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出二重唱男声和女声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情景,下列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减小到几乎听不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C.丙图: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用到了转换法
D.丁图: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最左边音调最高
4.关天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
5.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营造节日气氛,我县龙舟协会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赛前多支龙舟队在舞阳河里辛勤训练,针对龙舟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我们能辨别出鼓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特性不同
B.当鼓声影响河边学校学生上课时,同学们关闭窗户,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观众能在较远的地方听见鼓声,鼓声是通过真空传播的
D.鼓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6.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7.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8.人们在挑选西瓜时,往往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通过听声音是清晰还是沉闷来判断瓜是否熟了,此方法实质是在比较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9.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图所示是设备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10.如图,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
A.甲实验中,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B.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连渐变小
C.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声音不同
11.5月11日,青竹湖湘一少年合唱团暨昱老师作品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在音乐会中,小歌手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尽情高唱,歌颂,讴歌祖国的繁荣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C.我们能听出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音色不同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12.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课堂同步进行。在太空授课期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音调较高
B.航天员之间在太空中可以像在地面直接进行交流
C.观众在收看视频时,三位航天员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处
D.我们不用看大屏幕就能分辨三位航天员的声音,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
13.教室外走廊里传来的亲切话语,能够根据声音的______辨别出这是哪位老师的声音,为了让学生们听到更清楚,老师把音量调大一些,这是增大声音的______。
1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是哪个同学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5.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钟 _____产生的,人们根据声音的 _____分辨出钟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 _____。(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频率为 256Hz 的A 音叉和频率为 440Hz 的B 音叉中______ (选填“A”或 “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三篇短文: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用相同大小的力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声音可能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陶瓷材料,具有压电性,包括正压电性和逆压电性。正压电性是指某些电介质在机械外力作用下,介质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而引起极化,从而导致电介质两端表面内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如图甲所示,当给陶瓷片施加一外界拉力F时,陶瓷片的两端会出现充电现象;相反加以压力F时会出现放电现象。这种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属于正压电效应。
另外,压电陶瓷具有自发极化的性质,而自发极化可以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发生转变。因此当给具有压电性的电介质加上外电压时会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压电陶瓷会有变形。压电陶瓷之所以会有变形,是因为当加上与自发极化相同的外电压时,相当于增强了极化强度。极化强度的增大使压电陶瓷片沿极化方向伸长。相反,如果加反向电压,则陶瓷片沿极化方向缩短。这种由于电效应转变成机械效应的现象是逆压电效应。
声音转换器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像传声器、耳机、蜂鸣器、超声波探测仪等都可以用压电陶瓷做声音转换器。如儿童玩具上的蜂鸣器就是内部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加到压电陶瓷上,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同频率振动,而发出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压电效应实现了______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将压电陶瓷压缩时,可产生______压电效应(选填“正”或“逆”);
(3)当给如图的压电陶瓷上电极接在电源负极,下电极接在电源正极时,晶体的厚度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某些声音的记录和再现中也应用了压电效应。下列关于这一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声音的记录应用了正压电效应,再现应用了逆压电效应
B.声音的记录应用了逆压电效应,再现应用了正压电效应
C.声音的记录和再现都应用了正压电效应
D.声音的记录和再现都应用了逆压电效应
(5)儿童玩具上的蜂鸣器中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______ 。
A. B. C. D.
19.(1)如图甲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少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3)某同学发现口琴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丙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咅的_____.
20.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 kHz~3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_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21.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弦的长度影响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弦的长度,弦乐器的音调变高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水的温度越高,水燕发得越快吗?
F.参加学校的哪一个社团是一个值得科学探究的问题?
(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男声和女声,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减小到几乎听不到,没有了媒介,声音无法传播,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频率为300Hz,在20Hz——20000Hz的范围内,故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用到了转换法,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最左边的水最少,振动频率最高,故最左边音调最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将水花激起,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f=3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C正确;
D.观察两种乐器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波形图中两者的振幅相同,所以声音响度相同;完成一次振动所需的时间相同(都是两个格)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在每次振动中,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说明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故D正确.
5.D
【详解】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我们能辨别出鼓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特性不同,故A错误;
B.当鼓声影响河边学校学生上课时,同学们关闭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生活中观众能在较远的地方听见鼓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错误;
D.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根据题意的描述,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都是指对于音色的描述。
故选B。
7.D
【详解】
A.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挑选西瓜时,往往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较清脆,即声音的音调高,就知道是生瓜;声音较沉闷,即声音的音调低,就知道是熟瓜,此方法实质是在比较声音的音调。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而与响度、音调和声速均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甲实验中,由纸屑的跳动可以说明喇叭纸盆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喇叭的纸盆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故A符合题意;
B.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连渐变小,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音调不同,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振幅大,故A错误;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得速度快,故B错误;
C.我们能区分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通常情况下,女性音调高于男性,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音调较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之间在太空中不可以像在地面直接进行交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视频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是声音是哪个人发出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音色 响度
【详解】
[1][2]由于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能够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这是哪位老师的声音;为了让学生们听到更清楚,老师把音量调大一些,这是增大声音的强度即响度。
14. 振动 不同 音色
【详解】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通常又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或气体中的速度。
[3]由于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故蒙住双眼的小王也能辨别周围是哪个同学在说话。
15. 振动 音色 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听到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都不同,因此人们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钟声。
[3]旋转“转抽”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影响着弦的振动频率,频率决定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因此旋转“转抽”可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16. 振动 B
【详解】
[1]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音叉声音的音调比A音叉音调高。
17. 超声 音调 次声波 能量
【详解】
(1)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超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2)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都听不到,都属于亚声,低于20Hz的亚声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亚声是超声波;
(3)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大致在20Hz左右;人们在次声波的环境中,人体内脏和环境产生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说明声具有能量.
18. 机械能 正 增大 A C
【详解】
(1)[1]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陶瓷材料,具有压电性;故压电效应实现了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2]当给陶瓷片施加外界压力时,陶瓷片的两端会出现放电现象;这种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属于正压电效应。由此可知,将压电陶瓷压缩时,可产生正压电效应。
(3)[3]当给如图的压电陶瓷上电极接在电源负极,下电极接在电源正极时,此时所加上的外电压与自发极化相同时,相当于增强了极化强度,使压电陶瓷片沿极化方向伸长,故晶体的厚度将增大。
(4)[4]声音的记录是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应用了正压电效应;声音的再现是电效应转变成机械效应的现象,应用了逆压电效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5]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加到压电陶瓷上,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应该在20Hz~20000Hz。
A.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C符合题意;
D.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振动 介质 音调 响度
【详解】
试题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气态和固体中传播;
(3)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2)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即该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对不同气孔吹气,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
故答案为(1)振动;(2)介质;(3)音调;响度.
【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0. 10 20 7500
【详解】
(1)[1][2]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20kHz;
(2)[3]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5s,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1=vt=1500m/s×5s=7500m。
21. BDE 两位同学脚印的深浅与他们对沙滩的压强有关系吗?
【详解】
(1)[1]A.哪种类型的音乐好,属于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不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B.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其中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所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这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
C.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属于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不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等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D符合题意;
E.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进行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是可以动快慢;三是液体的温度,这三个因素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所以这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E符合题意;
F.参加学校的哪一个社团是个人爱好、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F不符合题意。
故BDE。
(2)[2]脚印的深浅反应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脚印的深浅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压强也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提出的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两位同学脚印的深浅与他们对沙滩的压强有关系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