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6: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川 藏 公 路
青 藏 公 路
新 藏公路
宝 成 铁 路
武汉长江大桥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
效果
鹰厦铁路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
第二篇——和平过渡谱新篇
第一篇——团结合作促发展
2
1.了解“三大改造”。
2.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标要求
第三篇——社会主义终建成
3
1
第一篇——团结合作促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
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 笑逐颜开
人物档案
姓名:XXX
出生日期:公元1890年
祖籍:XXXXXX
职业: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
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翻身解放
刘老汉的喜与忧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刘老汉的喜与忧
1952年,刘老汉的生活又有了巨变: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劲儿十足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刘国范一家乐开了怀!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刘老汉的喜与忧
材料一 1950年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牲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当时农业经营模式主要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刘老汉在1952年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本以能过上好日子,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和蝗灾,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最后竟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刘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刘老汉在农业生产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刘老汉的喜与忧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问题
后果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这些生产中的困难呢?
加入到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合作
措施
原则
方法
阶段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阅读教材P23-24:
时间
1953年—1956年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刘老汉的喜与忧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农民“工资”凭证
合作社公布年终结算
农民享受丰收的喜悦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刘老汉的喜与忧
刘老汉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和其他社员一起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社里庄稼大丰收,刘老汉分到了许多粮食,很快还清了高利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刘老汉的新生活
材料三
建国初期,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材料分析手工业领域产生了哪些问题?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手工业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和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更高效发展手工业,国家对手工业改造贯彻“自愿互利”原则,提出了“积极领导,稳步推进”改造思路,逐步引导建立手工业合作社,逐渐将个体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刘素新《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材料分析手工业采用什么改造的方式?
加入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庆祝手工业合作化胜利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年底,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2
第二篇——和平过渡谱新篇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摘自部编版《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需不需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呢?
方式
创举
结果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和平赎买)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阅读教材P25:
时间
1954年—1956年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公私合营”指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资本家所有 (私有)

合作
赎买
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在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生产的时候,也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作为赎买的代价。
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
赎买政策
材料六:“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谁都认识到只有实行社会主义,走人人富裕的道路,中国才能够强盛繁荣”。
——荣毅仁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
体现了资本家荣毅仁怎样的精神境界?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北京同仁堂药方上的名称
材料七:同仁堂公私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向着机械化、半机械化大生产迈进一大步……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通县果园药酒车间,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部,增设了同仁堂第二门市部。到1959年时,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78.3倍。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概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企业的发展状况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3
第三篇——社会主义终建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
三大改造的完成
1.三大改造的意义
私有制 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三大改造的意义
封建社会
1840年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
新民主
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但总体来说三大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绩辉煌。
2.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农 业
手 工 业
合 作 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
1956年底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
工商 业
行业
私有制
公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初级阶段)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老孙归社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手工业的生产组织
D.工商业的生产组织
A
3.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