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13: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 、一个资料分析,重点内容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的形成,与前面所学知识尤其是血液循环系统联系紧密。教材编排紧贴生活实际,从“想一想,议一议”中提出排尿的意义,到结尾回归排尿的意义,整体是个发现生活问题然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体现了生物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本质特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排尿这一生理现象虽然熟悉,但对于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液如何形成和排出完全是未知领域。学生的理解难点在于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如何进出肾单位,尿液又如何形成。学生已经学过血液、血管及血液循环的知识,已经知道血液不仅运输营养物质和氧还运输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这就便于理解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了尿液,即尿液来自于血液。学生已经学习了血管的知识,再加上演示实验就便于理解血液流经肾脏的路径。尿液形成的理解难点在于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旧知识生成新问题,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下获取知识,实现真正的做中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已有知识的启发引导,结合图片,学生能说出泌尿系统(包括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液体流经肾单位的途径。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阐明肾小球、肾小囊内壁及肾小管的作用特点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类比,学生能区分排泄和排遗。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引导、活动体验与数据资料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形成一定的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主要方法】
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具:PPT、自制“肾小球”透明塑胶杯、茶漏1个、不同大小的食材(红豆、黄豆、碎玉米粒、糯米)、葡萄糖粉、冲剂、食盐、搅拌棒
【时间安排】
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从幽默视频导入,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法: 视频中的尴尬情况你有过类似遭遇吗? 有的话,请问你觉得和你的哪些器官或者哪些系统有关系呢? 3.人体排尿的意义是为了排出体内多余的?-导入人体废物排出这节内容。 思考、与老师互动,气氛活跃。 集体回答 联系生活,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泌尿系统的结构 PPT图片展示,让学生自学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完成学案,教师提问巩固。 提问:尿液形成最主要的是哪个器官? PPT展示:今天我们就来弄清楚肾脏如何形成尿液。我们知道生物的结构决定功能,所以我们来看看肾脏的结构。 PPT展示:肾脏放大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红蓝结构表示什么? 自学并填写学案。 复习、巩固、思考。 互动回答 问题引导,用旧知识启发新知。 让学生再次树立生物的结构决定功能的意识。
肾单位结构 肾脏剖开,讲解肾动脉分支到毛细血管。每个毛细血管网和周围结构构成一个单位,称为肾小球。每个肾有100万个肾单位。 学生快速完成学案第二部分-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填图。并以开小货车的形式完成核对答案。 提问:血液如何流经肾小球的?请用学过的知识在学案上标出血液路径。 提问:同学画的对不对请看教师的演示实验。 进一步分析肾单位的结构。 提问:为什么经过肾单位后可以形成尿液,尿液来自? 尿液经过肾小球成分发生哪些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学生活动。 相互讨论并完成学案 观察并寻找肾单位中血液的流动路径 逆向思维思考尿液的来源 联系已有知识,助于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树立学生要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设的意识。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学生活动) 按照学案提示完成操作任务,前两步教师带着所有学生一起讨论。 提问:血液中的成分有哪些?请大家回忆一下并填完学案第一步。(简单提示如何配置模拟血液) 将自制“肾小球”、茶漏组装起来模拟肾小球肾小囊;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的变化,操作完成后完成学案。学生操作并完成学案。 学案展示,生生互评完善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作用。 回忆学过的知识来完成现在的模拟实验 学生活动并完成学案;5min 生生互评,完善学案 用模拟实验法直观演示肾小球的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提问: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提问:葡萄糖对人体有利,但是如果全部以尿液形式排出是不是浪费?所以肾小囊中液体是不是最终尿液? 提问:那肾小囊中的液体还有哪些变化呢?经过什么结构呢?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播放微课视频 提问:肾单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都会被重吸收,那无机盐也会随着水被重吸收。 思考、看微课后回答问题 运用比较法。 视频学习法。
学生说一说 同桌、领桌互相讲述尿液形成过程。 点其中一个学生起来描述整个过程。 学生与同桌、领桌互相讲述尿液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说一说帮助达成教学目标。
排尿的意义 回到导入,排尿排出血液中代谢废物。排尿还有哪些意义?提示:体循环给全身运氧同时也带走废物,运到肾脏排出。 喝水多,排尿多;盐摄入多,多喝水多排尿——维持水盐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思考、互动 首尾呼应
其他的排泄方式 提问:人体还有哪些排泄方式?你还记得前面学过的内容吗? 区分排泄、排遗并于课后完成知识拓展 回忆呼吸系统和生物特征那节内容 总结本节内容并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课堂 小结 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互动、积极回答 巩固本节内容
习题巩固、补充 (中考真题区分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各自结构和功能,区分出血尿和糖尿的问题所在 思考、互动 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并检测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肾小囊内壁 肾小管
血液 原尿 尿液
(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过滤 重吸收
(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
)
排尿的意义
其他排泄途径
排泄:排尿、排汗、呼气
排遗:排便
姓名 班级 学号
1、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模拟实验: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步骤:①配制模拟血液
②组装肾小球和肾小囊
图中的装置2模拟 ,装置3模拟 (肾小球/肾小囊)。
③模拟血液流经肾小球的过程
实验结果:模拟血液流经肾小球,观察进入肾小囊的物质有 。
实验结论: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 作用。
(2016.昆明市)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
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
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
人体的排泄途径还有哪些?请自学完成并于下节课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