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3m B.物体在0~3s内平均速度是1m/s
C.t=0.5s时速度是t=4s时速度的2倍 D.物体在3s~5s内的速度增加了2m/s
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s时,物体的速度为30m/s
B.物体在5~10s内相对于地面速度为20m/s
C.物体在0~5s内的速度与0~10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3.下列有关物理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植树造林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装入钢罐里 D.采用精密仪器测量能消除误差
4.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当t一定时,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D.速度v不随路程s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
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6.下列有关物体运动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它运动的速度就越大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各段速度的平均数就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行驶900m时,甲车需要的时间长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8.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两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在0~5s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1~3s时间内,速度为1m/s
C.甲、乙两物体在2s时相遇,是乙物体追上甲物体
D.两物体在5s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9.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该车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10.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15s时,两同学速度相等
C.在10s~20s内,甲同学做匀速运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11.“1路公交车”在滨海大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1路公交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二、填空题
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出发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的距离为2米。在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乙的s-t图像是图线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或“c”);乙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当甲运动10秒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甲,小晖用力推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在 0~1s 处于______状态,物体在 1~6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5.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汽车在两次接收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m/s.
16.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 _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为 ___________m/s;图乙中汽车10s末、20s末、30s末、40s末的速度分别为10m/s、20m/s、30m/s、40m/s,图乙中汽车在0~40s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三、综合题
1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 (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先用铅笔,确定后再用标准答题笔涂黑)
( )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________.(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______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______.
18.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上如图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____________
(2)汽车平均速度,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
(3)A车是什么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_,B车呢?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相同的时间,汽车__________运动的路程比较长.
19.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对象/v(m/s)/t(s) 0 5 10 15 20
卡车 20 20 20 20 20
电车 5 7.5 10 12.5 15
机车 12 14.5 17 19.5 22
(1)卡车做________ 运动;
(2)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式是v=______;
(3)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是相同的。
20.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舫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s(保留两位小数);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选填“越长”或“越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在右上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_______ .(不需准确描点)
(3)分析表中1、2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则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_______.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_______,致使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如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______直线运动,乙球做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______s。甲球所用时间______乙球所用时间(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由物体的s—t图象可知,当t=5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为2m,故A错误;
B.由图象知,物体在0~3s内的路程s=1m,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D.物体在0~1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程为1m,速度为
物体在3s~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通过的路程也为1m,速度为
所以物体在t=0.5s时的速度是t=4s时的速度的2倍,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由图像可知,10s~20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10s内经过的路程为
40m﹣20m=20m
则
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5s~10s内路程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v=0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0~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经过的路程为20m,则
0~10s内物体做的变速运动,其平均速度为
可见二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0~5s内的速度为4m/s,10~20s内的速度为2m/s,前者比后者大,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自由下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自由下落的苹果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故C正确;
D.采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通过甲乙的s-t图像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一直走在乙的前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甲乙的s-t图像可知,二者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因此,甲乙做的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通过甲乙的s-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5m/,乙的速度为2.5m/s;通过丙的v-t图像可知,丙的速度一直保持在4m/s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丙的速度为4m/s,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vt=4m/s×5s=20m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当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时,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速度还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有关,故A错误;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时,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速度还与通过的路程有关,故B错误;
C.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方向不变,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计算,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数,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由图示知道,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知道,甲、乙两车都行驶900m时,甲用时30s,乙所用时间大于30s,所以乙车需要的时间长,故B错误;
C.由图知道,甲20~30s行驶的路程为300m,乙20~30s行驶的路程为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知道,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示知道,在0~40s内,甲车的路程等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知道,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B.在1~3s内,甲的s﹣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为零,因此甲在0~5s内并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在0~1s内甲通过的路程始终大于乙通过的路程,说明甲的速度比乙速度大,在1~2s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到t=2s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即乙物体追上甲物体,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5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物体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D.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错误;D正确;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但是没有说是直线运动,故不一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汽车匀速转弯,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故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
A.由图可知,当时间t=10s时,=100m,,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故A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在10内,甲同学静止不动,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C不符合题意;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小于1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
A.如图所示,路程与时间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正比例函数关系,则路程与时间的比是个定值,所以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随着时间增加,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而公交车行驶时,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随着时间增加,通过的路程不变,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随着时间增加,通过路程的增加先慢后快,所以速度越来越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
A.已知物体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可根据求物体的平均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因果关系,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错误;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速度逐渐减小,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
C.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则该物体在每秒钟中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但瞬时速度可能有所变化,所以所做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由可知,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13. a 1m/s 2m
【详解】
[1]根据题意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所以甲的速度是1m/s,甲比乙先运动2秒,则乙运动4秒,此时甲、乙的距离为2米,则乙运动的路程为4米或8米,根据所给图像乙的图线是a。
[2]由图线可知
[3]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当甲运动10秒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仍是2米。
14. 静止 0.7
【详解】
[1]由图象乙知,0~1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象乙知,1~4s,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对应的路程
s1=v1t1=0.5m/s×3s=1.5m
4~6s,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对应的路程
s2=v2t2=1m/s×2m/s=2m
则1~6s,物体通过的路程
s=s1+s2=1.5m/s+2m/s=3.5m
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
15. 34 42.5
【详解】
(1)由可知: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68m-51m=17m
共用时
【点睛】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s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
(3)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16. 匀速直线 30 20
【详解】
[1][2][3]由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0~3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900m,所用时间为30s,所以甲车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汽车10s末、20s末、30s末、40s末的速度分别为10m/s、20m/s、30m/s、40m/s,所以汽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同的,即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所以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17. 是 D 长
分析题干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车速过快,那么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会很大,我们可以通过描点发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详解】
(1)将速度和制动距离分别对应横纵坐标,在图上描出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
(2)在图上找到制动距离25m对应的速度大约是70km/h,大于50km/h,因此该司机超速;
(3)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打手机都会使司机反应迟钝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增加反应时间;超速行驶会增加反应距离,与反应时间没有关系;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与地面摩擦力减小,则在相同情况下,会导致制动距离变长.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观分析能力、数据观察能力,通过描点法画出图像,结合图像的横纵坐标找出相应刹车距离时所对应的速度即可判断司机肇事时的大致车速.
18. 0.1m/s 0.4m/s 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详解】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汽车A的四组数据分别是(1s,0.1m)、(2s,0.2s)、(3s,0.3m),(4s,0.4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汽车B的四组数据分别是(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图象如下:
(2)汽车A的平均速度:v A ===0.1m/s,汽车B的平均速度:v B ===0.4m/s,
(3)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4)因为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A <v B ,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19. 匀速直线 5+0.5t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
【详解】
(1)[1]由表格数据可知,卡车在几个时刻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2]由表格数据可知,电车每隔5s速度增加2.5m/s,即电车每秒速度增加0.5,故从0时刻开始每过t秒速度增加0.5t,即t秒末的速度为:
v=5+0.5t;
(3)[3]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发现每隔5s速度都增加了2.5m/s,所以它们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是相等的。
20. 0.67 速度 越长 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73 m 增大 停车距离增大
【详解】
(1)根据第一组数据知道,当行驶速度是v1 =60km/h=60/3.6m/s时,反应时间是:t1 =s1/v1=11m/50/3m/s=0.67s;当行驶速度是v2=80km/h=80/3.6m/s时,反应时间是:t2 =s2/v2=15m/80/3.6m/s=0.68s;当行驶速度是v3 =100km/h=100/3.6m/s时,反应时间是:t3 =s3/v3=19m/100/3.6m/s≈0.68s,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t1+t2+t3/3=0.67s+0.68s+0.68s/3=0.67s;从表格中数据知道,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
(2)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的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
(3)分析表格中1、2两行数据知道,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所以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19m+54m=73m.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增大,致使停车距离增大,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识汽车刹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司机反应时间的影响.
21. 匀速 变速 0.06 大于
【详解】
(1)[1]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2)[3]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4]乙球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甲球所用时间大于乙球所用时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