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单元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单元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2:5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3∶00 B.3∶30 C.9∶00 D.9∶30
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也绕O点顺时针转动
B.图甲中若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90°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甲、丙两图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细细品味,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有关声光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5.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6.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7.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B.太时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折射现象
C.牙科医生检查用放大镜
D.射击项目中涉及光学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
9.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面镜像变大
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10.以下光的概念和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我校艺术节上,小演员表演节目时黄光照在蓝裙子上,观众看到的是绿色
D.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B.最好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出现
D.根据“物近像远”,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远离玻璃板同时变大
12.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
C.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可以用尺寸小些的平面镜
D.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要的平面镜尺寸仍然不变
13.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4.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50c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25cm B.50cm C.75cm D.100cm
1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B.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土 D.背着月光走,地上较暗的是土
二、填空题
16.如图为水位测量仪的原理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完成A点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照射到B点的光路图;( )
(2)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A点与水面相距2.8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m;
(4)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___________。
17.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并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8.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镜中的小明的身高为 ______米,当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s后他与像的之间距离为 ______米。
19.请你列举两个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1)_____;(2)_______
20.如图所示为夜色中的射阳河大桥。人能看到射阳河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______。当我们靠近桥的过程中,倒影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综合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透过玻璃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事故。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研发了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它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
(1)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激光”),经过周边的物体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改变按汽车方向盘上喇叭开关的力度,可改变喇叭发出声音的______;
(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
(3)挡风玻璃所成仪表盘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显示器亮度,改善成像效果。仪表盘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度。
22.阅读《虹与霓》回答题。
虹与霓
雨过天晴,我们在天空中有时能看到一条彩色的圆弧形光带,其色彩排列为外红内紫,这种彩弧称为虹。有时在虹的外侧,还会同时出现一条较暗的圆弧形光带,这是副虹,通常称为霓。
实际上虹与霓都是由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太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 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如图甲所示。由于各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不同的色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和反射,最终射出时红光的角度比紫光更陡,由于我们看到的红光是处于彩虹顶部的水滴射出的,因此红光在虹的最外侧,紫光在最内侧,其他色光在它们中间。
而霓与虹不同,它是太阳光经过水滴的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形成的,如图乙所示。因为紫光最终射出时的角度比红光更陡,所以霓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由于太阳光在水滴中多反射一次能量损失较多,因此霓比虹暗得多,一般不容易被观察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虹与霓都是由___________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2)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3)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水滴后偏折程度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者“不同”)
(4)根据文中内容,请你说出虹与霓的不同之处:___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23.如图甲是一只魔术箱,正面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纸箱,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这是因为魔术箱中有一块_____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____°。如图乙也是一只魔术箱,箱的左右两侧同一水平线上各有一个 小孔,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挡住光线,可光仍从右孔射出,这是因为魔术箱里面暗藏平面镜。下列选项中平面镜的作用与其一致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较小的花店一面墙上安装平面镜
C.夜间自行车的尾灯被机动车灯光照射时将光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
24.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1)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其中A处是_________光;
(2)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纸板上我们能看到_________光,再在绿色纸板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纸板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
(3)小雨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_________ 。(选填“A”或“B”)
A.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玻璃片,让太阳光通过红色透玻璃片,再照射到三棱镜上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
25.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前P点的光路图______。
26.如图甲所示,小峰在某科技馆光学展区玩“是你还是我”的游戏时,听到如下简介:竖直放置的玻璃上镀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既能透光,又能反光。当右侧较亮时,右侧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左侧较亮时看到的是对方,两侧亮度相等时会看到人和像混合在一起。他由此想起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关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所遇到的问题和结论。
(1)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厚度6mm的镀膜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小人A放置在玻璃板镀膜面前,小人B和A完全相同,观察到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物体A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物体A一侧
(2)上述问题解决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距/cm 3.00 4.00 5.00 6.00
像距/cm 2.40 3.40 4.40 5.40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从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可知:①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距等于像距”的结论;②物距总是大于像距,请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______;
(3)若将小人B所在一侧置于暗室,从小人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看到A所成的像,______看到小人B(均选填“能”或“不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
12∶00-9∶00=3∶00
故选A。
3.D
【详解】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即反射光线会逆时针转动,故A错误;
B.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图甲中若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此时反射光线沿ON方向射出,则反射角为0°,故B错误;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仍然存在,故C错误;
D.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OA返回,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大小不变,则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他与镜面的距离变小,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铅笔在平面镜中成虚像,且铅笔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像的尖端朝左,故A错误;
B.铅笔是一个整体,整体的移动速度相同,故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错误;
C.移动过程中,铅笔的长度不变,则此时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仍相距6cm,,故C正确;
D.将M逆时针转动4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则此时铅笔的像是竖直且尖端朝下的,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小球向A点滚动的过程中,是沿与平面镜成45度角的水平直线运动的,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球的像成在与镜面成45度角的镜后面,即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是竖直向下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站在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正在飞行的飞机,所以光在飞机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时光照射在泡泡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牙齿在口腔的内部,牙医无法直接看清楚牙齿,特别是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为了观察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用小平面镜进入口腔内,通过牙齿在平面镜中的像来观察牙齿,故C符合题意;
D.日食月食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射击项目中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来瞄准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B.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可知,人在远离或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不会发生变化,故AB错误;
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若将θ的值调小,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对应的入射角会增大,根据光的发射定律,反射角会随之变大,反射光会向上移;反之,若将θ的值调大,对应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会向下移,所以当调整θ的值为某个合适的角度时,反射光可能恰好进入人眼被看到,故C正确;
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 ,当θ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最高只能到达人身高的处,反射光线始终无法进入人眼,所以一定不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故B正确;
C.小演员表演节目时黄光照在蓝裙子上,黄光会被吸收,裙子不反射光,观众看到的是黑色,故C错误;
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较暗的环境中人更容易看清出玻璃板上所成的像,若环境太亮,周围光线进入人眼太强了,人就看不清玻璃板所成的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此实验中要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在另一侧各成一个像,难以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出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应该是“物近像近,物远像远,且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数学中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知,人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恰好为人身高的一半,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被月亮遮住,所以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就感觉太阳少了一块,形成日食。
故选A。
14.D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0cm,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50cm,所以,像到小明的距离是100c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详解】
AC.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故A正确,C错误;
BD.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BD错误。
故选A。
16. 见解析所示 虚 5.6 下降
【详解】
(1)[1]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连接 交平面镜于点O点,O为入射点,连接AO,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
(2)[2]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3)[3]A点与水面相距2.8m,则A点的像与水面相距2.8m,A与它在水中的像 之间的距离为
l=2.8m+2.8m=5.6m
(4)[4]水位下降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故两次反射光线平行,光斑B向右移动到E点,如图
17. 红外线 汽化
【详解】
[1]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2]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是因为消毒液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18. 1.6 不变 4
【详解】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始终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镜中的小明的身高仍为1.6m。
[2]当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所以像的高度不变。
[3]当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3s后他移动的距离为
s=vt=1m/s×3s=3m
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s1=5m-3m=2m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3s后他与像的之间距离为
S2=2m+2m=4m
19. 手影 日食 月食
【详解】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如:手影、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都用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20. 反射 不变
【详解】
[1]水面在平静时,相当于平面镜,物体会通过水面形成等大的虚像,所以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因为光的反射。
[2]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所以当我们靠近桥的过程中,倒影的大小将不变。
21. 超声波 响度 内 反射 增强 45
【详解】
(1)[1]超声波可用来测距,设计成倒车雷达,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超声波,经过周边的物体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2]改变按汽车方向盘上喇叭开关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2)[3]冬天行车时,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内侧。
(3)[4]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挡风玻璃所成仪表盘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5]为了使像更加清晰,应该增强显示器的亮度,使更多的光入射到玻璃上。
[6]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22. 折射 色散 不同 红光在虹的最外侧,紫光在最内侧,而霓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霓比虹暗得多)
【详解】
(1)[1]当光照到水滴时,因为水滴是透明的,所以在水滴表面即能发生反射也能发生折射,虹与霓都是由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2)[2]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3]因为水滴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能力不同,所以会发生光的色散。
(4)[4]由材料可知,红光在虹的最外侧,紫光在最内侧,而霓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霓比虹暗得多。
23. 平面镜 45 C
【详解】
[1][2]从甲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好像是一个空箱子,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箱子中安装一个与箱底倾斜45°平面镜,让人感觉是一个完整的箱子,而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后在平面镜的后面,所以让人觉得纸币“不翼而飞”。所以玻璃箱中有中有一块平面镜且与箱底的夹角为45°。
[3]图乙魔术箱中平面镜的作用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AB.平面镜的作用为利用平面镜成像,故AB项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的作用为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4. 紫 绿 不能 A
【详解】
(1)[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不同颜色光折射率(偏折角)不同,偏折角最小的是红色,偏折角最大的是紫色。由图可知,A处偏折角最大,则应为紫光。
(2)[2][3]把白屏换成绿色纸板,当在七种颜色的光的照射下,绿纸只反射绿光,纸板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只透过红光,然后又被绿纸板吸收,呈黑色,所以不能看到光。
(3)[4]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小雨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可以先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红色透明塑料纸只让红光透过,再照射到三棱镜上,若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则说明红光是复色光,若不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则说明红光为单色光,故A正确。
25. 4.6
【详解】
[1]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5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
2.5m +2.5m=5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是
5m-0.4m=4.6m
[2]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P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P点的像点,连接眼睛A和像点,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P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6. C 不是 不能 使玻璃板镀膜的一侧与直线重合 能 不能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且偏向物体A一侧时,由于像、物对称,故会发现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故C符合题意。
(2)[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是为了寻找规律,所以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而不是减小实验误差。
[3]从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可知,物距与像距相差较大,所以不能得出物距等于像距。
[4]由于测量结果总是像距小于物距,是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的影响,应该使玻璃板镀膜的一侧与直线重合。
(3)[5][6]根据题干“当右侧较亮时,右侧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左侧较亮时看到的是对方”可知亮处的人通过玻璃可以看到自己的像,但不能透过玻璃看到暗处的人,所以若将小人B所在一侧置于暗室,从小人A一侧观察玻璃板能看到A所成的像,不能看到小人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