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5:49: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唐诗三首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版权所有:21教育】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记叙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展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B.本诗通过外貌、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劳动艰辛、处境悲惨、受压迫却无可奈何的悲苦老翁的形象。
C.“衣正单”和“愿天寒”两句,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卖炭翁的悲苦处境。
D.这首诗揭露了唐代宫市的公开掠夺性,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赏析。
A选项有误。本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选项中“展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表述有误。故选A。
2.下面对《卖炭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www-2-1-cnjy-co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C项中“敢于反抗”理解有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故选C。
3.下面对《卖炭翁》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刻画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
B.“把、称、回、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这三个字中。
D.诗歌以作者的议论结尾,揭露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理解不恰当。诗歌结尾“半匹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是叙事与描写,作者没有发表议论,只用“系”“充”两字写出了宫使的强取豪夺,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选D。
4.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2-1-c-n-j-y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21*cnjy*com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解析】
【详解】
D.“牛困人饥日已高”没有写出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故选D。
5.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年岁已老,一是劳动的艰辛;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烧炭工作环境的恶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环境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平易通俗。
【答案】B
【解析】
【详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不是“环境描写”,是“心理描写”。故选B。
6.对《卖炭翁》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感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B.“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但卖炭翁希望天气再寒冷些。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的理解。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不正确,应为:“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内容,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狠心;“能”,如此,这样;“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
B.“风怒号”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只好任其所为,表现得较为平静。
C.大风过后,云涌雨至,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四处漏雨,漫漫长夜,何以度过?诗人洒泪沾襟,只因愧对娇儿。
D.诗人最终从沉思中振作,发出了“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与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一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此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睡不着,题干中“诗人洒泪沾襟,只因愧对娇儿”不准确。21cnjy.com
故选C。
10.选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定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C.“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人南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 ( http: / / www.21cnjy.com )贼。”意思是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表述错误。故选B。
11.下面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杜诗语言的精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无完裙”,通过说衣不蔽体,写出老妇一家人的生活极为贫苦。
C.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矛盾思想,赞扬老妇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的残暴予以含蓄揭露。
D.本诗主要内容是抒情性的,结尾“独与老翁别”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有误,《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不是“抒情性的”。故选D。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选项中“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的表达方式”表述有误,应为“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故选D。
13.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按“暮”到“夜”,再到“夜久”,最后到“天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发展变化。
B.诗开篇两句直叙其事,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捉”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强硬,表现官吏的霸道和凶残。
C.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
D.“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写出了诗人天明告别时孤单失落的感受,流露出他对后面旅程充满担忧的惆怅心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独”字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抓走,老翁孤独无助,表达作者对这一家人的同情。故选D。
14.下列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这是一首古体诗,全文的主要内容是议论性的,带有比较强的抒彩。
B.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狠残暴不言而喻。
C.“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D.这首岸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又有对战争的控诉,还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有误。《石壕吏》是一首现实主义的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故选A。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夜捉人”一则表明官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C.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县吏也一直在那里洗耳恭听。
D.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16.请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答案】15.C
16.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解析】
15.
C.“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错误,“老妇”并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故选C。
附详解: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16.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这两句中的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属对比的写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深刻矛盾。“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两个修饰词“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下文“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悲痛的气氛。
诗歌鉴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7.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18.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案】17.(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8.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的理解与筛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是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内捉人”的形象描容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18.
本题考查诗歌详略的安排。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详略是由文章的中心来决定的。这首诗的中心是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刻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歌中,老妇人的直接控诉“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集中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详写老妇人,略写差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9.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句可以得知老妇人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她的经历令人同情。
B.“泣幽咽”中“咽”指哭声梗塞低沉,“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C.《石壕吏》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D.《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20.将诗末尾的“独与老翁别”这句换成“挥手别老翁”好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19.D
20.例:不好。尽管都有“告别”之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原诗的“独”字暗示老妇人已经被带走了,更能表现老翁的凄苦和作者的悲愤之情。而改成“挥手”,显得有力气感,还有距离感,这与当时情景不符合。
【解析】
【分析】
19.
D.《石壕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是一首叙事诗。故选D。
20.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先表达观点:不好。观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句的变化,在于“独”与“挥手”的不同。改后的句子和原句,从告别的角度看,都有“别”字,意思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原句“独与老翁别”的“独”字意蕴丰富。“独”字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老翁凄苦,暗含诗人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中“挥手”有不舍之意,与当时的情景不相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2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些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节叙事,“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深广。
C.《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D.《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2.两首诗歌里面均出现了“强盗”这一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中“强盗”的异同。
同:
异:
【答案】21.D
22.同:同样是当面为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盗贼是群童,“抱茅”也许是顽皮无意为之,即使有意而为,实为社会所迫,情有可原。《卖炭翁》中的强盗是宫中派出的宦官,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的统治者的代表,他们的行为是诗人所要痛斥的社会恶疾。(意思对即可)
【解析】
21.
D. “勇敢反抗”不正确,应该是“无可奈何”,选项错误;
故选D。
22.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可知,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抱茅”也许是顽皮无意为之,即使有意而为,情有可原,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根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他们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他们的行为是诗人所要痛斥的社会恶疾。所以两者虽然都是当面为盗,但本质不同。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3.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4.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___________
【答案】23.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24. 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解析】
【分析】
23.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三句诗的意思是“茅草乱飞渡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诗文中,作者连续运用“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狂风肆虐,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焦灼无助的苦闷。
24.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为时:此诗作于公元76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故可以概括为“民生艰难”。
为事:公元761年(上元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感受到自己的艰难,更联想到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故而感慨万千。因此诗人思想可概括为“忧国忧民”。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5.本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秋风破屋图”中借助了哪些动词展开描写,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6.诗歌最后一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5.用“怒”“卷”“飞”“渡”等动词,描写大风破屋时的情形,透露出诗人在茅屋被秋风破坏后苦痛、焦灼、无奈、伤感的心情。www.21-cn-jy.com
26.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25.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描绘了一幅秋风怒吼,茅草被卷的景象: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而无情;“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表现了诗人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层卷飞走的痛惜、焦灼、无奈之情。
26.
本题考查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意思是:什么时候这样的高楼大厦突然出现在眼前,那么即使唯独我自己的茅屋破掉、使我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感到满足!这两句诗紧接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写,诗人从自己的经历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困顿放在一边,设想可庇护天下寒士的高楼大厦,进一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突出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地。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南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诗对恶劣天气的措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茅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
B.第二节诗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与无奈,诗人并不是真的要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活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
28.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7.D
28.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27.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由彻”这两句诗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题干“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理解错误。【来源:21cnj*y.co*m】
故选D。
28.
本题考查诗中作者的思想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诗紧接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写,诗人从自己的经历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困顿放在一边,设想可庇天下寒士的高楼大厦,进一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突出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9.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天亮的迫切心情。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 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纵观全诗,前面着重叙事、描写后面着重抒情、议论。
3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29.C
30.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29.
本题考查诗歌的分析和理解。
C. 有误,“表现出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错误,“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故选C。
30.
本题考查诗文主旨的理解。作者叙写了茅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的情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1*cnjy*com
【乙】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1.请赏析诗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中的加点词语。
32.两首诗词都写到“风雨”,但表达的含义及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具体分析。
【答案】31.这是几个动词,描写了风吹茅草的情景,写出风之大,风卷茅草屋的凌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又无可奈何的情态。
32.①甲诗的“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②感情:甲诗作者杜甫由自己“秋风破屋”“连逢夜雨”的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乙词作者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品格,继而表现个人高洁坚贞、特立独行的品性。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飞”“洒”“挂”“飘”“沉”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即:一系列动词,突出风的狂猛,茅屋受损严重,突出诗人焦急愁苦无奈之情。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甲诗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乙诗中的“梅”是作者的自喻,梅被风雨吹打着,而作者自己被生活的挫折、磨难所打击,故乙诗中的“风雨”指的是:既是自然界风雨,同时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②感情。甲诗。杜甫在这个风雨之夜,由自己家的床头屋漏无干处,想到国家因为处于战乱,天下寒士也都经历着和作者一样的艰难处境,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的呼喊,表现了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乙诗。这首诗里作者以梅花自喻,梅花被风吹雨打,被群芳所妒,作者身处磨难之中,被小人所陷害和妒忌,结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知,这里写梅花即使被碾作尘,也有香气如故。作者即使被陷害、被伤害,但是傲骨、气节品格依然不变。表现个人高洁坚贞、特立独行的品性。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称之为“盗贼”,表达了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3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答案】33.A
34.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解析】
【分析】
33.
B.“诗圣”是后人给予杜甫的称号;“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更是错误;
C.“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错误。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
D.“忍能对面为盗贼”,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故选A。
34.
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虑: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具体语句并结合背景体会即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意思是: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几句话表现了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怀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出处:21教育名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http: / / www.21cnjy.com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5.诗歌波浪线处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36.诗歌先描述个人遭遇,结尾划线处借议论和抒情升华,表达出作者家国情怀。结合作品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35.诗歌波浪线处六句描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比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用恶劣的天气衬托出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为结尾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
36.这是一首叙事诗歌,首先着重叙述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及受到风雨侵袭之苦,但是诗人没有停留在个人思想上,而是在结尾运用议论和抒情,以己推人,心忧天下,使诗歌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升华了主题,更能表达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解析】
【分析】
35.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及句子作用的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是由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因此诗歌波浪线处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描写说明了诗人生活之艰苦,为后文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1·cn·jy·com
36.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的理解。这首诗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着重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及受到风雨侵袭之苦,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但是诗人没有停留在个人思想上,而是在结尾运用议论和抒情,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写法更能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也因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7.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38.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37.D
38.显现卖炭翁生活的艰难不易,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衬统治者的蛮不讲理和霸道凶残。
【解析】
【分析】
37.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不是“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故选D。
3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这些词语显现出卖炭翁的艰难不易,反衬统治者的凶残与毫无人性。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9.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0.白居易的《卖炭翁》被称为讽喻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作,讽喻诗多反映国事民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请你结合本诗中卖炭翁的形象分析讽喻诗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39.心理描写。正值寒冬天气,身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服本已单薄,可卖炭翁心里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以求炭能卖个好价钱,从而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这种反常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生活的艰辛。
40.卖炭翁艰辛地伐薪烧炭,忍受饥饿和寒冷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炭运到集市出售却被官吏强取豪夺,老翁却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意在揭露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正体现了讽喻诗反映国事民生,表达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特点。
【解析】
39.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和人物描写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可怜的卖炭老翁,天气如此寒冷,身上的衣服仍很单薄,可心中仍担忧炭价卖不上去,所以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由此可知,卖炭翁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冷些,好让木炭更值钱的矛盾心情;抒发作者对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0.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与讽喻诗的特点。讽喻诗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是:首句标其目的,卒彰显志;反映国事民生,体现出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全诗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翩翩”二字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由此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正是讽喻诗所反应的国事民生,表达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特点。
古诗文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41.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
42.D
【解析】
41.
此题考查对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有误,“牛困人饥日已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个字交代了卖炭翁到达长安的时间和到后的状态,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故选D。
三、字词书写
43.【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布衾( )
庇护( ) 突兀( )
倚杖( ) 俄顷( )
广厦( ) 口燥( )
【答案】 chóng juàn ào qīn bì wù yǐ qǐng shà zào2·1·c·n·j·y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注意生僻字“罥”的读音。
4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天下寒士( ) 突兀( )
【答案】 (chóng) (juàn) (ào) (bì) 兀(wù)21教育网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注意“庇”不要读成“p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唐诗三首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记叙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展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B.本诗通过外貌、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劳动艰辛、处境悲惨、受压迫却无可奈何的悲苦老翁的形象。
C.“衣正单”和“愿天寒”两句,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卖炭翁的悲苦处境。
D.这首诗揭露了唐代宫市的公开掠夺性,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下面对《卖炭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面对《卖炭翁》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刻画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
B.“把、称、回、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这三个字中。
D.诗歌以作者的议论结尾,揭露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21教育网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来源:21cnj*y.co*m】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出处:21教育名师】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5.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年岁已老,一是劳动的艰辛;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烧炭工作环境的恶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寒”一句运用环境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平易通俗。
6.对《卖炭翁》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感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狠心;“能”,如此,这样;“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
B.“风怒号”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只好任其所为,表现得较为平静。
C.大风过后,云涌雨至,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四处漏雨,漫漫长夜,何以度过?诗人洒泪沾襟,只因愧对娇儿。
D.诗人最终从沉思中振作,发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与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一样的。
10.选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定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21·世纪*教育网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C.“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人南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11.下面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杜诗语言的精练。
B.“无完裙”,通过说衣不蔽体,写出老妇一家人的生活极为贫苦。
C.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矛盾思想,赞扬老妇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的残暴予以含蓄揭露。
D.本诗主要内容是抒情性的,结尾“独与老翁别”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3.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按“暮”到“夜”,再到“夜久”,最后到“天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发展变化。
B.诗开篇两句直叙其事,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捉”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强硬,表现官吏的霸道和凶残。2-1-c-n-j-y
C.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
D.“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写出了诗人天明告别时孤单失落的感受,流露出他对后面旅程充满担忧的惆怅心情。
14.下列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这是一首古体诗,全文的主要内容是议论性的,带有比较强的抒彩。
B.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狠残暴不言而喻。
C.“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D.这首岸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又有对战争的控诉,还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夜捉人”一则表明官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C.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县吏也一直在那里洗耳恭听。
D.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16.请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诗歌鉴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7.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18.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9.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句可以得知老妇人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她的经历令人同情。21cnjy.com
B.“泣幽咽”中“咽”指哭声梗塞低沉,“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C.《石壕吏》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D.《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20.将诗末尾的“独与老翁别”这句换成“挥手别老翁”好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www-2-1-cnjy-com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白居易《卖炭翁》)
2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风怒号”从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些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21·cn·jy·com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节叙事,“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深广。21*cnjy*com
C.《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D.《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2.两首诗歌里面均出现了“强盗”这一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中“强盗”的异同。
同:
异: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3.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4.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___________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5.本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秋风破屋图”中借助了哪些动词展开描写,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6.诗歌最后一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地。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南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1*cnjy*com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诗对恶劣天气的措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茅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
B.第二节诗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与无奈,诗人并不是真的要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活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
28.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版权所有:21教育】
29.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天亮的迫切心情。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 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纵观全诗,前面着重叙事、描写后面着重抒情、议论。
3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乙】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1.请赏析诗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中的加点词语。
32.两首诗词都写到“风雨”,但表达的含义及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www.21-cn-jy.com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称之为“盗贼”,表达了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3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http: / / www.21cnjy.com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1·c·n·j·y
35.诗歌波浪线处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36.诗歌先描述个人遭遇,结尾划线处借议论和抒情升华,表达出作者家国情怀。结合作品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7.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38.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9.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0.白居易的《卖炭翁》被称为讽喻诗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作,讽喻诗多反映国事民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请你结合本诗中卖炭翁的形象分析讽喻诗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古诗文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字词书写
43.【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布衾( )
庇护( ) 突兀( )
倚杖( ) 俄顷( )
广厦( ) 口燥( )
4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天下寒士( ) 突兀(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