
(到那时,)我终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入侵的敌人。
饰以彩绘的弓。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共16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秦王:指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
-(yā)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以:介词,用、拿。易:交换。
其:表示祈门
安陵君日:“大王加
惠,以大

小,甚善;虽然,
使语气。
安陵君回答说:“承蒙大王施与恩惠,用大地方来换一小块地方,非常好;即使这样,

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我)从先王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拿它来交换!”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
因使唐雎使于秦。
「加惠:施与恩惠。虽然:即使这样,然而。受:继
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L承。说:高兴。因:于是,就。于:介词,到。
秦王谓唐唯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
听:听从,且
秦灭韩亡魏,而君
以五十里之

存者,以
接受。
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但安陵君仅凭五十里的一小块地方保存下来,(是因为


长者,故

错意也。「且:况且,再说。秦灭韩亡魏:秦国灭掉了韩国
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才不在意。
L和魏国。秦灭韩在前230年,灭魏在前225年。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门今吾以十倍之地,请
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才不在意。错意,在意。错,同“措”。」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让
广于君,而君

寡人者,轻寡人与?”
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
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L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逆:不顺从,违背。轻:形容词活用作动
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
词,轻视,看不起。与:同“欤”,语气词,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

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
直五百里哉?”
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用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是:如此,这样。
岂直:哪里只是。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佛(和)然:愤怒的样子。
秦王异常愤怒,对唐雎说:“先生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公:对人的敬称。天子:古
时对帝王7
唐唯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的称谓。
唐雎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起怒来,就要使上百万人横尸在地,
流血千
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

使鲜血流遍千里的地面。”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起怒来,只不过
免冠
徒跣,以头
抢地尔。”「臣: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伏尸:横尸在地。布衣:平
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ang)地尔:只不过是下帽子,光着脚,唐雎日:“此
用头往地上撞罢了。徒,裸露。跣,赤脚。抢,碰、撞。尔,而已、罢了。唐雎说:“这是(共14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一、《定风波》
1.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雨具先
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
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咏,
一边慢慢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
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2.主旨
此词通过词人于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
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词人旷
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词人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3.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
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
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
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
“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
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的桥上畅饮,在座的大多是英雄豪
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
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然身在,但回首
往昔却足以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
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令人感慨的)事迹(被渔夫编成
渔歌),(只听得)渔歌在夜半响起。
2.主旨
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此地沦陷,
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
语写哀情,显得格外含蓄深沉。这首词作包含了词人复
杂的情感: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对时光飞逝、闲
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
3.名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
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多少(令人感
既的)事迹(被渔夫编成渔歌),(只听得)渔歌在液半响
起。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
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
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
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嫦娥:怎么办呢?
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
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
人间的光辉更多。(共14张PPT)
YUHENG
X
e风Tme
A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
得兼,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
鱼而取熊掌者也。厂所欲:代词“所”附在动词“欲”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意即“所喜爱
鱼而选取熊掌。
的”或“所想要的”。也:句末语气词,前两个“也”表判断,后一个“也
表肯定语气。得兼:“兼得”的倒语,同时得到。舍:舍弃。而:连词,表门生,亦我所欲也;
顺承关系。取:选取,选择。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肯定语气。」生命,是我所追求的;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义:大义,正
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义的行为。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人;死亡也是我
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也。「甚:超过,胜过。于:介
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L词,表比较。苟得:苟且
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ù):讨厌,憎恨。门
如使
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
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下文的“辟”同义。」假使一个人所追求的没有超过生命的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
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一个人所讨厌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
可以
辟患者
何不为也?
厂如使:假如,假使。下文的“使”同义。则:
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儿承接连词,那么,就。凡:副词,用在句子
开头,表总括,凡是。可以:可以用来。以,用来。何不用由
是则生而有不
也:什么(手段)不用呢?也,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
用也,由

则可
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
「由:介词,凭借、通过。是:代词,
使用,通过这种行为就可以用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去干。L指生存的办法。而:连词,表转折。
是故
所欲有甚于
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
耳。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不只是。
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L
贤者:贤能的人。是心:这种心。之:代词,
代“是心”。丧:丧失。耳:
兼词,“而已”的合音,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筐饭,一碗羹,吃了它就活,不吃就饿死。L羹(ge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

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就连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过给人家,即使是乞丐
不屑也。「呼尔:设有礼貌地吆喝。尔,用作后缀。与:给。行道之人:过路的人。门万钟
也不肯接受。
L蹴(c心):踩踏。乞人:乞丐。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
何加焉!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
但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而接受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儿种量器。辩:同“辨”,辨别。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