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水仙花画法
学科 美术 学段 高段 年级 六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本课旨在通过水仙花画法的学习,了解勾勒填色的绘画技法,丰富学生的中国画技法知识。感受笔墨造型的快乐,提高学生运用笔、墨表现花卉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本课内容的选择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将中国画知识的学习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大的背景之中,学生通过笔墨技法的学习,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与精深;通过笔墨技法的体验,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编写特点。
2.教学背景分析(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准备几方面阐述)
教学内容:本课和第9课《中国画——梅花画法》构成一个中国画教学单元。两课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水仙花和梅花都是中国的名花,也是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写水仙花、梅花的优美诗篇和佳作。两课又有差别。水仙花和梅花又有不同:一个是草本植物,一个是木本植物。两课将要学习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全套教材中国画知识系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在前面中国画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将直接影响到本单元的学习。教师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本单元的学习中来,因为中国画的学习有着很强的连续性。本单元中国画知识、技法凸显,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实现本阶段“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的目标。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作为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了解了部分中国画的有关知识,能够对水墨表现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并掌握了部分水墨表现的技法。水墨表现水仙花,在表现水仙花形态和花叶的前后穿插关系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方式:观察、探究、体验、示范。教学手段:创设学生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示范,看清毛笔勾勒运笔的过程和作画步骤,重点演示水仙花花头的不同姿态及叶的前后穿插关系。同时,提供丰富的水仙花资料,丰富学生对教学对象表象的认识。技术准备:自制课件、欣赏作品。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吴昌硕、潘天寿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知道勾勒填色法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方法及勾勒填色法的绘画步骤。技能:初步学习运用勾勒填色法表现水仙花,能表现出水仙花的不同形态和叶的前后关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师范、辅导,在体验、探究勾勒填色表现水仙花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勾勒填色的绘画方法。逐步加深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笔墨表现花卉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写意花卉的兴趣,感受写意花卉画的笔墨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勾勒填色法的学习和运用。教学难点: 水仙花花头的造型及花头的不同形态,花叶的前后穿插关系。
4.教学流程示意图
5.教学过程(写清主要环节的设计意图)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组织教学导入讲授新知识学生实践 教师示范学生再次实践作品展示拓展学习 整理绘画工具引入诗句: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 引导学生感受水仙花的美,体会水仙花的象征意义。教师总结:水仙花被人们视为纯洁、高雅的象征,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尤其是暮冬、岁首,百花凋谢之际,人们常用水仙花装饰生活环境。水仙花婀娜多姿、清香飘逸,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春意。欣赏水仙花图片,仔细观察水仙花的花和叶,看看它们的颜色和外形有什么特点。叶:绿色 细长条状花:花瓣为白色,花蕊为黄色 六片花瓣,碗状花蕊教师用盘子和小碗演示水仙花花头的造型和不同形态,讲解不同位置的造型特点。讨论:欣赏大师作品并思考大师是怎么画水仙花的?教师总结:《贵寿仙格图》用浓墨干笔画水仙花,画面苍劲有力。《水云》用重墨湿笔画水仙花,画面清新,绿意盎然。学生实践:尝试临摹一组水仙花,并思考:运用了哪些学过的笔法和墨法?表现花和叶时要注意什么?展示评价教师示范示范绘画步骤及要点,重点示范水仙花花头的造型及花头的不同形态、花叶的前后穿插关系。讲解勾勒填色法:先用线条勾勒物像轮廓,然后填色的方法,是写意画卉的一种常见技法。实践:用中国画的勾勒填色法画一幅水仙花小品。提示: 1.表现出花的不同形态与叶 的遮挡、穿插。 2.注意画面层次感。 3.构思新颖、大胆作画。展示评价:学生互评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课外拓展:用水墨来表现水仙花的还有很多方法,如:白描、没骨法、工笔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了解一下。 学生搜集材料。学生朗诵诗句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欣赏,回答问题。学生欣赏,分析。回答:《贵寿仙格图》用浓墨干笔画水仙花。《水云》用重墨湿笔画水仙花。学生临摹,感受水墨创作水仙花的乐趣。学生总结:运用了墨分五色和中侧锋的相关知识。学生直观感受,观察教师作画的步骤,了解勾勒填色法,学习如何处理花头的造型及花头的不同形态、花叶的前后穿插关系。学生再次实践展示、评价。 为上课做好准备。揭示课题,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感受水仙花的美。了解水仙花的颜色和结构特点,为创作做准备。加深学生理解,解决难点。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学习大师的绘画技巧,为创作做准备。回顾复习,在初次尝试中发现学生实践中的问题,重点解决。通过示范,解决重难点,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加深学生对绘画技法的了解,解决重难点,将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中国画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国画的热爱之情。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1)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肯定优点、提出意见的同时, 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针对学习时遇到的困惑谈谈解决的办法。(3)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过程、结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对结果的评价 根据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预测有近80%的同学能够比较好地运用所学的水墨技法完成一幅水仙花题材的创作。有近20%的学生由于自身对用笔、用墨等感知能力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的水墨技法完成一幅猫头鹰题材的创作。3、评价量规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2)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对本民族传统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3)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7.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分析水仙花的结构后,让学生先尝试进行创作,分析学生作品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目标和方向。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水墨表现技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兴趣。将画水仙花作为一种形式,把重点放在锻炼学生观察方法、技能应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上。
用诗句导入
学生第二次实践、创作
教师示范,讲解勾勒填色法
欣赏大师作品并思考它们怎么画水仙
学生初步进行尝试绘画
观察、分析水仙花的颜色及外形特点
课堂小结
作业展评
PAGE
1